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必然會在意識形態或性格上形成對立的兩種人,比如有人激進,有人溫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鷹派和鴿派,或者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在孔子的學生中,能有資格與顏回並立於性格硬幣的兩面的,也只有子路。

一、子路的出身

子路其實是他的字,他本名仲由,也有一說叫季路,孔子喜歡稱呼他的名字,但眾多史料多稱為子路,所以就不另起爐灶,本篇也稱他為子路。顏回比孔子小了三十歲,所以孔子可以把顏回當成兒子一樣,但子路卻只比孔子小十歲,生於公元前542年,和孔子名義上是師生,實際上就是大哥和小弟的關係。在孔子的眾多學生中,子路絕對是個另類,如果說顏回溫柔如水,那可以說子路剛烈如火,顏回像一塊玉,子路就像一塊生鐵。

孔子的學生多喜歡搖頭晃腦地讀書,臥於林下,飲泉笑談儒者。子路不喜歡這些酸文假醋的做派,如果把子路關在屋子裡面讀書,不出一個時辰,子路準能把門踹開,他的性格和《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極為相似,天生就是個坐不住的人。

蒲邑民風剽悍,好勇鬥狠,滿大街都是刺頭,子路也是此道中人,正正得負,如果子路不收起他的火暴脾氣,遲早會和蒲人幹起來。

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孔子送給子路兩條應對的辦法:一、恭以敬;二、寬以正。待人謙恭低調,沒事別攆雞追狗,儘量不要得罪人。對人要胸懷寬廣,持之公平,不要拉幫結夥,一碗水要端平。只要做到這兩點,天下之事,無往不利。子路來到衛國做官的時機並不算好,因為此時的衛國正陷入一場可怕的父子爭位的內亂中不可自拔,刀槍無情,隨時可以剝奪所有參與者的生命。

關於衛國的危機,前面也曾經提到過,就是衛國夫人南子逼走了太子姬蕢聵,由於公子郢不想繼位,所以南子只能選擇姬蕢聵的兒子姬輒。

姬輒在位的時間不算短,能在混亂中屹立不倒十二年,說明姬輒還是有一定的 能力的。但他在官場上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生父親姬蕢聵。姬蕢聵非常有野心,他並不甘心本來屬於自己的位子讓兒子霸佔,時刻都在謀劃回國即位。

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衛國大夫孔悝是子路的上級,但子路所不知道的是,孔悝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前太子姬蕢聵的外甥。姬蕢聵的姐姐伯姬氏就是孔悝的生母,一個生性放縱的貴婦人,孔悝的父親死後,伯姬氏就和家臣渾良夫勾搭成奸了。

對於姬輒的即位,無論是他的父親姬蕢聵、他的姑母伯姬氏,還是他的表兄孔悝都不滿意,就孔悝母子來說,侄子和表弟的關係顯然沒有弟弟和孃舅的關係更親近,所以這娘倆暗中操作,準備對姬輒下手。

子路不知道這些內情,他只有一個信念: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他拿姬輒發的工資,他就有義務為姬輒盡忠。所以當子路聽說孔悝一夥把衛公姬輒趕到魯國,迎立前太子姬蕢聵之後,子路的憤怒可想而知。

二、食其食者,不避其難

其實子路完全有機會遠離衛國的宮廷鬥爭,誰做國君和子路沒有什麼直接利害關係,跟誰不是一樣打工?也有人勸子路,說國君已經出逃了,而且城門已經關閉,反正你也進不去城,何不就此離開衛國,何必蹚這個渾水,自取其禍?

別看子路平時吊兒郎當,性烈如火,但他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他受姬輒厚遇,就必須報答,即使面前是刀山火海,子路也要蹚下去。子路說得很悲壯,"食其食者,不避其難!"

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子路知道姬輒並不在城中,而姬蕢聵和孔悝早已經勾搭在一起,為了權力,這夥人是什麼都幹得出來的。子路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回到魯國,與孔子或姬輒團聚,要麼進城送死。如果是孔子面臨這樣的選擇,以孔子的通權達變,他應該會選擇離開,而子路卻義無反顧地進城送死。子路並不是一根筋撞南牆的人,他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是他當初答應姬輒要盡忠至死,所以他要踐諾。

三、選擇聰明人的做法

子路在城中的高臺上見到了春風得意的姬蕢聵,旁邊站著趾高氣揚的孔悝,子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指孔悝,問姬蕢聵:"孔悝不忠不義,君為什麼要重用這種不忠不義的小人,請君將此賊授臣,臣殺之,以正大義。"

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姬蕢聵和孔悝既是近親,又是鐵桿盟友,任憑子路說得有理有據,大義凜然,姬蕢聵也不會動孔悝一根汗毛。此時的城中都是姬孔二人的人馬,子路沒有任何機會贏得他想要的結果,而且姬孔二人並沒有對子路動手,子路完全可以在取得道義勝利的情況下全身而退。

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子路並沒有選擇"聰明人"都會選擇的做法,他沒有絲毫後退,而是繼續和命運抗爭到底。子路做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舉動,他堆起柴火,準備燒城,把該死的姬蕢聵和孔悝燒成烤鴨。子路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堆柴放火的,說明子路手下有一定數量的軍隊,但不會很多,所以他的勝算並不大。其實從子路進城的那一刻,勝負早已經註定,用近代流行的話說,就是"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子路完全佔據了道義高地,但筆桿子在槍桿子面前,什麼都不是。姬蕢聵的人馬很快就衝下臺去,將子路團團圍住,結果不用多說,子路寡不敵眾,悲壯地踐行了他當初對衛君姬輒的承諾。

子路不是傻子,力量的懸殊讓他沒有任何機會除掉兩個奸人,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敢進城,就是準備慷慨赴死的。當敵人在亂戰中砍斷了子路的帽纓,子路怒喝敵人住手,留下了在人間的最後一句話:"君子可死,但不可無冠。"子路從容地繫好帽纓,含笑就死。這一年是公元前480年,子路時年六十三歲。

子路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壯人生結局,而最早看出子路必將死於義的,就是他的老師兼朋友孔子。當孔子聽說衛國內亂的消息時,以孔子對子路的深刻了解,他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子路肯定要出事。果然不久後,噩耗傳來,孔子哭倒於地。

孔子失去的,不僅是一位極有性格的學生,也不僅失去一位知己朋友,確切地說,孔子失去的,是一位敢說真話的諍友。做朋友易,說些好聽話就成,但做諍友不易,是很容易得罪朋友的。當著朋友的面說出對方的不足,是對朋友的愛護,這需要坦蕩的胸懷,說話做事問心無愧。

一個“兩面派”,既有俠肝義膽又有儒將風采的人物——子路

子路對孔子的批評向來是毫不留情的,挖苦諷刺也是家常便飯,但子路是真心赤誠的,孔子最痛惜子路的,就是子路性格中的剛直。子路可能在小節上不太注意,說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很容易被別人揪住小辮子。同樣的,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生活奢華,每宴必有歌伎侍奉,大吃大喝,典型的貴公子做派,但當蒙古大兵壓境時,文天祥毀家抒難,不死不休。

結語

子路之所以是英雄,原因就在於他胸中存有大義,舍小節而取大義,這才是英雄所為

英雄往往都是有缺點的,沒有缺點的聖人讓普通人難以親近,而子路身上濃烈的草莽英雄之氣,是子路人生中最大的閃亮點。

參考文獻:

《趣談古人的"名"與"字"》

《孔子向來推崇的理念,遭到子路的輕視,最終子路竟成了孔子的徒弟》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的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