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

魯玉桃 崔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是實現大學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基礎,本文試就高職院校如何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資源建設略述淺見。

一、編制高職教育國家教學標準。2007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發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有力地指導和引領全國高校開足開好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由於該教學要求針對所有的普通高校,且頒佈的時間距今已有13年,有些內容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如將課程目標定位在態度、知識和技能三個層面,其中的“態度目標”已經不適應今天大力提倡課程思政的要求。又如強調“教學內容應力求實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突出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切實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這一要求更適合本科教育,而有違職業教育強調課程的職業性而非系統性的特徵。因此,遵循高職教育的類型特徵,在2007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編制《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標準》,讓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時有章可循,勢在必行。

二、增強實踐性教學的指導。職業教育的特點之一是工學結合,實踐性教學比例一般不低於50%。但是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學校很少。《工人日報》記者採訪北京、浙江、四川、河北等地10餘所高校學生時發現,一些職場新人對就業和職業等相關問題的瞭解和認知,仍然停留在“入學”階段。原因之一是,“老師在課堂上照著PPT念,好多PPT還是早些年做的”。授課內容缺乏實用性,難以解決實際就業需求。一方面,學校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教學投入上多向專業課程傾斜;另一方面,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如何構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如何建設等問題,任課老師缺乏深度思考和探究。所以,高職院校加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資源建設,必須在課程標準中明確實踐性教學的課時比例、校內實訓室及校外實訓場所的配備要求、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內容、實踐性教學的師資配備等,突出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針對性、實用性,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73名高校在校生或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指導工作隊伍薄弱。一方面,該課程沒有被歸入具體的學科和專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共設5個門類、62個一級學科、748個二級學科、近6000個三級學科,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沒有歸入其中的任何一個學科。《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也沒有職業教育與就業指導這個專業。從事該課程教學的老師沒有科班出身的,全部是轉行而來,或是正在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兼課,或是出於興趣愛好專職講授,或是接受安排而講授。他們在開展教學資源建設時,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另一方面,該課程的教學團隊穩定性不足。各高校普遍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列為必修課或者限定選修課,即便是上大課,也需要一支數量大的教師隊伍。相當一部分教學工作量不足的教師便臨時選擇該門課程,他們根本無意於認真開展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因而,加快建設就業指導專業化教師隊伍,成為不斷提高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關鍵。各高職院校應當重點加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雙師”隊伍建設,實質性開展學校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的雙向交流,推動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師深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崗位掛職鍛鍊,每年入企鍛鍊時間連續1個月以上,同時引入企業人力資源專家走進課堂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擇業實戰訓練。

四、加強高水平精品在線開放教學資源建設。伴隨著線上教學資源的不斷充實,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由傳統的線下教師授課向線下線上混合教學轉化。翻轉課堂、案例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適應職業教育教學要求的方法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但是高水平的在線教學資源不足。教育部於2017年啟動國家在線精品課程認定工程,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分別認定了22門和111門共計133門高職教育課程,沒有1門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湖南省教育廳2018年認定的30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只有1所學院的《從大學生到職場精英的通關秘籍: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入選,立項建設的170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沒有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2019年認定的70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只有1所學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入選,立項建設的170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沒有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在線精品課程突破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電腦或者手機等接受指導。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適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需求,加強高水平在線教學資源的建設,推動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工作水平。

五、高度重視課程思政教學元素建設。受多方原因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脫節等問題較為突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期望值高,嚮往大城市、頻繁跳槽等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加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品質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愛國、法治、敬業、誠信、友善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自覺將個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發展規劃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立足服務基層、服務生產一線成長髮展的職業觀、就業觀。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自覺修煉專業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立志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2020年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隨著畢業生人數的持續走高,各高職院校務必加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使用,以更有效地指導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並實現高質量就業和擇業,在成就出彩人生的同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魯玉桃,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崔彪,湖南日報社高級政工師。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省級重點資助課題《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原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5月6日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