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發展簡介

始於商周,產於西漢,傳於三國,商於唐朝,得名明朝,盛於清朝,衰於民國,享譽現代

(本文內容較長,建議可先收藏在細看)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雲南普洱茶

階段介紹

2.1始於商周

可供推論考據的起點:商周時期,雲南的濮族人民已經種茶,已有了茶葉生產製造。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武王伐紂

判斷依據:周武王於公元前1066年,率領南方八個小國討伐紂王。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有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上述記載表明商周時期蜀之茶已作貢品。

巴蜀之師,是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的八個小族人民組成,八國即庸、蜀、羌、鬢、微、盧、彭、濮八個部族國。

其中鬢族、濮族均祖居雲南,鬢族分佈在今牟定縣,濮族分佈面廣,周秦時期稱為百濮,其後裔分支很多,相傳佈朗族、佤族、德昂族都是濮人的後代。再加上雲南是茶的故鄉,所以斷定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雲南的濮族人已經生茶茶葉了。

2.2 產於西漢

雲南在漢朝產茶已得到證實。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西漢時期地圖

判斷依據:三國魏·吳普《本草·菜部》記有:“苦菜一名荼,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幹”。上述記載中的“荼”即古茶字。

“益州”系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嘗羌臣服於漢,武帝賜以金質“滇王之印”一顆,建立滇國,封嘗羌為滇王,以滇池為中心,設益州郡,郡治在滇池縣(今晉寧縣的晉城)領27縣,包括今曲靖、玉溪、昆明、大理、保山等地(州市)的轄區。

2.3 傳於三國

三國時期“武侯遺種”在1700多年前的農曆7.23日打開了普洱茶史話。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諸葛亮

判斷依據:

“茶山有茶王樹,較五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相傳武侯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到了今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南糯山。在他的《出師表》中曾提到“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就是進入了滇南的記載。

但孔明到了南糯山,是否真的種了普洱茶,並因流傳至今,已不可考據了。不過,當地民族之一的基諾族,深信武侯植茶樹為事實,並世代相傳,祭祀孔明先生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

另“閒話雲南茶事”中有記載:傳說三國時諸葛亮路過南糯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孔明以手杖插於石頭寨的山上,遂變為茶樹,長出葉子,士兵摘葉煮水,飲之病癒,以後南糯山就叫孔明山。又說普洱縣之東南有無影樹山,其莽枝山為孔明寄箭處,山有祭風臺,山上有大茶樹是武侯遺種,夷民祀之。又傳說雲南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山,也叫孔明山,當地居民明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為紀念孔明誕辰舉行放孔明登活動,稱為“茶祖會”。

2.4 商於唐朝

唐出現運銷商業行為、出現了具有代表性的茶事大師陸羽。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判斷依據:鹹通三年(公元862年)樊綽出使雲南。在其所著的《蠻書》卷七中有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姜、椒、桂和烹而飲之”

據考證:銀生城為現今雲南省西南部景東、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地區。這一帶地區已有產茶,並且行銷到五百多里路程外,洱海附近蒙舍(蒙舍蠻系唐代洱海附近居民的六沼之一的南沼,居住在今巍山、南澗縣境。)部落飲用。

這證明了唐代時期雲南已生產茶葉,並且有了運銷商業行為。

依據雲南的地理環境以及古茶樹的研究,銀生城的茶應該就是雲南大葉種。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說:“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

唐代銀生城已有了普洱茶。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經遠銷到西蕃。

唐朝的茶事大師陸羽所著《茶經》被視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茶書,也因此號稱“茶聖”。

2.5 得名明朝

“普洱茶”一名正式有了文字可參;茶馬古道出現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判斷依據: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620),謝肇制在其《滇略》中有記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名首次見諸文字。明朝末年方以智在他的所撰稿,由他的兩個兒子於公元1664年出版的《物理小識》中記載了:“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

普洱茶一名正式有了文字可參。

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往來穿梭雲南與西藏之間的馬幫組織。商人運來大批毛皮、布匹、紙張、刀具,還有馬匹等日用品交換到的茶葉,以人背馬馱運回去。

其中由於人馬車輛較多就走出了專業的道路。其中一條由西雙版納六大茶山南端易武鎮,北山經普洱鎮,經大理到達麗江以南,至金沙江邊的石鼓鎮。那些走在雲南境內的,習慣稱之為“古茶道”。

