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彈、鮮花、氣球和石頭—怎麼看俄美關係及最近聯手新動向?

作者:閆曉東(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安全政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來源:華語智庫公眾號


炸彈、鮮花、氣球和石頭—怎麼看俄美關係及最近聯手新動向?


正當人們還在猜測如果俄羅斯修憲成功,普京繼續執政到2036年,俄羅斯會不會向美國靠近?中俄美“新三國演義”會不會形成俄美聯手對付中國的態勢?話音未落,最近俄美兩國出現了引人注目的聯手舉動。

(一)

據美國前情報分析員斯坦特透露,最近俄總統普京主動向特朗普提出,為紀念二戰期間美蘇軍隊在德國易北河會師75週年,發表一個聯合聲明。4月25日,這一提議得到後者的響應,“普特”聯合聲明出籠。

該聲明稱,蘇美軍隊在易北河會師預示著納粹政權的最終失敗,這是多國民眾在《聯合國宣言》框架下共同付出巨大努力的象徵。“易北河精神”是俄美摒棄分歧、建立信任和為實現共同目標開展合作的典範。“如今,在應對21世紀的嚴峻挑戰時,我們向所有共同努力打擊法西斯主義的人致敬,他們的英勇事蹟永遠不會被忘記。”

另有報道,最近美俄罕見聯手贊同,使聯合國全票通過了土庫曼斯坦作為亞洲首個永久中立國。知情機構認為,美國和俄羅斯在此地有利益重合。兩好合一好。

對此,國際國內議論四起,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敏感人士認為這是俄羅斯開始向美國靠攏了。筆者認為,看事,不能不及,也不能過。如果把俄美關係不同程度的變化比喻成炸彈、鮮花、氣球和石頭,最近新舉動可暫定為兩國拋出了一個預示緩和關係的“新氣球”。

(二)

俄美兩國相互會直接扔“炸彈”嗎?

過去沒有,現在乃至將來也不會。

俄美兩國,以前是蘇美兩國,確實有過相互“亮劍”、互嚇“炸彈”的歷史,而且不是一般的炸彈,是導彈、原子彈、氫彈.....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時任總統里根推出了針對蘇聯的“星球大戰”計劃,前蘇聯也把導彈基地設到了美國的後院---古巴。然而,蘇美兩國沒有直接真槍實彈打一仗,最後美國用不戰而屈人之兵計策,和平演變了蘇聯,使其最終解體。

俄羅斯獨立後,俄美兩國(或北約)在烏克蘭、在敘利亞爭奪異常激烈,幾度劍拔弩張,軍艦相互對峙,飛機擦肩而過,近至幾米、幾十米,甚至俄羅斯武裝收復克里米亞,美國目瞪口呆,也沒有引起真正的擦槍走火。

為什麼?因為俄美兩國都有足以毀滅對方的軍事實力。兩個軍事大塊頭,如同獅虎相鬥,只能兩敗俱傷,所以俄美兩國曾簽約避免直接軍事衝突,以保和平較量,各自佔領各自的領地,不到萬一決不會大動干戈。

過去、現在、將來都是如此。

(三)

蘇美乃至俄美兩國互送過鮮花嗎?

曾經、現在,以至未來,都會。只是互傳秋波,互獻鮮花,但“蜜月”極其短暫,還沒有來得及進“洞房”,便不歡而散,化友為仇。

二戰後,蘇美兩個超級大國較勁激烈,1959年9月中、下旬,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赫魯曉夫曾對美國進行了13天訪問,鮮花遍地,讚歌四起,曾被吹為是對“緩和世界緊張局勢和世界和平事業的巨大貢獻”。然而,事後蘇美兩國都想稱霸世界,進入了長達30年之久的冷戰。

蘇聯解體後,首任總統葉利欽開始也想與美(歐)和好,推行了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結果對方口惠而實不至,俄被迫調整外交方向,推行“向東看”政策,與中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

普京上臺執政不久,趕上美國“911”事件,也曾與美國示好,全力支持美國打擊恐怖勢力,之後,還是出力不討好。美國反恐結束後,調頭便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遏制俄羅斯發展。普京像其前任一樣,嚐到了苦頭,大呼上當,吸取教訓,另闢蹊徑,不斷髮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

可見,俄美之間曾互送過“鮮花”,只不過是“一現的曇花”。

(四)

“氣球”和“石頭”呢?

歷史告訴了現實,同樣預示未來。近70年風雨變幻,基本顯示了俄美兩國關係變化的軌跡。好,好不到哪兒去,壞,真打不起來。這是我們在波詭雲譎的世情和中俄美“新三國演義”中重要的定力。話回到主題,如何看待最近俄美兩國的聯手新動向?我應如何對待?以筆者之淺見:

其一:認清形勢,“協俄抵美”應是我國外交的基本戰略。中蘇之間曾有過不愉快的過去,但中俄兩國協作抗霸、不計前嫌,成為新時代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確保了我國北部和西部30多年的安全和穩定。現在美國遏制中國、打壓中國、亡我之心不死,這是我國外交的最主要矛盾。從這次新型疫情開始,美國變本加厲,欲把中國置於死地而後快。這一形勢決定了發展中俄新時代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不二的選擇。

這是大局。

這次“普特”聯合發表聲明,可以認為這是多年對峙、博弈的俄美兩國出現了緩和的跡象,我國應以坦然、樂觀的態度對待之,表現出欣欣向榮大國的從容,相信有精明的普京執政,俄羅斯不會來個180度的外交大轉彎,掉進美國所設計的“聯俄遏中”陷阱。

進而,我們不應用“普特”聯合聲明的這“一葉”而“障目”,不見中俄友好的“泰山”。“普特”聯合聲明僅是謀求緩和兩國關係拋出的“氣球”,不應看作是“石頭”,小題大做,“一石激起千層浪”,也不能看作是投向中國的一塊“石頭”,阻礙了中俄友好關係的正常發展。

其二是,密切跟蹤形勢發展,因勢利導制定我們的對外政策。現在中俄兩國是歷史最好時期,戰略上應顧全這一大局,但不等於在策略上固步自封,一成不變。如今俄美兩國都有緩和關係的願望,緩和的方向可以肯定,緩和的程度有待觀察。2018年7月中旬,普特第一次正式會晤後,特朗普曾邀請普京訪美,未來兩國首腦互訪或許不是很難的事情。即使在俄美緊張時期,美國曾向俄方透露聖彼得堡不法分子預謀製造恐怖事件的消息,使俄提前平息了這一惡性事件。以後美國和歐盟也有可能按普京的意圖,減輕甚至取消對俄的經濟制裁,或俄美雙方在某個領域進行合作,我都應樂見其成。

值得關注的是,俄美在緩和關係、走向合作時,如果危害到我國利益(哪怕是間接危害),我應有理、有利、有節加以應對,這是對我外交策略的大考,以確保中俄友好關係順利、健康發展,以徹底粉碎美國亡我之心的圖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