孩子怎麼努力學習成績都上不來,作為家長該咋辦呢?求支招?

用戶83751358477


這位家長您先彆著急,其實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同樣頭疼的問題。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家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也不少,在學校也很聽老師的話,怎麼看都是一個“乖孩子”,可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不願“吃苦”。

家長看到這句話時,可能會生氣,甚至會罵人,“我家孩子分明很努力,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也比別人都多,你這個人憑什麼說我的孩子不願吃苦”,家長先別急,聽我慢慢給你分析。

正如家長所說 ,孩子很努力,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努力,為什麼成績上不去呢?

那是因為:孩子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重複學習那些他已經掌握了的簡單容易的知識點,而對於那些在考試中佔比較大的中高難度的知識點,他卻避而遠之。因為,學習這些中高難度的知識點會讓他感到很辛苦,很疲憊,很勞累!所以,我所說的“不願吃苦”,就是這個意思。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看到孩子在“抬腿”,卻不見他往前進一步呢?因為他只是在“原地踏步”,而沒有往更高處邁步。

二,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孩子努力了,成績卻不太理想,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導致在學習上“事倍功半”,付與收穫嚴重不成比例。

我們總在說“學習方法”,那麼,到底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呢?

舉個例子,同樣是記憶以下幾個詞語:葡萄、牛奶、土豆、雞蛋、胡蘿蔔、橘子、鹹鴨蛋、蘋果、酸奶。有的孩子會選擇直接記憶,大聲的朗讀,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直到記住為止;而有的孩子,會選擇先把以上幾種物品分成四類:水果類(葡萄,橘子,蘋果);蔬菜類(土豆、胡蘿蔔);蛋類(雞蛋,鹹鴨蛋)奶類(牛奶、酸奶),然後再進行分類記憶。哪種學習方法更好,更省時省力是不是高下立判。

既然原因找到了,那麼下面就是“支招”環節了。

針對孩子不願意“吃苦”去學習有難度的知識點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從易到難、逐步推進、建立信心。我們首先要把知識點按易、中、難三檔進行分類,然後從簡單的開始學習,學會一個,就接著進行下一個,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就不要再花費過多的時間,這樣直至知識點無遺漏的全部學完。

至於學習方法的問題,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的學習方法,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麼,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呢,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摸索,多發現,多總結,逐漸建立起我們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這樣,以後我們學習在新知識時,都可以採用這種學習體系和方法。

綜上所述,“努力”很重要,但找到一套適合自己好的的學習方法和擁有“不怕吃苦”的學習精神也很重要!


十一月的清溪



心寧手巧


孩子怎麼努力,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該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既心痛,又無奈。心痛的是孩子努力了,但付出跟收穫不成正比;無奈的是孩子怎麼努力成績上不去,對結果的失望。除了極個別的少之又少的可能因為智力原因或者接受程度差,我想絕大部分不外乎兩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學習方法不對頭。我們都知道學習一般分這幾個步驟:預習、上課聽講、課後複習和作業、考試和訂正錯題。這裡面上課聽講是重中之重。有的同學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老師講課時他思想總愛開小差;周圍同學一帶動,心立馬就跟著飛了。上課不集中精力認真聽講,下課再努力,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另一方面,基礎不牢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欠賬,未及時補缺補差。舊知識不會,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對知識生搬硬套,不能變通運用;習慣機械記憶,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在課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試分數始終不上不下。長期惡性循環,既讓孩子苦不堪言,又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