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85個貧困鄉鎮,825個貧困村,133.67萬貧困人口,平均海拔3000米,貧困發生率高達25.71%...這是作為雲南北大門的昭通在2014年的貧困情況。

2020年3月31日,隨著457戶2357名貧困群眾的搬遷車隊有序駛入昭陽靖安、魯甸卯家灣安置區,標誌著昭通市最大的兩個萬人安置區——昭通靖安、卯家灣跨縣安置區全面完成14410戶62822名建檔立卡戶搬遷任務,昭通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當前,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勝關鍵階段。而作為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安置項目,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項目和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項目(以下簡稱“雲南昭通扶貧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為我國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令眾人意外的是,擔任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安置項目,雲南昭通、魯甸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市政工程項目負責人、項目聯合黨支部書記的人,竟然是一位來自中建裝飾集團所屬深圳海外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外裝飾”)的85後女青年——張薇。

作為一位85後女青年,張薇是建築工程行業為數不多的女項目經理,更是極少數紮根邊遠地區扶貧建設一線摧城拔寨的女建設者。在雲南昭通扶貧項目中,張薇所在的海外裝飾負責實施市政、園林、配套管網設施工程等。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我是在這邊主要的負責人,在這項目上擔負的責任和壓力相對以往來說也是更具有挑戰性的。而且這個項目不僅工期比較趕時,體量也比較大。高峰期的時候,兩個項目加起來的工人超過3000人。”

靖安、魯甸項目雖然同處於昭通,實則相差近60公里,開車將近1小時,作為靖安、魯甸2個項目的負責人,張薇需要兼顧兩邊項目輪流蹲點,每天要及時處理項目的各種棘手問題,最多一天通話將近12小時,累到講話都講不出來。

由於工期緊、交叉施工多、地勢極差大導致作業難等問題,張薇和她的團隊經常在項目工地奮戰到凌晨,與勞務班組早起摸黑。曾創造了6天完成30天工程形象及保通任務的“靖安速度”,超預期完成了項目各階段的政府各項工期節點。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整個項目從2018年12月份到現在,所有的管理員除了過年休息幾天之外,其它基本都是從早上八點半乾到晚上十一、二點,週末也是正常上班晚上加班,沒有休息,工作強度還是挺大的。”

2020年春節,為了實現第一批搬遷入住居民春節期間的通水通電保障,張薇帶領團隊一邊做好疫情防控,一邊在氣溫已經零下的室外連續奮戰4天4夜。

疫情發生後,張薇堅守一線、日夜奮戰,第一時間學習傳達中央和上級防疫文件精神,安排項目防疫工作,成立組織、制定預案、籌備物資,對施工區域封閉管理,設立隔離區及觀察區,組織防疫交底和物資發放。

“非常時期,我們必須保障項目工友、同事的生命安全。”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張薇帶領團隊開發了“十細防疫工作法”,確定了“全排查、全封閉、設專崗、測體溫、戴口罩、勤洗手、優方式、強應急、備隔離、常宣貫”等十個細節防疫工作舉措,1000名建設者零感染。

一年前的卯家灣還是荒蕪一片,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了老人和兒童,街上的小孩子玩的身上滿是塵土。

“我們一開始來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場景,第一感受就是要把這個建設成我們在城市裡一樣,改善他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張薇告訴記者。

從2019年2月20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昭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動員大會開始,經過一年不到的時間,如今兩座繁華的“新生”城市映入眼前,這裡也一步實現從貧困山區到現代城鎮,建成相當於中等縣城規模的全國最大跨縣安置區。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2019年12月18日,首批1500餘戶的1萬餘名群眾搬遷至靖安和卯家灣。

2020年3月31日,457戶2357名貧困群眾的搬遷車隊有序駛入昭陽靖安、魯甸卯家灣安置區。

期間,靖安、魯甸進行多次大大小小群眾搬遷。

據瞭解,昭通靖安安置區佔地2177畝,建設安置房9256套,安置搬遷群眾9256戶40549人;魯甸安置區總建築面積157.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8866套,總承接搬遷安置人口超過40000人。

“雖然我們這一年多來過程很是辛苦很累,但當時看到老百姓們高高興興的從山上搬下來,給新家掛上窗簾,晚上老人拉著音響、麥克風在小區裡唱歌,小孩子在乾淨整潔的路上玩耍的時候,我們覺得付出的汗水和努力還是特別值得的。”

張薇告訴記者,按照計劃,雲南昭通扶貧項目分成三期。一期主要是規劃建檔立卡戶的市政工程及小區配套室外設施工程,二期主要是規劃隨遷戶市政工程及小區配套室外設施工程,三期主要是規劃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等。主要施工內容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管網工程、鋪築工程、綠化亮化工程及小品設施工程。

“目前雲南昭通、魯甸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一期已於2020年3月底完工。項目二期、三期工程預計在2020年9月完成。為實現2020年昭通市80000貧困人口的搬遷入住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昭通市昭陽區已累計實現減貧46914戶194778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22.01%下降到1.27%。2020年6月,所有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標,絕對貧困全面消除。

在負責雲南昭通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之前,2009年-2015年,剛來海外裝飾的張薇被派去海外,在阿爾及利亞堅守七年。期間就完成了MOBILIS移動辦公大樓、國際會議會展中心、總統別墅精裝修工程等多個項目建設任務。參與投標並順利承接嘉瑪大清真寺工程、巴哈馬大型度假村等工程。

“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水平還與國內存在一定差距,而且那時候因為當地治安環境不太好,項目所在地比較偏遠,工作環境都是封閉式管理。每天都是工地、宿舍兩點一線,工地外面有本地的武裝步兵負責安保工作,然後我們一個禮拜會統一安排出去採購一次,買些水果、牛奶、日用品什麼的。”張薇說道。

