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2個時辰,每個時辰出生的命運都不一樣,分別叫什麼呢?

十二地支古稱十二辰,是中國古代將周天劃分十二區域,並用“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如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類推。

十二辰記時,是以太陽出沒的規律來命名,如日出為卯時,日沒為酉時。西周時期,就已開始使用十二時辰制。

古代12個時辰,每個時辰出生的命運都不一樣,分別叫什麼呢?

至漢代,則又被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可以說,“十二時辰”凝聚了中國先民們的大智慧。

子時(晚11時—次日1時)。古人認為太陽處於地球下方,就好像種子埋在土下。五行中子為水,一般認為“子”,即孳也,也就是繁殖之意。這一時辰內,植物的種子開始吸收土中水分而出,正是陽氣開始萌生的時候。據《爾雅•釋天》雲:“太歲在子曰困敦。”司馬貞索隱引李巡曰:“在子言陽氣皆混,萬物牙孽,故曰困敦”。孫炎曰:“困敦,混沌也。言萬物初萌,混沌於黃泉之下也。”

這裡要說一下的是李巡和孫炎,此二人都是東漢末年人,均為《爾雅》作注。

丑時(凌晨1時—3時)。太陽從子時位置扭轉30度,好像種子萌芽屈曲,陽氣初生。《釋名》曰:“醜,紐也.寒氣自屈紐也。”甲骨文的醜字,就是彎曲的手形。《爾雅•釋天》曰:“太歲在醜曰赤備若。”李巡曰:“陽氣奮迅,萬物而起,而不若其性,故曰赤奮若。赤,陽色,奮,迅也,若,順也。”孫炎曰:“物萌色赤,奮動順其心,而陽氣始芽也。”

古代12個時辰,每個時辰出生的命運都不一樣,分別叫什麼呢?

寅時(凌晨3時—5時)。太陽處在地平線以下45度的東北方位,太陽向上運轉,大有欲衝破地面之勢。寒土中屈曲的草木,期待著春陽從地面上引發。甲骨文的寅字,為引弓射矢。《爾雅•釋天》曰:“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史記•天官書》載:蒼龍的亢宿有六星,位於大角星兩側,左三星曰左攝提,右三星曰右攝提。北斗勺柄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李巡曰:“萬物承陽起,故曰攝提格,格,起也。”孫炎雲:“陽攝持攜萬物使之至上。”

卯時(早晨5時—7時)。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剛好冒出一半。卯,冒也。日出東方,萬物冒出。《爾雅•釋天》曰:“太歲在卯曰單閼”。李巡曰:“陽氣推萬物而起,故曰單閼。”孫炎曰:“閼壅之物於此盡伸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辰時(上午7時—9時)。田野間農民耕耘,猶如陽春三月之景。辰的甲骨文正好為犁頭形象。辰,震也。《爾雅•釋天》曰:“太歲在辰曰執徐。”李巡曰:“執,蟄也。徐,舒也。言蟄物皆敷舒而出,故曰執徐也。”孫炎曰:“句者必達,蟄伏之物盡敷舒也。”

巳時(上午9時—11時)。太陽處在東南天區的位置,此時太陽正向上運轉,猶如昂首過道的蟲蛇。巳的甲骨文似蛇蟲形。巳,起也。《爾稚•釋天》曰:“太歲在巳曰大荒落。”李巡曰:“言萬物皆熾茂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荒落。”

古代12個時辰,每個時辰出生的命運都不一樣,分別叫什麼呢?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日在中天,立竿影正。陽氣鼎盛,而也漸生陰氣。《史記•律書》載:“陰陽交,故曰午。”午,仵也。《爾雅•釋天》曰:“太歲在午曰敦牂。”孫炎曰:“敦,盛也,牂,壯也。言萬物盛壯也。”《說文》雲:“敦,怒也,詆也”“牂,牡羊也”。

未時(午後1時—3時)。太陽從午時下傾30度,掛在樹枝旁,猶如下垂之果。寓意果實經過熾熱,產生滋味。“未”的甲骨文為樹木枝繁葉茂之象。未,味也。《爾雅•釋天》曰:“太歲在未曰協洽。”李巡曰:“言陰陽化生萬物和合,故曰協洽。協,和也,洽,合也。”孫炎曰:“物生和洽含英秀也。”

申時(午後3時—5時)。太陽從未時下傾30度,掛樹幹中部。申,身也。“申”的甲骨文即為閃電之象。《爾雅•釋名》曰:“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爾雅•釋天》曰:“太歲在申曰涒灘。”由此,“涒灘”成為“申”的別稱,用於紀年。

酉時(午後5時—7時)。日落西方,寓意萬物成熟。八月黍成,可以釀酒。“酉”的甲骨文為酒罈之象。酉,就也。《爾雅•釋天》曰:“太歲在酉曰作噩(通鄂)。”李巡曰:“在酉言萬物墜落,故曰作鄂。《天文篇》注:作鄂,零落也,萬物皆陊(同墮)落義。”

戌時(晚7時—9時)。

太陽落入地平線以下45度。寓意陽入地,夕盡滅。於時,九月霜降,草木零落,伐薪用斧。“戌”甲骨文為斧類器械之象。《爾雅•釋天》曰:“太歲在戌曰閹茂。”李巡曰:“言萬物皆蔽冒,故曰閹茂。”孫炎曰:“霜閹茂物使俱落也。”

古代12個時辰,每個時辰出生的命運都不一樣,分別叫什麼呢?

亥時(晚 9 時—11 時)。太陽位於西北,潛入大地中心,如大地裹著蛋黃。“亥”甲骨文為豕(豬)的下半身之象,繁殖之義。亥,核也。《爾雅•釋天》曰:“太歲在亥曰大淵獻。”李巡曰:“言萬物落於亥,大小深藏屈近陽,故曰淵獻.淵,藏也,獻,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