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人:兩條經驗啟事,助你在職場平步青雲

每個人的成功的都不可複製,但是每個人的失敗似乎就那麼幾種。

在職場上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前三年,在兩種不同的環境工作,塑造了兩個不同的我,也給悟出了兩條經驗啟事,希望能給正在職場苦苦支撐的你一點啟示。

第一階段,年輕氣盛,不懂“利益”為何事。

初入職場,你要鎮得住面試官,才能爭取更多的機會,哪怕說點小慌,也沒關係。

大學剛畢業,我跟室友大鵬一起去面試,HR開門見山說到:“先介紹一下自己吧。”

我有些緊張,再加上自己在大學也沒有能吹一波的成績,支支吾吾敷衍幾句就過去了。

輪到大鵬,他說:“我參加過學生會,是紀律部部長。大學期間做過兼職,擺過地攤,後來靠拉贊助成功舉辦了一場新生晚會,所以我在管理人員方面有一定的基礎。”

他說完我就愣了,這明明是我自己經歷啊,礙於面子我沒有當場挑明,不過也是因為此事,我對他有很大的成見。

在公司入職的時候,我是一名普通的員工,大鵬成了一名組長,正好管著我。

毫無疑問,前兩個月的我混得挺慘,幾乎就是被邊緣化了,我知道大鵬就是想早點把我趕出去,這樣的話就沒人知道他盜用我的經歷才當上的組長。

可當初的我年輕氣盛,我不服,並沒有跟領導告發這件事,因為我不相信自己會被一個整天就知道打遊戲的廢物壓著打,所以我很努力的工作,直到在聖誕節前夕,主管親自找到我,要評選我為新晉優秀員工,從那時起,就與主管熟絡起來了。

我以為自己終於混出頭了,可是好景不長,在年會的那天晚上,我才知道優秀員工的名單並沒有我,後來才知道,年後經理要跳槽,空出來的職位由幾個主管競爭上崗。

身為組長的大鵬,話語權比我重得多,主管為了能夠坐上經理的位置,就把我優秀員工的名額給了大鵬。

現在想想也是挺傻,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員工而已,早該想到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抵不過利益的驅動。

沒過多久,我就離職了,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那以後,在職場上遇到任何事,我都會習慣性從利益的角度去思考。

不敢保證一定是對的,不過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一切事物的背後多少都帶有利益驅動的想法,確實讓我在團隊裡脫穎而出。

致新人:兩條經驗啟事,助你在職場平步青雲

“利益”為何事。

第二階段,逆來順受,不知“餘閒”是何物。

從前單位離職之後,在家待業3個月,一方面是想放鬆緩和一下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工作也確實不是那麼好找。

這時候母親給我一個建議,家裡正好有點關係,可以去事業單位做個合同工,以後也有轉正的機會。

我在家也是閒得慌,抱著試試的態度就去了,畢竟作為新人,一切都還不熟悉,也是急於做出一些成績,所以那時不管是不是我的任務,只要跟我沾邊的,都會盡力去做。

再加上自己ptt做得還算過得去,領導也是挺器重我,有些體力活我都可以不去幹,專心給領導整理材料,做課件就行,偶爾修個電腦,檢查設備,一天就這麼輕鬆過去了。

但是心裡還是有點顧慮,因為我的工作特殊,跟其他同事很少有什麼交集,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

其實也可以理解,人家在外面工作,我在辦公室坐著,同樣是一批入職的,待遇竟然差這麼多。

所以那時同事們有什麼求助,本著友好相處的態度,我都不會拒絕,本以為能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可過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們不管什麼事都會來找我,而且領導給的任務也越來越多。

到最後連自己的休息時間都沒有,而且有一次領導的任務沒有及時完成,在晨會上捱了領導批評,罵我耍大牌,同事們沒有一個人幫我說說好話,求求情。

儘管很失落,感覺自己被拋棄了,不過倒是沒有立即離職,因為不甘心。後來調整了下自己,以後凡事同事們的求助,我不會免費幫他們,只要是工作之外的事,就算領導,我都敢跟他談條件。

開始很艱難,難免有人在背後議論我見利忘義,但是一段時間過後,同事們都會來主動接近我,在團隊的話語權也提高了好多。

人性就是這樣,你的理所應當,別人不會在乎,只有當求助需要代價的時候,他們才會真正開始重視你。

所以說工作別太拼命,精力是有限的,工作是幹不完的,給自己留點“餘閒”,別盲目信奉什麼全力以赴,職場中的很多利益,不是你全力以赴就能拿到的,

致新人:兩條經驗啟事,助你在職場平步青雲

“餘閒”是何物。

前三年的兩條經驗,希望能夠幫到剛入職場的你。

1,任何事,首先以利益的角度去思考。

想獲得更多的人脈資源,站在同事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想要升職加薪,站在領導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想活出更輕鬆的自己,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雖然有些物質,但利益,才是職場中的生存之道。

2,工作最多出八層力,留兩層作為迴旋的餘地。

一個開始用八層力的員工,和一個開始用六層力,後來用八層力的員工,領導願意提拔哪一個,不需要多說吧。

一開始的全力以赴,領導只會認為那是你工作能力的基礎,如果日後沒有進步,將會慢慢消磨掉領導的耐心,最後“泯然眾人矣”。

人要有群處的手藝,更要有獨處的勇氣,及時藉助外力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前提是要懂得掌控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