除了日常工作外,為了打發空閒時間,張薇在這學會了打乒乓球,還和幾個同事一起做了一件好像長期在國外的中國人都會做的一件事,那就是種菜。張薇和同事在工地後面的宿舍旁邊開設了一個菜園,用來充實生活和“改善伙食”。

張薇笑著告訴記者,“其實這也是沒辦法,因為工地上的廚師雖然是我們國家的,但是阿爾及利亞本地蔬菜品種並不豐富。出去吃也不安全。所以我們基就自己自娛自樂,動手種種菜、做做飯改善伙食。除了種菜,我還在院子門口種了玫瑰,還有向日葵、西紅柿...”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說到這時,張薇像是突然想起什麼事,隨即興奮的告訴記者,“對了,前幾天在阿爾及利亞駐守的同事告訴我,我當時在院子門口種的玫瑰,現在已經長成玫瑰樹了,還拍了照片給我看,很美。”

在阿爾及利亞的七年,張薇和團隊先後高質量完成多個項目建設任務,其中被稱為阿爾及利亞“人民大會堂”的國際會議會展中心的項目,更是獲得中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魯班獎”。

在被問及工作環境從辦公大樓、度假村的工作項目,突然轉變到扶貧搬遷項目有什麼感受時,張薇告訴記者,“這是屬於兩種建築方式,扶貧項目我們反而更要用心的去把質量做好,不能出現任何質量的缺陷,要讓老百姓住的安心、舒心。”

作為一位出生於瀋陽的東北姑娘,原本志向是學建築學的張薇,陰差陽錯下成為了一名土木工程學的大學生。

“高中那時候,接觸過比較多像梁思成、林徽因那種人生追求和愛情故事,也看過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一些建築作品,受他們觸動比較多,所以當時比較憧憬的是其實建築學。想像這些大建築師一樣與建築結緣,能夠參與一些大型項目的建設,最初以為土木工程和建築學相差無幾,但讀了後才發現土木工程和建築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一開始還是有點落差的,但是工作後慢慢也就習慣了,沉下心工作後發現還是蠻有意思的。”張薇笑著告訴記者。

畢業後,張薇在阿爾及利亞工作了七年,回國後不久又開始接手雲南昭通扶貧項目,幾乎一直在一線奔波不停。

在項目上,張薇是一位吃苦耐勞、攻堅克難,先後兩次榮獲“中國建築巾幗建功標兵”稱號的扶貧項目建設者。但是在家庭中,張薇是一位對女兒懷有愧疚之心的平凡母親。

張薇有一個三歲多的女兒沫沫,在她七個月的時候,張薇就離開了女兒身邊前往項目一線,女兒交由自己的母親照顧。對沐沐來說,相比於媽媽,外婆才是陪伴她時間最多的人。

“她(沐沐)小時候還沒什麼意識,但是慢慢長大後,我長時間不回去的話,她看到我時會很陌生,有距離感,待幾天後才會開始黏著我,那時候心裡挺不是滋味的,覺得很心酸。因為工作忙很少回去,去年十月份時候,她高燒十幾天不退,我請了三天假回去看她,因為比較嚴重還做了個全麻的手術,那時候內心覺得對她特別愧疚。”

在張薇的朋友圈中,除了工作內容之外,最多的就是和女兒的動態了。每次回家張薇都會陪女兒一起玩,給她買各種圖書和玩具,希望以另外的方式來讓她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而對沐沐來說,每年最期待的可能就是過生日了。

“之前因為工作忙,她生日沒回去,所以答應她明年生日一定去陪她過。後來她就天天唸叨過生日,後來第二年也帶著生日禮物和蛋糕陪她過生日了,然後她就記住了。”

除了女兒沐沐之外,張薇最愧疚的還有自己的母親,由於丈夫也是長期出差在外,所以女兒全靠自己母親照顧。張薇不僅是“留守兒童”沐沐的媽媽,同時也是“留守媽媽”的女兒。

“我媽媽還是挺支持我的,自己女兒、女婿常年在外,天天幫我帶孩子。帶孩子還是很累的,我帶女兒一天下來,覺得比工作上班還累。因為長期在外,所以回到家都是拖著一個特別大的箱子,帶回來很多東西,走的時候箱子也是塞滿了父母讓帶的各種吃的用的。然後我媽每次都說,你什麼時候能安定下來,別天天拿著這個箱子拖來拖去。其實我也知道,她希望自己女兒穩定下來,陪在沐沐身邊,陪在她的身邊。媽媽她也是一直默默的幫我帶孩子,以這樣的方式來鼓勵我。”

全國最大跨縣扶貧易遷項目市政工程女指揮張薇:讓孩子不再“留守”

“其實選擇做這個工作,我沒有什麼後悔的。當我看到行走山上泥濘的道路上的小女孩,滿頭滿臉的灰塵、衣服上全是泥巴的時候,我就想通過我們修建的安置區後,讓他們也過上像我女兒一樣的城市生活,他們的父母也可以通過政府的幫扶,在家、在安置區內就能解決就業問題,同時也能陪伴孩子,不至於讓孩子成為向我女兒一樣的留守兒童。”

“而且,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能參與到這種工作中,我覺得很自豪,沒覺得自己有多偉大、有多特殊,這是我們建築人應該做的。”

除了85後的東北女青年張薇,在全國各地還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奮鬥在扶貧工作的一線,他們不辭辛苦、不分晝夜,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而辛苦奮鬥,而在他們的努力下,扶貧攻堅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也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9年末的0.6%。到2020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佈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有52個,區域性整理貧困基本得到解決。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日可待。

來源:環球網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