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小姨有個兒子,是屬於佔有慾特別強的,每次有人帶著小孩去他家做客時,他都將別人帶來的玩具據為己有,當讓他拿出自己的玩具進行交換時,

他不但不會拿出來,反而會將他所有的玩具都藏起來,自己不玩也就算了,竟然還不讓別人玩,遇到這種情況小姨也教導過孩子很多次,但是孩子還是這樣,這令小姨拿他毫無辦法。

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呢?現在很多的父母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都拿孩子沒什麼很好的辦法,只能唉聲嘆氣的說一句: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啊!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何會這樣呢?那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小孩為何會如此自私呢?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l 孩子為何會有自私表現?

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做過這樣一個有關兒童的實驗,並將試實驗命名為—三山實驗。

他找來一張桌子,然後準備了三個大小各異的沙丘模型,並將沙丘模型擺在了這張桌子上的不同方位,而後他找來了一些受驗兒童。

首先他會讓這些兒童環繞著桌子仔細觀察桌子上的沙丘模型,並用攝像機分別將桌子的前後左右,各個方位的沙丘模型場景拍攝成為照片,最後他讓兒童坐在桌子的各邊,並讓一位兒童指出坐在他對面兒童能看到沙丘模型場景的照片。

最後,經過反覆的試驗發現,這些兒童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自己所在角度能看到沙丘場景的照片,並且他們認為對面兒童能看到的沙丘場景與自己看到的沙丘場景是一樣的。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讓·皮亞傑通過這一試驗向人們證明:兒童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並指出孩子在2-7歲時,孩子的思維方式還處於一種前運算階段。而在這一階段時,兒童自私是因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

因此當我們的孩子在7歲以前有自私表現時,我們千萬不可責罵孩子,因為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我們只要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即可。

雖然兒童還小的時候自私更多的是一種本能,但為何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還是有很多的孩子依然自私,獨斷呢?這其實就與我們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了。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l 致使孩子自私的原因

l 不能理解孩子為何會有自私的表現

因為我們從小受到的教導就是,長大一定要做一個“慷慨大方”,謙遜有禮的人。因此我們在長大後,都會下意識的牴觸自私自利的人。而當我們為人父母后,在面對我們的孩子有自私的現象顯現時,我們一般都會下意識的對其進強行制止。

之前在小區內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對母子來到了小區內的公園散步,她兒子看到了別的孩子在玩一個玩具火車,拉著媽媽的衣角說他想玩。

於是,媽媽就過去協商,最後,那個孩子同意借給她兒子玩一會,但要她兒子手中的汽車玩具作為交換,但是她兒子非但不想交出自己的玩具汽車,並且還拉著他媽媽的衣角,哭嚷著要玩那個玩具小火車,最後她媽媽對著孩子大罵一通後,強拉著他回家去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小孩實在是太自私了,但你要知道,他才三歲多,正如上面的“三山實驗”也可證明,孩子在這個時期往往只會“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並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而且伏爾泰說過:自私是永遠存在的。因此我們應該理解孩子又自私的表現(特別是孩子的年齡還處於7歲以前)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l 父母過分的窮養孩子

現在,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都普遍信奉“窮養兒子富養女”,大概意思是,因為兒子是一輩子的投資,因此從小不可太嬌慣,要窮養。而女兒是文化的一種修養,因此不能太摳門,要富養。

但是這裡的窮養兒子指的是別讓孩子鋪張浪費,而不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窮養。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同學,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爸爸了,家裡還算富裕。而我的這個同學就是過分的窮養孩子的典範。

他因為害怕孩子亂花錢,因此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用。就連孩子的學習用具都是算好的,橡皮,鉛筆都是快用完了才買。

因此,在同學向他的兒子借橡皮時,他兒子總是猶猶豫豫,最後同學們再也不找他兒子借了,導致兒子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因此,孩子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自私。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n 父母過於專制

其實,父母過於專制也是造成孩子自私的一個重要原因。家長們總是替孩子做決定,總是將,“你還不懂;

你還小,你得聽我的”掛在嘴邊,這會讓孩子慢慢不懂是非,認為自己沒有決策權,所以很多東西不和父母及他人分享,導致孩子越來越自私。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孩子從小就將父母視為自己的榜樣,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果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特別專制的人,那麼你的孩子在與人相處時,也可能會這樣對待別人,而這樣的專制待人會使朋友都疏遠他,從而讓孩子長期處於孤獨的大環境中,進一步使孩子越來越自私。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l 父母想要糾正孩子的自私,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呢?

1. 既不過分打壓孩子,也不過分溺愛孩子

當孩子有自私的表現時,很多父母的處理方式是:要麼把孩子大罵一頓,然後給他講一通的道理;要麼就是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對孩子過分的溺愛。

而這兩種處理方式不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更加自私。

因為前一種處理方式會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他別太自私,他反而與你槓上了,他心裡可能會說,你叫我不要,我偏要。而長期採取後面那種處理方式會讓孩子覺得,我的要求你必須要滿足,而這種想法正好助發了孩子的自私。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既不可對孩子過於打壓,也不可對孩子過於溺愛。你應該學會在兩者中選擇一個平衡點。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2. 鼓勵孩子多與他人分享

從小就鼓勵孩子多與他人分享,這裡的分享可以是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故事等等。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 —— 森村誠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與他人分享,這不僅能使孩子在未來能夠更加慷慨,大方。而且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從小交到更多的朋友,因為孤獨的環境就會導致孩子產生自私的行為。

而在與朋友打交道的過程中,孩子就不會感到孤獨,從而更有利於幫助孩子去除自私。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3.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現在由於電子產品的普及,導致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出去,整天呆在家裡,娛樂活動也只是宅在家裡,刷著手機。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慢慢的封閉自己,不想與外界環境接觸,不想結交新朋友,因此慢慢造成了孩子內向,自私的性格。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子在外面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這對孩子增長見識,接觸新鮮事物都有更好的幫助。

而當孩子有更為開闊的視野時,也就更願意與人分享,從而不再自私。

正因為青蛙認為這口井就是他的全部,所以它要霸為己有。而如果青蛙知道了外面還有一望無垠的海洋時,還會在乎這口破爛的井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