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對軍事感興趣的朋友,會非常熟悉一本古代兵書——《孫子兵法》,那麼也就必然想到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兵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實際上他的名字叫孫武,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45年,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被後世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孫武雕像

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書名為《孫子兵法》。這本兵書,廣為後世兵法之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在吳王考核時,孫武的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一心圖霸的吳王,佩服不已,連聲稱讚。當即還通過一百八十名宮女操演陣法,讓吳王真正看到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之後吳王經常與孫武探討各種各樣的軍事及政治問題,都能獲得滿意的答案。

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孫武與夫差劇照

公元前508年,吳國採用孫武“伐交”的戰略戰術,策動桐國,使其叛楚。爾後,吳國又按照孫武的計策,使舒鳩氏欺騙楚國說:“楚若以師臨吳,吳畏楚之威勢,可代楚伐桐。”當年十月,吳軍趁著楚國上下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一舉擊敗楚師於豫章;接著又攻克巢,活捉了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敵國。最後在孫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揮下,只用了十幾天的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吳楚大戰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闔閭去世後,由夫差繼位。孫武、伍子胥等大臣繼續輔佐夫差,經過三年努力,吳國的國力和軍力得到大大恢復和加強。

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吳王夫差劇照

吳楚大戰之後,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96年、公元前495年,吳越之間曾有三次交鋒,各有勝敗。在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在孫武、伍子胥二人的策劃下,吳軍夜間佈置“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在越軍逐漸招架不住之時,吳王夫差出動全部精兵發起猛烈攻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越王勾踐只得向吳國屈辱求和。

孫武強調戰爭的勝負,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等諸因素有密切聯繫,對以上這些條件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來預測戰爭的最終勝負和結果。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同時,他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

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孫武雕像

孫武先進的軍事思想和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正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中,具有諸多方面、異常豐富的概括和總結,並且其中都滲透著深刻的哲學道理,所以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孫武撰寫的鉅著《孫子兵法》,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廣泛深刻的影響,而且在整個世界軍事史上、軍事學術史上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研究和運用。

兵家至聖孫武,東方兵學鼻祖,其軍事思想享譽古今中外

孫子兵法圖

​約公元前470年,孫武在70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但他的軍事思想卻閃閃發光,影響著整個世界,《孫子兵法》先後被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種語言翻譯傳播,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