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在我們的視野中有一種體長22-26釐米,嘴鮮紅色,腳橘紅色,虹膜黑褐色,尾呈淺叉狀的鳥,叫作“黑短腳鵯(鵯讀音bēi)”。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這種鳥的羽色有兩種,一種通體黑色;另一種頭、頸白色,其餘全部為黑色。遺憾的是至今我還未觀賞到過通體黑色的黑短腳鵯,從第一次認識它開始,在有限的次數內所見到的都是頭頸部白色的黑短腳鵯。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從它的鳥名中可看出包含有兩個名詞概念:一是“黑短腳”,二是“鵯”。前者是它以黑為主且腳很短而命名的;後者是屬於鳥綱、鵯科的一種中型鳥類。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據說鵯科共有27屬139種355亞種。分佈於亞洲南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中國有4屬20種,中、小型鳴禽。它就是其中的一種。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我最早兩次用相機定格到它分別是在2017年4月和當年5月的教場山公園。第三次與它相遇是整整一年之後。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它在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留鳥,不受季節變化而遷徙。“百度”說“該物種被描述為非常普遍,如果沒有任何下降或嚴重威脅的證據,則認為物種數量穩定”。但在以往為何比較少見?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有一種解釋是:它的生活習性。它們主要生活於海拔500-1000米的山林高大喬木上。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今年4月以來,我接連4天在慈溪森林公園與它們見了面。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鳥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黑短腳鵯和其它眾多鳥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足以說明慈溪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漸變好。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經我多次觀察,此鳥像棕背伯勞那樣,喜活躍在樹冠上,很少到地上活動。善鳴叫,有時站在樹頂梢鳴叫,有時成群邊飛邊鳴,鳴聲粗厲,單調而多變,經常仿貓叫聲,有時仔細欣賞起來還是蠻好聽的。如果你想觀賞它們,可以先聽聽它們的鳴叫聲,視野主要是觀察樹梢上。

圖文|沈斌煊

編輯|芝麻

- END -

又黑又短腿,偏偏這麼可愛!來認識一下與我們一起住在慈溪的它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