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原创文章]

历史小人物,也蕴人生大感悟!

而她连真名也不详,在历史中她或许连小人物也算不上,在“女人如衣服”的封建时代,只能说是一个隐人物。但因为她有个才气冲天的重孙辈把她写到书里,让她有了大人物也罕有的影响力!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史称孙氏,曹玺之妻,曹玺任江宁织造是可以向皇帝密报的特权皇商,曹玺之子曹寅曾为康熙皇帝的伴读,而她曾为康熙皇帝的奶娘(即奶妈),夫贵子贵己贵,一生富贵。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曹雪芹以她为原型,在《红楼梦》创造了贾母这一光彩照人可传干古的形象,从贾母的所做所为我们可以隐约看出她卓尔不凡的一生。

1.她的强势——无人不晓

书中她是众人口里的老太君,同时也贾府高高在上的天,可谓位尊权重!

那贾母在贾府权利到底有多大?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贾赦是长子,贾政是次子,然而贾府当家(住在正院)的却是贾政(次子),同时贾赦(长子)在贾母的要求下还搬到了“东院",这在以长幼定尊卑以至于连皇位都是法定的由长子顺位继承的古代是多么不可思议,由此可见,贾母曾经是多么的强势,多么的一言九鼎!

2.她的智慧——难有人及

书中的她尽管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但面对强势媳妇王夫人的多番挑衅,在整体力量明处劣势下,无一不进行了不动声色的反击,其应对之巧思、反击之凌厉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整个过程精彩纷呈,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王夫人造出"金玉良缘"的舆论,为宝钗入主贾府铺路,贾母便将宝玉与黛玉安排住在一起,从小培养感情,用情投竟合的既成事实来破之。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林黛玉入府,贾母爱林心切热似火,王夫人对林却是冷处理:

众人见完面贾母一走,王夫人就给黛玉出难题、下套,黛玉去拜见贾政,黛玉到了荣禧堂,王夫人不在;再去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王夫人还不在,黛玉只能等…

初来乍道,下马威自然少不了,贾母知道了也只能装看不见,不过贾母也随即对王夫人的冷落作了反击,安排黛玉与宝玉同吃同住,你总不能连自己亲儿子都坑吧!

——贾母把对贾敏的爱转移到林黛玉身上,视若心肝,王夫人却对老太太的指示阳奉阴违:

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潇湘馆时,发现黛玉的纱窗明显旧了,王夫人作为府里的管事主母却不管,很显然对黛玉的慢待之嫌。

于是贾母当场点明“要用连薛姨妈都没听过,没见过的软烟罗给黛玉糊窗户"。这明显就是红果果的现场反击了。

——贾母安排自己的贴身丫头睛雯与袭人服待宝玉,王夫人却先斩后奏撵走了睛雯(最终导致晴雯惨死),同时收偏了袭人(自己出钱给袭人享受姨娘的待遇,袭人遂成了王夫人的心腹)

为了个丫环,贾母自然不能与王夫人公开翻脸大吵。但是还是不露痕迹地进行了"反对",文中这样写道(以说笑话的口吻)说宝玉和丫头亲近不是懂了人事,莫非是丫头投胎的不成?说得大家都笑了。

而且还借鸳鸯拒婚的事,借机对王夫人(明知与之无关)进行了敲打!

我们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王夫人将宝钗接来大观园住同时还请宝钗参与了管家,想证明宝钗比"总是生病"的黛玉能干,同时暗示宝钗才是我相中的儿媳妇,贾母便为宝钗举办生日宴,不动声色地暗示王夫人,宝钗年龄不小了快十五了,该搬出贾府去了。

——王夫人借助于女儿贾元春的力量,通过赏赐端午节礼利用皇权向贾母施压(宝玉只能娶宝钗)。

贾母不能明着反对(皇权至高无一,你一明说不行,就有“欺君"嫌疑),却借神佛之言婉转回击,“和尚说了,宝玉不易早娶,大一大再说",一个字就是拖——因为宝钗年纪大,拖时间对薛家不利。宝玉是男孩子,晚几年无事,反正黛玉比宝玉还小!

