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年報季來襲,如果只從年報數據上看房企,每家的業績都不會太差。然而行業下行之際,疫情蔓延之時,是不是每家房企都像年報所顯示的那樣業績斐然、實力雄厚、安然無恙?

哪些房企徒有其表、外強中乾;哪些房企既有面子,又有裡子?房企年報亂花迷人眼,另眼觀年報幫你撥開雲霧見真容。

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文 | 修成

編輯 | 麗薩紅

雖然還沒有進入千億序列,但佳兆業依然是行業裡最值得關注的房企之一。

3月31日,佳兆業發佈年報,從業績上看佳兆業表現優異,完全匹配其強勢崛起的姿態。

年報顯示,2019年,佳兆業集團總合約銷售額881.2億元,距離千億僅一步之遙,同比增長25.8%,銷售增速領先TOP30房企平均水平,權益金額更是躋身克而瑞、中國指數研究院等權威機構全國銷售30強;

去年,佳兆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80.2億元,同比增長24.1%;淨利潤41.6億元,同比增長26.4%;毛利138億元,同比增長24.3%;股東應占溢利46億元,同比大增67%,在營收穩步增長的同時,利潤也在穩步提升;

2019年,佳兆業淨負債率較2018年年底下降92個百分點,超預期完成全年降負債目標。速動比率維持在1.1倍的良好水平,手頭現金(現金及銀行存款)較去年年底增長61%至370億元,完全覆蓋短期到期債務,公司流動性充足,資產負債進一步得到了改善。

通過銷售規模、盈利能力、現金流充裕程度、資產負債率看,佳兆業非常穩定而且安全。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儘管如此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有業內分析,由於公司大規模優質舊改項目都仍處於投入階段,以及由於歷史原因承擔了較高的融資成本侵蝕掉了一部分利潤,若撇除掉這兩方面非正常經營因素所導致的影響,佳兆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將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佳兆業被低估的原因還有兩個:

第一,存量房時代已經來臨,而這是屬於“舊改王”佳兆業的黃金時代;第二,佳兆業是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的最大獲利者之一,而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的潛力怎樣被高估都不為過。

存量時代來臨 “舊改王”佳兆業迎來黃金時期

眾所周知,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型,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強調了“城市更新”這一概念,更是存量時代來臨明顯信號。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存在著總規模達200萬億平方米的老舊資產在等待改造升級。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才會有的放矢,要求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存量時代的來臨,意味著城市更新將成為時代主題,而對於苦心經營城市更新20年的佳兆業來說,更是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郭英成曾說:“說到舊改我很興奮,這個工作不那麼容易,但它是佳兆業比較有競爭力的板塊。”

佳兆業在城市更新領域的能力和成績,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來形容,恰如其分。

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早在1999年,佳兆業就已經開始耕耘城市更新領域。當時位於深圳龍崗布吉的項目龍泉別墅,已經爛尾多年,因為屬於深圳“關外”位置偏僻,而且在當時舊改業務是行業典型的“髒活累活”,利潤也低,所以沒有開發商願意接手。

後來,佳兆業接手龍泉別墅,並將其精心打磨成布吉第一個大型社區——佳兆業·桂芳園。因為設計感十足,性價比超高,桂芳園廣受好評,一路暢銷,佳兆業“舊改”業務由此起步。

2003年,佳兆業以4億元人民幣拍下鄰近深圳市政府的爛尾樓“子悅臺”,僅用兩年的時間,就成功將該項目改造成為佳兆業第一個商住綜合開發項目—佳兆業中心。

從此,佳兆業在城市更新領域一騎絕塵,先後接手深圳市50多個爛尾項目,“舊改之王”的稱號在業內廣為流傳。時至今日,佳兆業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已經成為房企們的必修課目。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隨著時間的沉澱,佳兆業在城市更新領域的優勢越來越強。

