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如何发挥并增强大型公立医院在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如何发挥并增强大型公立医院在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如何发挥并增强大型公立医院在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的作用?

01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是最后一支撤离武汉的国家医疗队,请问在武汉的这段时间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又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和其他国家医疗队一样,接到命令之后我们在18个小时之内就迅速集结队伍,全院3300多人报名,请缨上战场,一共分四次,派出186名医疗队员。我们的专业配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其中感染、呼吸和重症的队员占了整体队员的三分之一。我们还派了肾内科、心内科、神经科等,按照病人病情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把专业配齐全,一切都是围绕着病人的需要。


集结这样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非常良好的团队,装备是很重要的,物资装备就是我们打胜仗的最基本保障。当到了武汉之后,打开医院给我们每个人准备的两大箱子的时候,每个队员都热泪盈眶,看到的是什么?就好比是一个移动的小超市,生活物品应有尽有,包括女生用的头发绳、卫生巾等,还有充足的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在武汉期间,我们又源源不断地收到丰富的物资,接近一百多次,有五千多项的物品提供给我们生活和防护的保障。协和的大后方还有社会的各方人士对我们的支持。今天回到北京来,我们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样一个团队到前方打胜仗,我们依靠的是什么?协和后方学术上强有力的支持,这个经验也是我们难得可贵的。我们主管的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ICU病房,这个重症ICU病房有它的不同,收治的都是重中之重的危重症患者,这是生命相托的最后一站。我们队员们感恩于老百姓还有行业人士对协和医院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能够把最后这一站的病人送到我们面前。如何打胜这一仗,协和医院大后方按照我们的需求,随即组织多名专家和我们对接,先后进行了24场远程会诊。这个经验在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我们这个团队到了武汉不是没有困难,虽然装备很好,专科又很齐全,其实回想起来困难也是蛮大的。当时疫情最为复杂、传染性最强,每天发病人数过千,甚至两千到三千的新发病人。我们的队员过去从来没有在一起工作过,甚至很多人都叫不出名字来。这样一支多学科的团队形成合力,把这场仗打胜,怎么带这支队伍,又是一个大的考验。如何带这支队伍?不是靠个人,是靠集体力量和智慧。


到武汉之后,面对这样的大考,我们建立了核心组,同时建立了核心组例会制度。核心组共有21名队员组成,是多学科的大专家,是临时党支部的书记,是护士长。我们每一天晚上8点钟一定开会,无论白天大家有多么地辛苦,到点准时开会。我们开会的内容是什么?还是围绕着两个方面,我们这个团队在出发的时候,赵玉沛院长给我们两条嘱托,一个是尽我们的全力去救治患者,还有确保我们的队员安全,把队员一个不少地带回来。


精心救治患者怎么做?我们团队晚上的例会采用民主集中制,发挥团队的力量。一早上专家带领查房,布置了当天的治疗方案,这一天下来情况如何,还有哪些能做的,哪些办法还能用上,我们立刻就和一线的大夫、护士对接起来。这样一种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病人的需要、问题导向的例会。同时这个例会还建立了一种工作模式,依靠骨干力量建立了工作和标准操作的流程,以及明确的工作清单,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这样一个工作清单出来了,保证了什么?大家知道,我们穿着防护服在一线工作,时间不能太长。对一个护士来讲,穿着防护服之后4小时在病房里。多班次轮流,怎么能够保证医护人员在思想、行动上在一个频道上,工作清单非常重要。每一种实施手段的标准操作流程,就使得我们的管理和治疗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有序的状态。在这样的大考面前,我们的核心组,我们集体的力量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当时最为困难的时候,我们面临着病人病亡率很高的时候,核心组在讨论病情的时候,大家不免时常痛苦,我们坚持不放弃,还有什么办法能用上。这个核心组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2 跟北京的ICU相比,武汉的ICU患者在救治难度上是不是更大一些?我们医疗团队在前方都采取了哪些救治的方法?效果怎么样?

我们按照分工,协和医院医疗队负责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加强病房,收治的都是从别的医院和其他病区转过来的重症病人,用老百姓话讲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跟我们北京大后方ICU相比,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病人的危重症患者到终末期以后都有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很多病人合并有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衰竭;二是工作强度高,最多一晚上收治18个病人,就是单位时间内同时转入ICU的重症病人要比平时重得多,高峰的时候整个病区的呼吸机都不够用,氧气压力也不够用;三是我们的队员穿上防护服以后,常规的操作、治疗,抢救的难度增加,动作不便。主要是这三方面。但是大家没有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该上的手段都用上,该用的方法也都用上。


具体都用了哪些办法呢?第一,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我们迅速建立了规章制度,定规矩,根据我们战时的状况,包括病人的转入转出,甚至病人去世以后的告别流程,给家人安抚、打电话的内容等方方面面都包含其中。据统计,两个多月以来,我们制定的规定制度,包括工作流程、诊疗常规、病历书写、三级查房等将近40多项,这些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且进行闭环管理,这给我们前方队员提供了有序规范的工作遵循。