——贾母率众打平安醮,本来是贾元春(代表着皇权)交代的事情,但是王夫人却凭自己是贾元春生母,托大不来。显然是对贾母的一种示威(你再牛,还不是我女儿让你怎样就怎样)

贾母见不到王夫人本人,却把对她的不满表现到了代表王夫人的王熙风身上。

且看原文:

“元春拿120两银子,让去清虚观打三天平安蘸,王夫人推托有事不去,贾母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刚到清虚观,有一个剪烛花的小道士,不小心撞到王熙凤的怀里,被王熙凤打了一个耳光子。就在众人喊打的时候,贾母发话不仅不要打骂,还让人好好对待他,当场驳了王熙凤的面子。"

同时贾母借打平安醮,当着张道士的面说出贾宝玉娶媳妇的两条标准,其实也是否定王夫人,属于后发制人。

……

老人家绵里藏针的反击手段太高明了,明明结果对已有利却给人被算计了也一声不敢吭的印象,即既让王夫人碰了软钉子又让周围的人暗地里同情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超牛,不仅赢了里子还得了面子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3.她的无奈——谁人知晓

为什么曾经如此强势的贾母,在书中显得有些忍气吞声呢?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给黛玉一个安穏的成长环境,黛玉虽说名义上有她掌腰实际却由王夫人主管着日常生活一切,若她与王夫人矛盾激化到不顾脸面的地步,黛玉保不齐就会有一个(人为的)意外闪失,所以有时不得不对一些事装看不见,力求平稳;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实力不允许呀,古时女子无权全靠母凭子贵,尽管贾母精明过人余威不减,奈何儿子不争气呀,大儿子贾赦混吃等死,二儿子贾政虽然有才可官还是靠王夫人的哥哥才当上的,别说贾政还是王夫人的丈夫(人家本就共利同心),这让她怎么硬气起来!

4.她的谋划——鲜为人知

众知周知,红楼梦一书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就是贾宝玉是与娶林黛玉还是薛宝钗,贾母力主林黛玉而王夫人则主薛宝钗,故而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争斗,那她为什么放着位尊闲适的晚年不享,反而耗神费力的参与这场胜负难料的争斗呢?

书中贾府当下的情形是,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实权在手,而且还安排了自己的亲侄女王熙凤管着府里大小事务,她(贾母)虽然表面上被人供作神,实际却左右不了家族重大事件,而且王家的权力在贾府还在不断增大

,王夫人甚至弄出个“金玉良缘”的说法,意图将自己的外甥女(亲妹妹的女儿)嫁给宝玉(贾府下一代的家主),如此,她怎能无动于衷,因此借女儿贾敏病逝托孤之机,将贾敏之女林黛玉接了过来,作为未来孙媳妇在身边亲自培养起来,以便将来从王家人手里夺回贾府的后宅话语权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联系到现实中,就是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吧。

结果,天意难测,关键时刻,大变骤起,不得以功败垂成!皇权天威,这不是老太太可以决定的!

5.她的周密——让人叹服

尽管书中贾府遭纷大难,大厦将倾之际,众人慌乱无神,而她作为贾府的定海神针,危难之时以年老孱弱身躯力擎乱局,处变不惊的为家族重要人物一一安排了后路。

开箱倒笼散尽私财,一则安抚众人保其生计无忧,二则也为将来家业复起留下本钱;言明族外(甄家)还有余财,进一步增加众人克坚度难希望;借生日宴热闹一扫阴沉气氛,再次坚定众人信心;力劝主事之人积福向善,老人深明得道多助之理,

为家道中兴种下善因(在古时德治为本的传统下,通常善举往往会吸引到大量优秀的人才投奔效劳,而人才就是兴盛的根本所在)。

弥留之际,仍有如此周密安排,不仅关键处无一遗漏,而且环环相扣,让人不得不叹服。

正如一首诗歌里写的:有的人活着,但实际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可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活着。

曾经的孙氏早己亡故,而且连真名也未曾留下,但她的魂——却在红楼梦里借着贾母这一角色永生了,只要是中国人哪有不读红楼梦的,而读了红楼梦又怎能忘记贾母这一可敬可爱的老太太,我们会一代代的从她身上学习治家、坚韧、智慧以及善良……

她哺育了康熙,却连真名也没有留下,不想一部小说让她家喻户晓

(原创不易,耗心费神,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