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高州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南近南海,東西最大距離79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5公里,總面積3776平方千米,下轄23個鎮和5個街道 。人口183.2727萬人,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設立高州府,為廣東下四府之首,民國撤府留縣。1993年6月撤縣設市(縣級)。高州城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從唐代至民國,高州一直為粵西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市區現有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35萬。共轄23個鎮,5個街道辦,轄有438個村委會、48個居委會。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高州境內有文化遺址250多處,擁有木偶戲、山歌、版畫、八音鑼鼓、冼夫人廟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嶺南道教先驅潘茂名、唐代名宦高力士、清末工部左侍郎楊頤。高州市位於熱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高州位處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分佈著一江十河,及眾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錯,其中,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為種植樹農作物的和經濟作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高州市地形複雜,地勢大體是東北高,西南低。從高空腑瞰,南狹北寬,像展翅飛翔的彩蝶。境內東北部是連綿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臺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錯,山川糾結。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高州是歷史悠久嶺南古郡,人文底蘊深厚,地形地貌複雜多樣,自然資源豐富,風景美麗怡人,氣候溫暖宜人。市區有冼太廟、三塔、觀山、南宮庵群、南皋學舍等名勝古蹟,北部有長坡舊城、高涼嶺、長坡水庫、深鎮仙人垌、平雲山旅遊風景區,東、西部有萬畝荔枝、龍眼生態果園。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化州市古稱石龍,因盛產化橘紅而被命名為“中國化橘紅之鄉”,素有橘鄉、橘城、橘州之美譽。其地形狹長,狀若坐獅。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鑑江中游,北與廣西北流市交界,南與廣東省吳川市接壤,東與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區相連,西與廣西陸川縣及廣東省廉江市毗鄰。全市總面積2354.2平方公里,下轄5街道17鎮開發區7農場。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化州是中國著名的南菜北運基地之一,有“中國化橘紅之鄉”的美譽。化州北有浮樑山。東北有龍王山,又叫來安山。北界茂名水於東北,即竇江。另一支東北陵水,源出廣西北流,入境後,屈西南到合江墟,羅水亦自陸水入,合稱羅江,或者陵羅水。屈東南,過州治北合鑑江,又東南流,入吳川至南海。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公路客運交通是化州最主要的客運交通方式,化州市區有河東、河西、北岸三個客運站,客運班車每天數百班車往返省內外各大城市、市縣。市內新建有化州市物流配送中心,能及時高效地將貨物配送發至全國各地。黎湛鐵路、207國道和國家公路G15瀋海線廣湛高速公路橫貫其中,省道284線、285線、372線縱貫全境。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化州市居民使用的語言主要為化州粵語和化州涯話兩種漢語方言。化州粵語屬高雷系粵語,是市內分佈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使用該種語言的居民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0%,主要分佈在市內的南部、東部和北部各鎮村。化州涯話屬客家語系統,使用該種語言的居民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0%,集中分佈在市內西部的蘭山鎮、中垌鎮和西南部的新安鎮。平定鎮、文樓鎮、合江鎮、官橋鎮等部分鎮的居民則同時使用化州粵語、化州涯話兩種語言。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信宜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東與陽春相接,南與高州交界,西與廣西北流、容縣毗鄰,北與羅定市、廣西岑溪市接壤。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信義縣,宋太平興國五年(976年)更名為信宜縣,1995年撤縣設市(縣級)。總面積3101.7平方千米,下轄1個街道和18個鎮,201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149.3萬人,常住人口101.39萬人,是廣東省著名僑鄉、茂名市重點僑鄉。全市建成區面積28.3平方公里。下轄鎮隆、水口、北界、金垌、丁堡、池洞、白石、大成、懷鄉、洪冠、茶山、硃砂、貴子、平塘、錢排、合水、新寶、思賀18個鎮和東鎮街道辦1個街道辦事處。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信宜資源豐富,是全省最大的竹器、玉器、松香、花崗岩板材的生產基地之一和全省山地雞、三華李、荔枝、龍眼、南藥、反季節蔬菜生產的重要基地。素有 “南國玉都”、“竹編之鄉”、“水電之鄉”、“三華李之鄉”、“南藥之鄉”、“山地雞王國”等美稱。已探明的礦產主要有金、銀、鐵、錫等30多種,銀巖錫礦是全國第三大錫礦,東坑金礦為廣東省第二大金礦。南玉是全國唯一的“南方碧玉”。信宜已開發的旅遊景點有西江溫泉、天馬山、石根山、大仁山、太華山、甲門峽漂流等。其中,位於雲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田頂海拔1704米,是粵西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信宜市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市區到各鎮均有國道或省道直通,行政村通了水泥硬底化公路,形成了以國道為主軸,省、縣道為骨架,鄉村公路四放射,內聯外接、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市區建成了城北、城南、城東三大客運站,鄉鎮建成了貴子、鎮隆、懷鄉等客運站。

茂名三市:高州 化州 信宜

信宜境內方言大致可分為四種:信宜話、客家話、容縣話、思賀話。

一、信宜話,這是信宜分佈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以信宜最大的河流黃華江為界,西側的鎮隆、水口、東鎮、丁堡、北界、高坡、金垌、池洞、硃砂、安莪等10個鄉(鎮)的全部,大成、白石、懷鄉、旺沙四個鄉(鎮)的黃華江以西部分,徑口鎮除木威、木新、田心三個村以外部分,都說信宜話。此外,大成鎮、白石鎮、懷鄉鎮、旺沙鎮四個鄉(鎮)的黃華江以東部分,以及洪冠、茶山、貴子三個鄉(鎮),大部分既說信宜話,又說客家話,屬“雙語區”。總計起來,說信宜話的大約有65萬人。

二、客家話,分佈於信宜東部地區,包括錢排鎮、合水鎮、新堡鎮、平塘鎮四個鄉(鎮)。貴子鎮、茶山鎮、洪冠鎮三個鄉(鎮)及大成、白石、懷鄉、旺沙四個鄉(鎮)黃華江以東部分,即“雙語區”,大部分既說客家話,也說信宜話。總計起來,全縣說客家話的大約有22萬人。

三、容縣話,分佈於徑口鎮木威、木新、田心三個村,人口約5000。屬於粵方言。

四、思賀話,分佈於思賀鎮,人口約3萬。屬於粵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