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竺會長在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陳竺會長在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陳竺會長在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尊敬的英國皇家學會副主席卡特洛教授,尊敬的英國議會上院前副議長貝茨勳爵,

尊敬的劉曉明大使,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學長,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我們來到古老而美麗的倫敦,在享有盛譽的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共促中英科技與金融合作,共敘中英人民深厚友誼,共商世界未來發展大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謹代表論壇主辦方——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致力於中英合作和中英友好事業的各界人士致以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向英國皇家學會的熱情接待,向歐美同學會留英分會為論壇籌備所做的不懈努力表示衷心感謝!

英國皇家學會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也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科學學會,很多會員享有世界性的學術聲譽,有一些在中國也家喻戶曉。

例如,物理學家牛頓、霍金,哲學家羅素,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科學史學家李約瑟等人。英國皇家學會與許多中國著名的學者保持密切聯繫,同中國的多個研究機構有合作關係。近年來,多位中國科學家加入英國皇家學會。我本人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期間,曾數次訪問皇家學會。記得在中國抗擊非典時,皇家學會組織過專門會議為中英服務專家的交流合作提供平臺。而2002年的國際科學院組織(IAP)會議,皇家學會是東道主,我作為IAP的共同主席之一參與了會議的組織協調,與皇家學會的同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13年,我本人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且有幸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在非常特殊的境景下,在“特許書”的一張牛皮紙上簽名加入了皇家學會會員的名單。這既是對我個人科學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認可。在此,我真誠感謝英國皇家學會對中國科技技術發展的幫助。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英雖然地處亞歐兩端,卻長期彼此吸引。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1972年,中國與英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0多年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雙邊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逐步走向成熟、健康、穩定。1998年,兩國建立了全面夥伴關係,並於2004年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中英兩國領導人共同決定構建面向21世紀的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開啟了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

當前,中英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達到685億英鎊,中國已經成為英國第五大貿易伙伴,也是英國在全球的第六大市場。中英不斷擴大在“一帶一路”領域的合作,在今年舉行的第十次中英經濟財經對話上,兩國在“一帶一路”領域達成69項互利共贏成果。英國是最受中國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近年來,每年約10萬中國留學生到英國留學。同時,越來越多的英國年輕人也開始學習中文,渴望瞭解中國文化。英國有歐洲數量最多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中國也有世界上數量最大的英語學習人群。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以來,中英兩國在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特別是在科技與金融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在科技領域,2017年12月,兩國正式簽署了《科技創新合作備忘錄》,發佈了中英科技創新合作戰略。

這是首箇中國與其他國家聯合制定的雙邊科技創新合作戰略,標誌著兩國在近40年科技創新合作基礎上邁上了新的臺階。在金融領域,倫敦是第一個人民幣在西方的結算中心,英國是第一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歐洲大國。2019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正式啟動,這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讓英國投資人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讓中國投資人能夠進入英國市場,分享國際化發展帶來的機遇。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成立於1913年,是中國留學生自願成立的組織,是中國留學人員自己的家園,已經有106年的歷史。2013年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歐美同學會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立足國內、開拓海外,努力成為留學報國人才庫、建言獻策智囊團、民間外交生力軍,為歐美同學會站在新百年起點上,確定了新方位,找準了新目標,指明瞭新方向。

“21世紀中國”論壇是歐美同學會凝聚海內外留學人員、開展民間外交、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平臺,自1996年以來,先後在北京、意大利、瑞士等地成功舉辦了16屆,目前已經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活動品牌。今天我們在倫敦舉辦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主題是“科技與金融”,希望通過本屆論壇,深化中英兩國在科技與金融領域的瞭解和交流,推動雙方合作進一步向多領域、深層次、全方位、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形成命運共同體。在此,我願提幾點建議供大家交流。

第二,發揮優長合作共贏。中英合作有天然優勢,在很多領域都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相輔相成。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是新興科技大國、金融大國,英國是世界發達國家,是一流的科技強國、金融強國,中英兩國合作潛力十分巨大。未來,雙方應該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形成雙贏、多贏的局面。科技、經貿等合作是兩國關係的穩定器和助推器,希望雙方充分利用本屆論壇,一起尋找新的合作增長點,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合作新模式,不斷深化科技、金融、貿易等領域合作,不斷髮揮兩國關係穩定器和助推器作用。

第三,人才互動築牢根基。中英人才交流合作已經進入黃金時代。目前,每年在華工作的英方專家已超過4萬人次,經過多年積累,這一群體已成為中英創新合作的重要人才基礎和推動力量。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際間的科技和人才交流合作,將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為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提供優質服務。未來,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人才交流,特別是青年人才交流,培養更多創新型青年人才。青年是最具生機,也是最富創新精神的,投身創新創業時,青年釋放的能量可以說是無窮大的。兩國青年既要善於在本國優秀文化中汲取養分,又要積極吸收對方國家的文明成果,求同存異,兼收幷蓄。希望通過加強青年人才交流,進一步夯實兩國合作的人力資源基礎,為中英友好關係播下更多年輕的種子、紮下更深厚的根基。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前夕,麥克•貝茨勳爵在中國進行了主題為“為和平行走”的徒步行走活動,為中國慈善事業募集善款,並呼籲人們珍愛和平。

我至今仍記得與麥克•貝茨勳爵及其夫人在中國棗莊相見的情景,深深感到麥克•貝茨勳爵的徒步行走活動意義重大,通過人道主義的方式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談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我想起了,1944年李約瑟博士在中國浙江大學作的《戰時與平時之國際科學合作》演講。李約瑟博士不但在演講中給中國帶來國際和平主義的聲音,並通過加強中英科學交流的方式,支持中國的和平與正義事業。

李約瑟博士與許多中國著名知識分子有密切聯繫,其中一個是中國科學家林可勝。1943 年,他寫信給戴爾,附上一份值得皇家學會考慮納為外籍會員的科學家人選名錄,第一位就是他最初在中國的科學聯繫人林可勝。林可勝曾經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生理學博士學位,192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愛丁堡分會會員,後來擔任中國紅十字會總幹事和救護隊總隊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領導紅十字醫療隊參與救援,多次得到中、英、美政府的嘉獎授勳,甚至羅斯福總統的最高嘉獎。

紅十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面旗幟,跨越國界、種族、信仰,引領著世界範圍內的人道主義運動。

目前,我擔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我願意與大家一起,為世界人道主義事業發展而不懈努力,同時,中國紅十字會期待與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國紅十字會、國際聯合會加強合作,在落實世界人道峰會的五大核心責任、應對全球人道挑戰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中國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70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人均GDP由1949年的27美元,增加到2018年9679美元,增長350多倍。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形成了4億多人的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建成分別覆蓋超過9億人和13.5億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體系,全國人均預期壽命由35歲達到77歲。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連續13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5%,比1978年提高了24.4個百分點。中國堅持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原則,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活動;中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得到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對世界和平、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個穩定、開放、繁榮的中國將始終是世界未來發展的機遇。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願同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一道,加強對話交流,有效管控分歧,增進彼此信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英國著名詩人莎士比亞說:“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中英同為世界性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雙方在很多問題上都有共同的立場和主張。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認準目標、鍥而不捨,就一定能攜手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兩國關係新未來!

(來源:歐美同學會)

陳竺會長在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陳竺會長在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