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引言

我出生在

徽州,這裡土地貧瘠不適耕種。我的家鄉盛產茶葉,鄉里人也多以販賣茶葉為生。十二歲那年,家鄉遭遇洪水,茶田幾乎都被毀了,家中還有兩個小妹,生活幾乎無以為繼。我就和父母說一個人出去闖蕩試試,不成氣候絕不回鄉。在我的家鄉,十幾歲的小夥出門謀生,十分常見。

父親寫了一封信,要我帶在身上,去揚州投奔一個叔公。母親給我精心挑選了一筐的茶葉,囑託我在叔公那裡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給人家惹麻煩。從十二起到現在整整五十年過去了,我雖已經闖出了點名堂,在本地是個小有名氣的“徽商”了,卻再也沒回過家鄉。

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圖|徽州古建築

徽州,成了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一、少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我揹著行囊,按照父親的指引,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揚州。剛入揚州境內,我就被這裡的繁華震驚到了:這裡山清水秀,草綠花紅。路上的行人衣著光鮮,儀態豐俊。城裡的商鋪林立,熱鬧非凡,時不時有騎著高頭大馬的顯貴路過,嘚嘚的馬蹄聲,清脆響亮,餘音悠長。

我剛到叔公的店裡,就看見他在訓斥一個夥計:“這樣的茶能能賣給客人嗎?你這是在砸我的招牌!”夥計低著頭嘟嘟囔囔的說:“我前幾天看還好好的,估計是這幾天有點潮······而且一般人也看不出來。”叔公斥責道:“我們徽州商人最大的招牌,是什麼?是誠信!誠信是我們的經商之本!把這些全部換了!”“那這些舊的怎麼辦?”“全倒了!”“啊?!那不是要虧死?”“什麼叫虧本?沒了信用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虧本!”

叔公這時轉身看見了我,我把父親寫的信交給他。叔公看完了信,上上下下地打量著我,眼睛紅了,他拍拍我的肩膀,哽咽地說:“好久沒見到家鄉人了。”叔公拉著我坐下,詢問我鄉里人的近況,我都一一回答了。我把籮筐打開給他看,這是我隨身帶著的,睡覺都摟在懷裡。

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圖|松蘿茶

叔公撈起來碾了碾,放在鼻子下聞了聞,讚歎道:“是上好的松蘿茶,我們家鄉的松蘿茶最受歡迎,前朝馮時可的《茶錄》記述:‘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茶,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後於徽之松蘿結庵,採諸山茶於庵焙制,遠邇爭市,價倏翔湧。人因稱松蘿茶,實非松蘿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氣甚香,味更清,然於虎丘,能稱仲,不能伯也。’稱頌的就是我們的松蘿茶。”

由於我的到來,叔公很高興。晚上,他喝了不少酒,拉著我坐在院裡拉家常。叔公說他十四歲就背井離鄉來到揚州做生意,剛到揚州的時候,誰都看不起他,官吏也經常欺負他。“士農工商嘛,商人本來就最沒地位。”他說。還是靠著勤奮和厚道漸漸積累起了家業,叔公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知縣做偏房,小女兒也嫁給了揚州本地的一個鄉紳。姻親是徽商站穩腳跟的常用手段。

叔公又問我讀書怎麼樣,《千字文》會不會背?我磕磕巴巴地背了一點,就背不下去了。叔公一瞪眼睛,說:“

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這可是我們徽商的祖訓,你讀書不認真可不行啊!”我有些慚愧。叔公又說:“別人又把我們‘徽商’叫做‘儒商’,就是因為我們氣度非凡,你在我這裡做工的同時也要好好讀書,不能給我們徽商丟臉啊!”

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圖|徽州建築遺址

就這樣,我在叔公的茶鋪白天做工,晚上唸書。

二、青年:不以見利為利,以誠為利;不以富貴為貴,以和為貴

在我二十歲的時候,我對茶鋪的生意已經很熟了。叔公給我定了門親事,但我更擔心他的身體,現在他時常精神恍惚,一睡就是一個下午。夜裡睡不著他就把我叫過去說一宿話。他說:“因為東晉、齊、宋、梁、陳等國建都南京,大批的中原人士湧入江南,徽州的土地盛產茶葉,不適合種莊稼,為了謀求生存,當地的百姓就帶著本地的特產出去賣,這就是我們徽商的起源。因為徽商誠實守信,信用極佳,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我們做生意。揚州的富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徽商。除了茶葉,鹽業、典當業、木業、文房四寶、紡織業等等等,都有我們徽商的身影。徽商無愧於天下第一大商。”

