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我不喜欢你

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妈妈走了,你自己哭吧”“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01

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听话】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也似乎成为了判断孩子的标准,不少人从小就被教育:

你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你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自由表达想法不允许,哭闹不允许,这些都是不听话的孩子才做的。

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那个时候还在上小学,电视上天天放着火力少年王,悠悠球特别火,学校门口的小店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悠悠球。

从十几块一个的塑料悠悠球到上百的铁悠悠球都有。

那时候妹妹天天吵着要买,我看着也很想要,它就像我们现在追剧到疯狂的时候,会四处买它的周边一样,谁不想有一个。

妈妈实在是拗不过,在放学的时候去买了一个,可能发现我渴望的眼神,但又不曾说过想买一个,就问了我想不想也买一个?

我把话在嘴边转了几圈,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不要。”

其实我不是不想要,我真的很想也有一个,但我怕我说出来之后,会成为一个不够懂事的孩子,不够乖的孩子。

后来,我工作了,有钱给自己买很多个悠悠球了,可以给自己买很多小时候想买但是却不敢说我想买的东西了,但是当我拿到这个玩具的时候,已经和当时的心境不一样了。

02

如果你有孩子,请一定不要让他/她做一个【乖】孩子,不要让他/她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千万不要。

在一个不会伤害别人,不会伤害社会的条件下,可以允许他皮一些。

允许他尽可能的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但也要告诉他要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通常都是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的。

我明明很不开心,但我会告诉别人,我很开心。

明明不想做这件事情,但还是会听从建议,去做这件事情。

明明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我会说,妈妈,我不想要,我不喜欢玩玩具。

然后身边的人都会表扬你,你很【乖】,你很【懂事】,你很【听话】。

自己慢慢的的就会形成一个潜意识,我这么做会被表扬呢,我要做他们叫我做的事情,他们不叫我做的我不做。

某一天,可能因为某一件事情,你有自己的想法了,你想去做一件事情。

得到的反馈是【你不听话】【你不懂事】【你不乖】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

我做错了吗?我让家里人难过了吗?

之后很可能会认为自己:做错了。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复着上面的情况。

03

在一些新闻里报道的极端个人事件,一般都能听到这句描述:他从小就很听话/他从小就很乖,他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

乖孩子,我不喜欢你

【乖】和【懂事】不是一件坏事,坏的地方在于,它长期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皮】的孩子其实更好引导,因为他的情绪至少是看得见的,你可以帮他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而【乖】的孩子很难,他看起来做的都对,都很好,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但是你不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可怕的。

所以他们很可能在沉默中爆发,做出一些父母认为,他们怎么可能做出的事情。

这些孩子内心通常是自卑的,不自信的,渴望被认可的。

知乎上针对【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心理问题越多。

因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需求,基本上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长大之后会努力的寻找和得到外界的肯定来填补这块空缺。

当他没有得到想要的肯定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封闭的内循环,不断的否定自己,怀疑自己。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04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乖孩子,我不喜欢你

在职场中,任劳任怨,同事叫你帮忙的你都帮,即使自己实在是很忙了,仍然不会拒绝,因为不懂拒绝;

大家在一起开会,讨论的如火如荼,你很想发表意见,但又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你怕受到他们的攻击;

在工作中,明明不是你的问题,但你是第一个站出来道歉的人,因为你害怕冲突,你认为道歉了就能快速的解决问题。

这些说的是你吗?这些说的都是我。

我很庆幸的是,我已经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花时间努力的修正自己,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并且我可以告诉我的孩子:

你可以不必为了讨好我,压抑自己的想法,因为妈妈会听;

你可以不必到了所谓要结婚的年龄,就着急忙慌的带个男朋友/女朋友回来,因为妈妈不催;

你可以皮,可以不够乖,不够听话,你可以捣腾你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不可以伤害别人,不可以不尊重他人,并且你要学会对你的决定负责到底。

我想这是身为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坚果 图/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