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的衚衕名,為啥越來越難記了?

路牌,代表了一個城市對文明細節的關注程度。以往信陽市區的路牌缺失,讓人摸不清頭腦,而近期隨著一批路牌的豎立,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有不少市民就抱怨路名難記。近日筆者對信陽市區部分路段的路牌現狀進行走訪,分析亂象原因,無外乎兩個因素。

一、老地名路牌張冠李戴

勝利南路,東西各有幾條衚衕整齊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近一段時期以來,衚衕旁邊終於豎起了路牌,恢復了舊時信陽的衚衕名。

信陽的衚衕名,為啥越來越難記了?

▲如今的朱氏衚衕應為師範衚衕

但一些衚衕名的命名顯然沒有遵循歷史。比如在在朱氏衚衕口立起宏業衚衕的標牌,在段家衚衕口立起了馬家衚衕的標牌,在馬家衚衕和同善衚衕口立起了王家衚衕的標牌,在王家衚衕立起了五一衚衕的標牌,在師範衚衕的門口立起了朱氏衚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信陽的衚衕名,為啥越來越難記了?

▲王家衚衕的位置歷史上為馬家衚衕和同善衚衕口

就拿師範衚衕來說,今天的路牌顯示為朱氏衚衕,顯然是張冠李戴。這條衚衕之所以命名為師範衚衕,是與民國時期信陽一所師範學校有關。十三小,如今信陽一所著名的小學,它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是當時為信陽最高學府。這條衚衕恰好通向當時學校的大門,但後來時過境遷,這條衚衕被堵死了。但師範衚衕的名字顯然不應被肆意抹去。

二、新地名路牌命名不科學

除了把歷史中的衚衕名弄錯之外,如今一些路牌的命名出現“長、怪、難”的特徵。這集中出現在三里店及湖東片區。像三里橋七組二胡同、和利達南側小巷、金地賓館北側小衚衕、三里店村部門前路等,這樣的命名顯示出有關部門隨意,不負責任的態度。

信陽的衚衕名,為啥越來越難記了?

▲三里店村部門前路(李泰甫先生提供)

路牌本身就是方便人們極易,並帶給人們指示等作用,但信陽最新立起的路牌既沒有遵循民眾的使用習慣,也沒有起到一定的標識性作用。像三里店村部門前路這樣的奇怪地名,用信陽文化名人李泰甫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就好比在問張老三你的三兒子叫什麼名字?張老三回答,我的三兒子的名字就叫張老三的三兒子。”

信陽的衚衕名,為啥越來越難記了?

▲金地賓館北側小衚衕(李泰甫先生提供)

玩笑歸玩笑,希望相關部門認真重視這個問題。地名問題雖小,但現實出地方政府對於城市文明建設的用心程度。希望這樣難記的衚衕名早日換成便捷、具有一定歷史文化記憶的新名稱。(文/程思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