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

北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此时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草履,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一生最伟大的作品,大部分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比如我们熟悉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而这首《临江仙》可以看作他精神境界升华的一个转折点。他倚杖江边,静听涛声,此时他的思想正自由翱翔,在探寻人生的真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说诗人脱去心灵的枷锁后,生命的境界变得更加开阔。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

这首苏轼夜宴醉酒归来之作,上阕描绘醉醒之间的朦胧,不能进门的萧索,听江声的超然;下阕“长恨此身非我有”则表现出内心的不平静,一生坎坷、孤寂愤懑之情喷薄欲出。但却笔锋一转,风静浪平,心也随之平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结尾词句将东坡内心追求宁静安谧、一任性情、超然世外的浪漫理想表现出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

面对人生坎坷,从最初的彷徨茫然、到后来的挺拔逆行、最后超然世外,苏东坡的心境不断进入新的境界,追求新的人生,直到从俗世烦恼中解脱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