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爾係數和家庭富裕程度絕對無關

我從小經常說什麼恩格爾,我就向老師提出了 2個問題。

一個廠房主每天吃龍蝦,一天6餐,每天花4000,恩格爾係數80%,我工作時間2天,15日收房租.4號抄水電錶。

一個香港人租籠屋用了3000,工資5000做看更工作7天16小時,吃飯吃剩飯菜花了500。恩格爾係數10%。

這2個人誰幸福?這個提問讓老師啞口無言。

恩格爾係數本身就是偽命題,這是徹徹底底的社會偽科學,真正決定一個社會發達水平的是生活壓力指數=最低生活成本/最低時薪工資,就是多少個最低工資勞動時間實現最低生活才對,一般來說,廣州最低生活成本是房屋成本400+吃飯成本600+基本開銷500。大約這樣算1500元,廣州最低工資2100元,按25天算每天84元,每小時10元。這樣算是150小時的工作時長?幸福嗎?不幸福。香港呢?公佈34港元每小時,而基本生活開支是房屋成本約4000+ 3000吃飯成本+2000基本開銷=9000元。需要接近300小時工作時長,這更不幸福用生活壓力指數衡量社會發達程度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自動化是逐漸的趨勢,低成本原料應用是趨勢。未來的社會低工作時長是必然發展之路。恩格爾係數只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在開歷史倒車。市場不需要產品多麼多麼的好,需要合格低價的產品,硬核的競爭就是赤裸裸的價格戰,價格低促使自動化,自動化促使社會發展。

佛教倡導吃植物,錯,佛教本身是印度古超級文明倖存者留下,倡導的是合成食品,用工業生產的食品,人類不從自然界殺死任何的動植物,直接通過分子生物技術製造食物。這過程是快速,低成本美味的,只要不損傷我們的器官,合成食物絕對應該鼓勵發展,因為合成食物可控。

工業化的目的是低成本,讓我們幸福,不是破壞環境。工業,商業越發達,工作時長越短,也就有更多精力去創造。

歐洲人和日本人已明白生活的道理,他們不再拼命追逐財富,不再亂生孩子,因為,他們已經明白低慾望才是未來人類生存的關鍵。

現在的3d打印建築技術,小排量多載人家用汽車技術。小面積多房間設計是未來社會的關鍵,希望不要再提恩格爾係數,食品佔支出越少,不代表生活幸福,如果恩格爾係數定生活,那香港住籠屋的人最幸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