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提起克欽獨立軍就不得不提緬甸的聯邦制度。

1948年緬甸宣佈脫離英國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制共和國。

獨立後的緬甸擁有7省7邦和1個特區。


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緬甸地圖


其中七個省由聯邦政府直接管轄、說一不二,但七個邦的情況卻不一樣。

緬甸脫離英國時,少數民族控制地區處於中立狀態。緬甸政府為了爭取少數民族的支持,而少數民族也希望在獨立後擁有絕對的自主權,便在彬龍地區簽訂了一條協議,內容大體為緬甸獨立後,各少數民族地區享受充分的自治權,並且在憲法中規定1958年後可以自由脫離聯邦政府。


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彬龍協議》原文


當時的克欽邦人口約有150萬,且大部分是克欽族人,他們時刻憧憬著10年後獨立自治的樣子。

事後緬甸政府凍結了這條協議

轉眼承諾的給予各邦自主權的日子到了,各邦正在緊鑼密鼓為自治做準備的時候,緬甸聯邦政府突然宣佈凍結《彬龍協議》中有關各邦自治的條款,這讓他們傻了眼。

凍結了協議說明自治遙遙無期,克欽邦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為了獲取應得的權益,克欽邦的少數民族軍隊自發組成了克欽獨立軍,以此和緬甸政府對抗。


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克欽解放軍


緬甸政府正在積極謀劃中央集權,克欽獨立軍的出現無疑打亂了他們的計劃,隨即一場圍剿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面對軍事素質、後勤水平、戰略部署都優於自己的緬甸軍隊,時任克欽邦主席的早邁為了減少損失,命令克欽解放軍“不得抵抗”。

一昧的妥協並沒有停止緬甸軍隊的進攻,克欽邦政府險些被包圍,幸好夏季的暴雨來臨才給了他喘息的機會。


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恩板臘:克欽獨立軍總司令


停戰後,軍隊中不滿早邁的軟弱,衝進主席府將他軟禁,軍人成為克欽邦的實際控制者。

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的交涉

在停火期間,克欽邦曾與緬甸政府就自治事宜展開了多次的交涉討論。

克欽邦稱可以接受緬甸政府的統治,並且承認其在國內的主導地位,甚至於取消“克欽獨立軍”的番號也可以接受,但必須保留自己武裝的完整性,其中包括軍隊編制和指揮權。


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緬甸士兵


原以為做出了巨大讓步後會達成統一的決策,可是緬甸政府並不買單。因為他們從之前交戰中清楚認識到地方保存武裝力量的可怕,直接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所以果斷拒絕了這一要求。

談判不歡而散,雙方又進入了敵視狀態。

2011年,緬甸政府以克欽軍隊破壞了水利工程為由發兵,十數萬的軍隊越過克欽邊界。而克欽獨立軍也展開了反擊,但終究因為裝備實力問題節節敗退。


克欽邦:緬甸的“國中之國”,為了當年承諾的自治不惜付諸武力

緬甸難民


雙方的傷亡都不小,克欽族平民為了躲避戰火的威脅紛紛出逃,不少難民越過邊境線逃到我國境內。

現如今的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的衝突仍未消減,雙方均以劍拔弩張之勢林立,究其根源自治權是爭奪的目標,而歲月積累的民族仇恨日益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