2.6 盛於清朝

脫胎換骨,變為枝頭鳳凰。不但廣受海內外人們的喜愛,更成為倍受宮廷寵愛的貢茶,為最光彩鼎盛的時代。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判斷依據:以普洱茶的文字論著來說,是歷代最豐富的,描述記載普洱茶的文章也相對出現較多。

方以智《物理小識》(1664年)載,“普洱茶蒸之成團,西番市之,最能化物與六安同”。

劉健《聞夜錄》稱,順治18年(1661年)3月在北勝州(今永勝縣)與藏人互市茶馬,當年入藏普洱茶三萬擔。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載:“普洱茶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歲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普洱茶清香獨絕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擅萃《滇海虞衡志·卷十—》(1799年)稱:“普洱茶名重於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每盈路。可謂大錢糧矣。

2.6 盛於清朝

雍正皇帝於公元1726年指派滿族心腹大臣鄂爾泰出任雲南總督,三年後設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購銷權利,同時推行“歲進上用茶芽制”,選最好的普洱茶進貢北京。獲多次賜匾,目前仍留有瑞貢天朝匾一塊。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普洱府設置所在地

為了配合貢茶製作處理於寧洱建立普洱貢茶茶廠,進貢的普洱茶有八色茶品。與其他茶種的貢茶相比,與眾不同,被視為罕見的名茶。

其中“女兒茶”頗受厚愛。

“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成為清宮飲茶規範

2.6 盛於清朝

普洱茶行業第一個品牌商標“美壽”註冊成功

在清政府大力提倡茶業的東風下,雲南勸業道也發文,調查各地茶業,倡導各地廣泛種茶。當時在昆明、思茅等地經營茶業的三位茶商周肇京、張維藩、蘇爾貞合資2萬兩白銀,於1910年底,成立雲霽茶莊。

為杜作偽仿效起見,按照皇帝對新產品保護的諭旨,他們申請對自己設計的美壽商標給予專利保護。經北京農工商部審核,照章註冊給照,准予專利三年,並飭產茶地方官保護。

獲得註冊的美壽一路暢銷,當年就遠銷香港、上海、四川等地。數量超過百馱。對於普洱茶行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2.7 衰於民國

先盛後衰,戰爭影響巨大。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小茶館

判斷依據:民國三年(1914)9月30日徵集參加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陳列品中,有云南寧洱縣糯茶一封。

民國五年(1916)雲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為現在的碗形沱茶,這是經歷了多年的儲、運、銷售工作實踐,幾經演變而形成的造型,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碗形窩部有通風透氣,防止黴變的作用,成為暢銷國內外品種之一。

民國九年(1920)在昆明設立雲南茶務講習所。

民國十二年(1923)在佛海縣南糯山設立雲南省立第一茶業試驗場。

民國十四年(1925)柴萼《梵天廬叢錄》記有,“普洱茶產雲南普洱山,性溫味厚,壩夷所種,蒸以竹箬成團裹,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題之。”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日軍由中國南方向北進攻,雲南首當其衝,普洱茶生茶几乎停頓。而抗戰結束後雲南地方茶葉生茶受“陸系財團”獨家壟斷,後改稱“人民企業公司”將資金轉移,茶商無力經營。1948年普洱茶年產量僅有五千多擔,經營低落谷底。

2.8 享譽現代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第一階段:曬青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茶稱為普洱茶

1938年前,雲南只生產曬青茶及各種緊壓茶;1938年起,開始生產紅茶和炒青綠茶;1945年後,開始生產蒸青綠茶;1973年後,開始生產渥堆發酵的普洱茶。

第二階段:曬青茶渥堆發酵後製成的茶稱為普洱茶

1973年,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開始自營出口茶葉的業務,根據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市場對普洱茶的需求,經過技術革新,在昆明茶廠試製成功了普洱茶熟茶。這一時期,市場上通常將普洱茶熟茶簡稱為普洱茶,這也就是後來一些人只把熟茶稱為普洱茶的原因

第三階段:普洱茶熟茶和生茶並列發展的階段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香港、臺灣等地陸續曝出存放了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普洱茶,其口感品質在經過自然陳化後得到了較大提升,令人們驚喜不斷,因而普洱茶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高度重視。

