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歐洲小國,曾獨佔歐亞非,後被三國瓜分,如今被迫改國名

提起古代歐洲的馬其頓王國,使人不由想起的便是赫赫有名的偉大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就好比當我們看到萬里長城的雄偉之勢,就必然會聯想到秦朝和褒貶不一的秦始皇。但是誰能想到,幾千年後,昔日作為強者象徵的馬其頓帝國,卻曾面臨著被迫改國名的尷尬:

2019年2月13日,馬其頓國名正式變更為“北馬其頓”。誰又能想到,這個曾經獨佔歐亞非三大陸的帝國,卻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不斷被瓜分,如今只擁有不到曾經一半面積的領土權。悲催的歐洲小國馬其頓,在歷史的變遷中究竟經歷了什麼?

悲催的歐洲小國,曾獨佔歐亞非,後被三國瓜分,如今被迫改國名

公元前382年,馬其頓在當時威震四方、稱霸愛琴海的希臘城邦眼中,只不過是一棵可以隨時被剷除的草芥。希臘人看待馬其頓人,就如視北蠻鄙夷一般。但正是在這小小的馬其頓中,誕生了一個改變國家命運的人,他便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腓力二世掌權後,加強君主專制制度,推行貨幣,並創立了遠近聞名的“馬其頓方陣”……

在公元前338年,在彼俄提亞北部,一場決定馬其頓國命運的戰爭打響了,腓力二世與兒子亞歷山大“上陣父子兵”,最終大獲全勝,希臘聯軍在夾擊中被全部消滅。希臘聯軍敗下陣來,雅典岌岌可危,雅典城內人心惶惶,士兵潰不成軍。雅典的屈服,意味著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馬其頓王國的旗幟冉冉升起了。

悲催的歐洲小國,曾獨佔歐亞非,後被三國瓜分,如今被迫改國名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人刺殺,亞歷山大繼承父願,組建一支幾萬人的東征軍,開啟了他一生的高光時刻。亞歷山大將目光投向領土資源豐富、軍事力量薄弱的波斯,並在公元前334年乘著軍艦,踏上了東征之路,波斯被輕而易舉地拿下。

緊接著,亞歷山大大帝調轉軍艦方向,在汪汪大洋中朝南進軍,攻下了敘利亞和羅城。終於,在公元前324年,長達近十年的遠征結束了。亞歷山大以巴比倫為首都,建立起一個嶄新的馬其頓帝國。地圖上的它西起希臘、馬其頓,東至印度何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大瀑布,北依黑海和多瑙河。以亞歷山大為名的城都,多達70餘座……

讓亞歷山大大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在自己死去的幾十年,由自己打拼一生創建的馬其頓帝國開始變成“待宰的羔羊”。

悲催的歐洲小國,曾獨佔歐亞非,後被三國瓜分,如今被迫改國名

公元前229年和公元前228年,雅典和整個伯羅奔尼亞半島相繼脫離了馬其頓王國的控制。而部落鬥爭、王權的削弱讓馬其頓帝國支離破碎。南部希臘甚至長期存在反馬其頓的勢力,奴隸主不惜違背城邦制度而弒君。在之後的三次馬其頓戰爭中,馬其頓王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境外全部領土,也讓自己淪為不獨立國家。《布加勒斯特條約》中規定:馬其頓地區被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國共同控制。曾經跨歐亞非三大陸的領土,被各侵略國瓜分,真正留給馬其頓的領土面積現如今只有鼎盛時期的38%!二戰之後,鐵托將塞爾維亞佔領的馬其頓地區更名為馬其頓國,作為南聯盟的一部分。之後南聯盟解體,馬其頓終於可以再次獨立。

好景不長,希臘堅持認為,古馬其頓是希臘城邦的一部分,馬其頓不能使用憲法國名“馬其頓共和國”。雖然兩國並沒有正面衝突,但希臘卻在馬其頓加入歐盟和北約時多次使用一票否決特權,在馬其頓國的建國之路上“添磚加瓦”。僵持了二十多年,馬其頓國終於不堪重負,加入歐盟勢在必得。於是馬其頓國尷尬地簽約改國名協議,改名“北馬其頓”。

悲催的歐洲小國,曾獨佔歐亞非,後被三國瓜分,如今被迫改國名

北馬其頓首都

相信如果亞歷山大大帝得知馬其頓帝國敗落至此,可能會氣得從古墓裡蹦出來。馬其頓帝國本可以和希臘城邦一樣在文明古國的行列中熠熠生輝。無奈的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後世傳人執政無方,並沒有珍惜來之不易的戰爭成果。昔日璀璨的帝國之珠如今在世界大格局中四處碰壁,黯淡無光,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文|潯陽巴巴|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潯陽巴巴」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