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經常被父母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差別這麼大

許多父母常常無法控制孩子的脾氣,而有些父母則可以很好地控制情緒。畢竟,經常被吼的孩子和從未被吼叫的孩子有什麼區別?上小學後後答案很明顯了。

宣萱今年8歲,剛剛進入小學二年級。

她個子不高,體型瘦小,說話聲音小。儘管她坐在教室第二排,但她常常不受老師的關注。有時,點名讓她回答問題,她都低著頭,說話緊張,一副膽小的模樣。在同學嘲笑之後,她感到更加驚慌失措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宣萱的朋友越來越少。很多時候,在上課時,她只是低著頭坐在座位上,不知道該怎麼想。

從小經常被父母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差別這麼大

班主任是一位年輕且負責任的女老師,發現問題後,她在週末進行了一次家訪。

一位神色憔悴的中年婦女接待了她,背後還跟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弟弟。

班主任剛剛講完宣萱的一些課堂表現,這位中年婦女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激動起來,對著旁邊的女兒大喊:“看看你乾的好事!跟你說了多少次說話要大聲,你怎麼老不長記性啊!”

原來,宣萱的母親是一個專職媽媽,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所以壓力很大,每當有不順心時,她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從小經常被父母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差別這麼大

看到這樣,班主任鄭重地告訴宣萱的母親,孩子的膽怯跟長期被吼有關,希望她不會再這樣對待孩子。

——那些經常被吼的孩子,很多會缺乏自信,性格膽小。

宣萱的例子不是個例,因為經常面對強勢而可怕的父母,當他們做錯事時就被吼,使這些孩子有嚴重的自信心,性格上唯唯諾諾。

每天晚上,小區裡都有許多孩子在玩耍。

一個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今天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儘管他不高,但他像個小火藥桶,很容易被引爆。

例如,當他騎自行車時,如果面前有小朋友來不及迴避,他會大喊大叫:“沒長眼睛嗎?滾開!”

我很驚訝: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暴躁呢?

從小經常被父母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差別這麼大

有一天,他玩得比較晚還沒回家,一個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滿臉怒容地走過去,批頭大罵著:“現在幾點了,還不回去,你腦子進水了!快給我滾回家!”

聲音大得嚇了周圍的人一跳。

那時我才意識到:那孩子的脾氣暴躁,來源於父親慣常的咆哮教育。

——那些經常被吼的孩子,許多都脾氣暴躁,有溝通障礙。

在被父母大吼大叫之後,一些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將來,如果他們遇到問題,也將習慣於大吼大叫來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這些孩子沒有學會良好的溝通技巧,甚至人際交往存在障礙。

從小經常被父母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差別這麼大

大學畢業後,張敏成為一所重點小學的語言老師。在一個同學聚會上,她在分享了自己班上的一個故事:

她班上有一位男學生。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以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成績而廣受歡迎。

但是從二年級開始,男孩喜歡在課堂上跟她唱反調。

例如,當她在課堂上提到“小紅帽”的故事時,她問學生們是否認為那頭大灰狼可惡。其他學生則說這很可惡。只有男孩大聲回答:“不可惡!”

其他老師也有類似反應。他們發現這個男孩有很強的叛逆性,喜歡和別人唱反調、較勁等等。

從小經常被父母吼和從沒被吼的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差別這麼大

​張敏專門打電話給男孩的父母瞭解情況,才瞭解到,在過去的一年中,男孩的父親由於生意虧錢壓力大,而對孩子大吼大叫,所以孩子的性格變得叛逆。

——那些經常被吼的孩子,不少人會變得叛逆,愛唱反調。

打個比方,當孩子經常受到成年人的粗魯對待時,這意味著他們的情緒沒有正常的發洩通道,會壓抑在心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積壓的負面情緒將會印刻在性格上,讓他們變得不服從管理,愛挑刺,唱反調等等。

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保持冷靜,保持和平。

今日話題:你有吼過孩子嗎?

歡迎留言評論!

若喜歡請關注作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