1993年和1994年,第三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第一屆普洱茶葉節、西雙版納茶王節相繼在昆明、普洱、景洪隆重舉行。2002年6月,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盛大召開後,全國出現了一股普洱茶熱,形成了普洱茶生茶、熟茶並駕齊驅的發展階段。

四大茶廠出現

1975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茶葉總公司給四家最好的大廠設定了編號:昆明茶廠為1,勐海茶廠為2,下關茶廠為3,普洱茶廠為4。這是傳統普餅茶嘜號末尾編號的由來。

轉制後,這四家茶廠目前分別是:昆明茶廠(現名:雲南中茶茶業),下關茶廠(現名:下關沱茶集團),勐海茶廠(現名:大益茶業集團),普洱茶廠(現名:雲南普洱茶集團)。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普洱茶廠

四大茶廠轉制後,分別經營著不同的品牌:昆明茶廠——中茶牌;下關沱茶集團——松鶴派、寶焰牌、南詔牌;大益茶業有限公司——大益牌;雲南普洱茶集團——普秀。

昆明茶廠歷史經典產品:7581熟磚———普洱茶歷史上第一款由人工渥堆發酵而成的普洱熟茶,也成就了雲南中茶“熟茶發酵工藝首創者”的美譽

勐海茶廠歷史經典茶品:紅絲帶青餅、7572、7562、7542、8592、大藍印、黃印下關茶廠歷史經典產品:有銷法沱、甲沱、班禪沱、7663沱等

普洱茶廠歷史經典產品:擁有故宮博物院現今保存最完整百年貢茶“萬壽龍團”

總結

3.1普洱茶類型變化史三個重要時期

1733一1949 普洱號級茶

1733年,清朝第一個茶號同興號茶莊在普洱府成立,普洱府是1729年成立。

茶特點:大多采用易武地區的古樹茶進行製作,在清朝年間是作為貢茶給皇帝飲用;量少,質優。

以石模和木模為壓制工具。散裝形普洱茶已逐漸退出主導地位,而團茶和餅茶開始主導產品形態。商標品牌標識開始強烈凸顯。

1950-1972 普洱印級茶

1951年後,由於國家政策,消滅了這些小作坊私人商號,進入公司合營階段。印記茶是用機械壓制加工。

1950年~1968年:“印級茶品”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72年一1989 七子餅茶

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2007年普洱茶市場遭遇的“滑鐵盧”給市場帶來了重創,經過了2008-2009年的調整期,普洱茶市場開始復甦,進入了後半段,便是“古樹純料普洱茶”概念的興起,大概從2010年到至今。

小樹茶,種植年限在30年左右,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人為干預其生長,密植栽培型茶樹,也有人稱為“放荒茶。

大樹茶、古樹茶,百年以上喬木型古茶樹,葉片大,芽頭粗,茶農俗稱“大樹茶”。

純料,一般用於大樹茶、古樹茶,純料這個詞一直頗具爭議,目前市場對純料的認定有以下幾種形式:

古樹純料、季節純料、茶區純料、樹齡純料、單株純料

拼配,以不同區域,不同樹齡,不同季節,不同樹種,不同發酵度來進行合理搭配,創造出更優質的普洱茶產品。

附:普洱茶七子餅來源

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七子餅茶原先是從唐代開始由邊境貿易而得來的,簡稱茶馬市,交易的時候是七張餅捆紮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的。另外那張分離的餅做啥用?用來上稅。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357克×7餅茶=2499克,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可以負重前行,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

第二種說法:普洱緊壓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時間下誕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兩,當時為了運輸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因七兩重一餅,七餅裝一筒(筍殼包),七子餅從而得名,現摺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第三種說法:在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數字,象徵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圓圓滿滿。因此,在雲南少數民族中,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的禮品,表示“七子”同賀。七子餅茶暢銷於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在海外華人中被視為“閤家團圓”的象徵。普洱圓茶是寄託,因此七子餅茶又稱為“僑銷圓茶”、“僑銷七子餅”。

其實,這三種說法中,前兩種說法有類似之處,但並沒有確切的文獻支持。第三種說法則更像是事後的解釋,並沒能說清楚七子餅茶的來歷。

3.2製茶技術發展

為什麼要叫普洱茶?深度詳解普洱茶的整個發展史

感謝您的閱讀分享,歡迎關注“普秀茶”頭條號。

#茶##普洱茶##茶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