年報顯示,2019年,佳兆業城市更新投拓項目19個,城市更新項目佔地面積近40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33%,截止公告發布日期,佳兆業城市更新項目已達到147個,對應貨值約2.5萬億元。

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佳兆業集團管理層表示,未來集團將繼續發揮城市更新領跑優勢,推動項目的快速轉化。預計2020年,集團將有6箇舊改項目計劃供地,貨值約460億元;未來1-2年,計劃有6箇舊改項目計劃供地,貨值約600億元;未來3-5年計劃有19個深圳及廣州、東莞項目供地,貨值約4700億元;長遠來看,集團將有約佔地面積2900萬平方米的舊改項目陸續進入供地階段。

坐擁2.5萬億貨值的城市更新項目,這種規模不僅是整個大灣區的NO.1,放眼全國也是第一陣營的儲備級別。存量時代已經開啟,佳兆業既擁有龐大的舊改儲備,有具備專業的舊改能力,佳兆業儼然已經有了時代的王者之資。

“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 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時勢造英雄,一個企業的崛起不僅需要自身積累的經驗和實力,還需要歷史機遇的青睞和加持,佳兆業無疑就是這樣的企業。

作為一家立足於大灣區且深耕深圳的房企,佳兆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19年2月,國家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比肩世界灣區的大灣區建設正式開始,同年8月,深圳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驅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政策利好,同時也給深耕區域的佳兆業帶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

招商證券等多家券商研報認為,佳兆業紮根深圳,專注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財務表現強勁,將成為“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主要受益者。

得益於長期的區域深耕,佳兆業在大灣區的優勢無可比擬。

年報顯示,佳兆業近27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大灣區佔比達到了51%;土儲貨值總共達5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灣區佔7成,深圳更是佔整體獲儲的三分之一;在2019年881.2億的合約銷售中,大灣區貢獻佔比高達61%;此外,公司最具競爭優勢的城市更新項目,大灣區面積佔比達99%,重點分佈於深圳、廣州、中山等灣區核心城市。

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在雙區驅動的紅利下,令業內外不得不看好佳兆業的發展。

隨著大灣區向世界級灣區進擊,深耕佈局區域的房企勢必迎來一波強勢增長,而佳兆業坐擁大亞灣最多土儲和最具優勢的城市更新項目,先鋒引領優勢獲得進一步凸顯。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經濟在疫情影響下持續震盪,國內房地產市場也呈下行趨勢,而大灣區因為超強的經濟韌性,有望成為觸底反彈的第一批區域

數據顯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城人口全部實現淨流入,且廣東省去年人口淨流入量高達175萬,再加上之前的成績,5年時間完成了800萬人口的遷入。除此之外,2018年廣東省內人口出生率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85個千分點,源源不斷湧入的人口,為大灣區城市發展持續造血,使大灣區成為全國最有活力的區域。

此外,據權威結構統計,大灣區的住房自有率很低,有近3500萬人沒有住房。在“灣區”的11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財產率低於60%,特別是在深圳,這一比率僅為23.7%。總體而言,大灣區的住房自有率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居住品質不高,後期大量的改善需求待釋放,是大灣區房地產市場的真實寫照。

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住房自有率

預計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將達到約37萬億,佔全國總交易額的15%。其中,約有1.5萬億新房(佔全國新房交易的12%),年均增長600億。

經濟發展水平高、區域價值潛力巨大、城市住房需求旺盛,佳兆業的發展已經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實現跨越式發展只是時間問題。佳兆業董事局主席郭英成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態:“是歷史的機遇、國家的繁榮,才讓我們趕上了房地產行業大爆發的時代。”

機遇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只有做足準備的人,才能在機遇來臨之時大顯身手。佳兆業正處於爆發式增長的前夜,而大多數人低估了他的價值。

爆料、諮詢、交流

請聯繫作者微信:f619335eng

加微信請註明:

姓名、公司、職務

另眼觀年報|躋身全國30強 佳兆業還是被低估了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本文版權歸樓事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轉載註明出處:樓事界|Good_loushij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