這天,叔公得知了家鄉蝗災嚴重的消息,我也很擔心家人的溫飽。叔公把我叫到床前,神色凝重地說:“還記得我是怎麼教你的嗎?”我說:“不以見利為利,以誠為利;不以富貴為貴,以和為貴。”叔公點點頭說:“我一直拿你當親孫子看待,本來這點家業我是想留給你的,但家鄉有難,我不能坐視不管。這也是徽商的品性之一。我想把店鋪賣了,給鄉親們捐點錢。

”我說:“叔公,您已經把徽商最重要的精神教給我了,錢財不過身外之物,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去掙。”叔公笑著,溘然長逝了。

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圖|徽州名牌

打理好叔公的後事,我把茶鋪賣了,只給自己留了一筐松蘿茶,和來的時候一樣。我內人曾嗔怪我說:“你還真把店賣了?我們吃什麼呀?”我說:“首先,誠信是我們徽商立世的根本。其次,我的祖上都是從小做大,一步一個腳印積累起來的

,我為什麼不行呢?”

隨後的這些年,我每日都在奔波中度過,我的腳印遍及了山東,河南,陝西等地。晚上脫鞋,腳上都是水泡,用針挑破了,第二天接著走。捨不得在店裡吃,就買幾個饃饃,就著溪水就算一頓飯。途中,我還遇到了不少徽州人。我們之間有一種刻在骨子裡的親切,一聽見久違的鄉音,我就熱淚盈眶。至此我才知道叔公為什麼見到我時,那麼激動了。極度重視鄉情,又是徽商的一大特點。可能是思鄉情切吧。

我始終秉承著叔公教給我的徽商之道,不管再累每天也會讀兩頁書。而我也因為誠信和博學,在商界攢下了不弱的名聲,每年都有很多農戶特意留著茶葉,等我上門。手裡有了錢之後,我又把叔公的店鋪買回來了,招了兩個夥計,再也不用“三年不著家”了。新店開業的那天,鄰里都來道喜,我站在店口感慨萬千,歲月帶走了我的叔公,但叔公教給我的徽商精神卻歷久彌新。

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圖|胡開文墨寶

三、老年:落葉歸根,衣錦還鄉

兒子漸漸長大了,我也把茶點的生意交給了他來打理。兒子在我的教育下長大,我經常告誡他,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先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我也時常把叔公叮囑我的道理和他說。兒子很聽話,品行端正,鄰里對他的評價都很不錯。

人一老,就愛回憶往事。徽州的土地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裡,我最近總是會想起來,少年出家門的場景。有時候我會把兒子叫到身邊,讓他唱一首我教給他的徽州民謠:“春節過,備柴茶,早稻下種在清明。穀雨正是採茶時,立夏後收菜籽。小暑芝麻大暑粟,十一二月挑柴賣。”每當這時,內人都會笑罵我說:“都在揚州生活五十年了,還說自己是徽州人。”

怎麼能不是徽州人呢?我是徽商,徽州是生我養我的土地,是我最想要紮根的地方。縱觀我這一生,我像大部分徽州商人一樣,兢兢業業、誠實守信、老實本分地過日子,沒有做奸邪之事,給徽商抹黑,也算無愧於鄉梓了。

縱橫明清兩百年,徽商的中興之道:重信輕利、重情輕貴

圖|頂級徽商胡雪巖

這天,兒子跟我說,他早就想在徽州開一家分店。之前派了一個夥計去勘探情況,夥計來信說,店鋪已經盤下來了,就等著我們搬過去了。聽到這裡,我不經熱淚縱橫,徽州,我終於能回來了。

結語

著名史學家黃仁宇曾對徽商這樣評價:明代商人間商人機構最發達者,為徽州商人。徽商發軔於兩宋之際,憑著良好的口碑和勤儉勤奮的精神,迅速壯大。尤其明中葉之後,徽商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商幫。誠實守信,以德待人更是徽商最具代表性的標誌之一。

現代社會,商業往來頻繁,競爭激烈。但無論時代怎麼變化,人們對“誠實”和“德行”的推崇是不會變的,這已經是深刻在中華民族骨子裡的集體價值觀。徽州人胡適對徽商的評價也很高,他多次推薦世人向徽商學習。

徽商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就是這些至高的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