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人:两条经验启事,助你在职场平步青云

每个人的成功的都不可复制,但是每个人的失败似乎就那么几种。

在职场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前三年,在两种不同的环境工作,塑造了两个不同的我,也给悟出了两条经验启事,希望能给正在职场苦苦支撑的你一点启示。

第一阶段,年轻气盛,不懂“利益”为何事。

初入职场,你要镇得住面试官,才能争取更多的机会,哪怕说点小慌,也没关系。

大学刚毕业,我跟室友大鹏一起去面试,HR开门见山说到:“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有些紧张,再加上自己在大学也没有能吹一波的成绩,支支吾吾敷衍几句就过去了。

轮到大鹏,他说:“我参加过学生会,是纪律部部长。大学期间做过兼职,摆过地摊,后来靠拉赞助成功举办了一场新生晚会,所以我在管理人员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他说完我就愣了,这明明是我自己经历啊,碍于面子我没有当场挑明,不过也是因为此事,我对他有很大的成见。

在公司入职的时候,我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大鹏成了一名组长,正好管着我。

毫无疑问,前两个月的我混得挺惨,几乎就是被边缘化了,我知道大鹏就是想早点把我赶出去,这样的话就没人知道他盗用我的经历才当上的组长。

可当初的我年轻气盛,我不服,并没有跟领导告发这件事,因为我不相信自己会被一个整天就知道打游戏的废物压着打,所以我很努力的工作,直到在圣诞节前夕,主管亲自找到我,要评选我为新晋优秀员工,从那时起,就与主管熟络起来了。

我以为自己终于混出头了,可是好景不长,在年会的那天晚上,我才知道优秀员工的名单并没有我,后来才知道,年后经理要跳槽,空出来的职位由几个主管竞争上岗。

身为组长的大鹏,话语权比我重得多,主管为了能够坐上经理的位置,就把我优秀员工的名额给了大鹏。

现在想想也是挺傻,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而已,早该想到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抵不过利益的驱动。

没过多久,我就离职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从那以后,在职场上遇到任何事,我都会习惯性从利益的角度去思考。

不敢保证一定是对的,不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切事物的背后多少都带有利益驱动的想法,确实让我在团队里脱颖而出。

致新人:两条经验启事,助你在职场平步青云

“利益”为何事。

第二阶段,逆来顺受,不知“余闲”是何物。

从前单位离职之后,在家待业3个月,一方面是想放松缓和一下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工作也确实不是那么好找。

这时候母亲给我一个建议,家里正好有点关系,可以去事业单位做个合同工,以后也有转正的机会。

我在家也是闲得慌,抱着试试的态度就去了,毕竟作为新人,一切都还不熟悉,也是急于做出一些成绩,所以那时不管是不是我的任务,只要跟我沾边的,都会尽力去做。

再加上自己ptt做得还算过得去,领导也是挺器重我,有些体力活我都可以不去干,专心给领导整理材料,做课件就行,偶尔修个电脑,检查设备,一天就这么轻松过去了。

但是心里还是有点顾虑,因为我的工作特殊,跟其他同事很少有什么交集,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其实也可以理解,人家在外面工作,我在办公室坐着,同样是一批入职的,待遇竟然差这么多。

所以那时同事们有什么求助,本着友好相处的态度,我都不会拒绝,本以为能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可过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不管什么事都会来找我,而且领导给的任务也越来越多。

到最后连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没有,而且有一次领导的任务没有及时完成,在晨会上挨了领导批评,骂我耍大牌,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帮我说说好话,求求情。

尽管很失落,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不过倒是没有立即离职,因为不甘心。后来调整了下自己,以后凡事同事们的求助,我不会免费帮他们,只要是工作之外的事,就算领导,我都敢跟他谈条件。

开始很艰难,难免有人在背后议论我见利忘义,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同事们都会来主动接近我,在团队的话语权也提高了好多。

人性就是这样,你的理所应当,别人不会在乎,只有当求助需要代价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开始重视你。

所以说工作别太拼命,精力是有限的,工作是干不完的,给自己留点“余闲”,别盲目信奉什么全力以赴,职场中的很多利益,不是你全力以赴就能拿到的,

致新人:两条经验启事,助你在职场平步青云

“余闲”是何物。

前三年的两条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刚入职场的你。

1,任何事,首先以利益的角度去思考。

想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站在同事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想要升职加薪,站在领导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想活出更轻松的自己,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虽然有些物质,但利益,才是职场中的生存之道。

2,工作最多出八层力,留两层作为回旋的余地。

一个开始用八层力的员工,和一个开始用六层力,后来用八层力的员工,领导愿意提拔哪一个,不需要多说吧。

一开始的全力以赴,领导只会认为那是你工作能力的基础,如果日后没有进步,将会慢慢消磨掉领导的耐心,最后“泯然众人矣”。

人要有群处的手艺,更要有独处的勇气,及时借助外力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前提是要懂得掌控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