第二,在初期,我们对新冠病人认识不太清楚和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基本功,拼的就是“三基三严”。医疗队员把所有医护手段全部关口前移,强化整体的医疗、整体的护理,还有医护间的配合以及相互补台,大家全力支持病人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支持和对症治疗,为病人免疫力的恢复和病情的逆转争取时间和机会。


第三,一定要到病人旁边去,要到床边。因为只有到床边,才能第一时间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我们要求各级医生包括查房教授每天要进病房,每天早上进行早交班和大查房,晚上雷打不动核心组交班,把病人一个一个拿出来进行讨论,前后方联动、多学科协作,形成每人一策。为确保病人治疗的连续性,我们执行“包床到人、包床到组”,不管你是否值班,这样确保病人的治疗方案体现的是整个团队的水平,而不是值班医生的个人水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很多病人转危为安,成功拔出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治疗,转入普通病房。


03 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危重症患者有几个特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情变化非常快,患者各个脏器可能都要靠仪器或者药物来维持。


对于这些危重患者,我们实行责任制一对一的护理,一位患者有一套护理方案,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状态,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武汉的病房没有供暖的设施,护士尽可能想办法为患者保暖,有的护士会把自己的电热毯和暖宝宝以及一些保暖内衣带到病房给患者使用,有些病人体表体温很低,为保证体温测量的准确性,也为真实反映患者体温的状态,我们增加了核心体温监测,为医生提供最准确的治疗依据。在我们的团队当中,有近40位护士具有重症、呼吸、血液净化、营养、老年等专科护士资质,有一部分护士在17年前就经受过抗击SARS的洗礼,他们的专业经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脏器支持的一些手段、一些方法应用尽用,同时要保证这些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落实。其中各专业专科护士起到了主导作用。


在临床中,我们关注到吸痰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也使护士面临很大被感染的风险,我们针对性在进行安全防护下的吸痰操作培训和练习,让每位护士掌握安全精准吸痰的技巧。护士们没有惧怕和退缩,在科学防护下,为危重患者实施有效精准的吸痰,同时护理督导和专科护士进行评估把关,为多位患者成功撤机拔管奠定了基础。有位患者刚刚转来的时候,缺氧非常严重,喘憋也特别厉害,护士们分工合作,接好心电监护,建好输液通路,给患者戴上通气面罩,开始无创通气治疗,同时取血化验,把血气分析结果报告给医生。这一系列操作没有间歇,大约在15分钟内就完成了。但是患者的症状仍没有改善,医生这时候决定要进行气管插管,护士们迅速推来呼吸机,准备气管插管,开始了第二轮的抢救工作。


在救治工作当中,医生和护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有分工但更多的是合作,我们医护在一起交接班,在床旁查房,共同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护士要精准地把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精准地落实在临床当中,同时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效果和依据,这些都是患者最终得以抢救成功的有力保障。


可以自豪地说,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当中护士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04 经过这次疫情,如何发挥并增强大型公立医院在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的作用?

这次疫情确实大型公立医院发挥了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兜底作用,这也是我们举国体制和制度优势的一个具体体现。但是传染病防治一定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所以借疫情为契机,建立我们的防控体系,包括提高全民的防控意识和传染病知识非常重要。


大型公立医院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因为病人得病以后不知道是传染病,首先,到医院就诊,医院必须有一套早期识别、分诊、预检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把这些病人尽可能地从入门把好关,比如普通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包括转院病人甚至病人家属的探视等,把好入门关,同时有一套相应的可实现、可持续的管理制度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病人,早期识别病人,和我们的疾控体系进行无缝隙对接,这样就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和反应。


第二,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一定要做好。这次我们还要警钟长鸣,确实有部分医护人员感染了,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让每个医护人员都成为院感防控的践行者和宣传机。


第三,这次疫情中暴露一个最大的问题,疫情对公立医院正常的医疗影响太大,怎么办?这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平战结合,我们要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它的防控要求,在医院某些独立的地方建一个病房或者重症病房,建立相对独立的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建立感染楼或者P3实验室,这些都非常重要。平时用在治疗普通病人,战时或出现极端情况,比如说传染病医院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时候综合医院就可以发挥作用,而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四,更加重要的就是平时要进行整个院区的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的识别和划分,这样既能够保证疫情期间正常病人的正常医疗,又能够战时状态缓解一部分传染病医院的治疗压力。这就是“平战结合”,这点非常重要。


05 在这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协和医院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到目前为止,针对病毒也好,针对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也好,目前并没有特定的或者针对性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对于刚才提到那么重的病人进入ICU病房,而且成批量进入病房怎么办。刚才说没有特效治疗,所有的就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什么是协和医生的看家本领,就是刚才韩院长提到的“三基三严”:“三基”就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就是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依靠“三基三严”,我们协和走过了一百年。另外我们所有协和人浸在骨子里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工作作风,是协和人一直倡导的协和院训,另外就是协和的优良传统,协和身怀绝技的医学专家,以及踏实苦干、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一线医生和护理工作者。所以这些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在ICU里面取得最后战疫胜利的基础。


具体我们做什么,首先,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有了ICU工作流程,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做什么,病人入院时应该做什么,病人病情变化时应该做什么。这都是预先做的准备,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我们按照流程做出来的行动都是正确的。这是第一个要强调的,就是建章立制。


第二,根植协和的传统,把协和的传统植入到武汉ICU的病房,包括早交班制度,交班后每个教授都要进入到病房进行查房,看看病人,到病人床边掌握一手资料,根据病人每一天的病情变化做出会诊。这是在武汉根植协和传统方面做的工作。在病房,我们要求值班医生分成一线和二线,他们对病情的变化处理不了的时候,24小时可以和三线联系,所有这些都保证了病房的医疗质量。


第三,会诊制度。我们在武汉是一个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包括了重症、呼吸、感染的教授,除此之外还有心内科的教授、肾内科的教授,所以武汉每天查房是教授团队的查房,大家齐心协力来解决疑难病人的问题,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根据病人病情变化,作出适合病人个体化病情的评估,作出每一天应该做的治疗方案,以及根据病情评估给出相应的治疗。会诊制度是我们协和近一百年历史中一直强调的内容。通过会诊,我们定出的治疗方案实际上是个体化的、全方位的、多学科专家制定的治疗方案,这是全方位的支持治疗,包括病人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病人对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还有对于病人免疫紊乱的调节治疗,血液吸附、血液滤过的治疗,另外还有中医药。每个病人的治疗都是经过专家集体智慧来决定最合适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除了每天早晨专家团队的会诊外,我们和后方有24次连线,就是希望通过专家会诊,对每个危重症病人给予最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我们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全世界到目前都没有,但是我们尽我们的努力,希望给危重症病人提供恰如其分的支持性治疗,这种支持性治疗的确是收到了很好效果。我们的病人不仅在ICU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当一部分病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能够拔管或者脱离呼吸机转入到普通病房,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采取的治疗措施和策略是正确的。


关于全方位的支持,我想着重谈谈其中的抗凝治疗。在武汉的ICU,我们查房时发现,大约有50%-60%的病人出现肢端发凉,而且出现变成紫色,有些病人的手指和脚趾甚至出现发黑、坏死,这实际上是病人肢体缺血的表现。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除了和前线专家讨论,和协和后方血液科专家讨论和会诊,最后认为这是新冠病毒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及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所造成的高凝倾向,抗凝的治疗非常重要。后来我们采取抗凝治疗,病人肢端发黑和坏死的情况有明显缓解。在一些非常重的病人,我们把抗凝和抗血小板联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刚才说的这个例子,只是我们在武汉重症病房临床实践中所取得成功的一个例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很多可值得说的内容,如果问我们最值得强调的治疗策略是什么,我想有三点:第一,根植协和的传统;第二,多学科专家协作;第三,全方位个体化的医疗支持。


06 在武汉医疗队员经历了哪些感动的故事?


武汉人民给我们留下最难以忘怀的就是坚韧和顽强,识大体顾大局,让我们敬佩和尊重。我们驻地旁边就是一个居民小区,大概几百户人家,白天我们从窗户望进去,院里一个人都没有,但是到晚上就看到楼里的窗户亮起来了灯光,武汉人民几个月的坚持和忍耐让人敬佩。


病房里有位老年女性患者,虽然经我们一个多月的抢救不幸还是离世了,她的女儿毫不犹豫同意了尸检,她说我妈妈是大学教授,能够为国家、为医学作出一份贡献,我想她一定理解我的这个决定。当医生电话里问她,最后还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她说我只有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要见一见抢救我母亲的医生和护士,我要当面感谢你们最后陪伴在我母亲身边,替我在尽孝。我们见到了女儿,并深深地向她鞠躬,表达我们全体队员的敬意。


其实在武汉,每一个身处困境中的武汉人都在为他人,为我们医疗队默默的做着服务。我们印象非常深的就是每天为我们服务的班车司机、驻地的服务员和保安等等,他们每天为我们服务,接触我们,他们也不能回家,也要在驻地,所以他们始终陪伴了我们在武汉的80天。队员们最难以忘记的就是班车司机周师傅,他每次都提前站到班车前等候队员,准时发车,从不拖延,只有一天没有看到周师傅,一问才知道,他的父亲因病过世了,电话里通知他去办理后事。不到24小时,他又出现在班车前。他说因为他答应过我们,要陪我们到最后一天,所以他一定会坚持到底,虽然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视频留下来,但是他没有遗憾。队员们听了以后都很伤心,自发捐款,也向他表达了微薄之意,也感谢他这么久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陪伴。离别过后,情谊长留。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