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廚藝,是展示更是社交

這個春天,很多人都有了長期居家生活的經歷。這是大家都曾經期盼過的,往年每次放假安排出來,網友都第一時間算計如何連休更為划算。但是,這個假期太過漫長,如何度過又成為問題。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朋友圈很多男性朋友都秀出了自己的廚藝。他們不但曬出自己做的菜,有時候也有自己正在做飯的照片。我本人也曾做出過出色的蛋炒飯,發到朋友圈引來一片讚歎。有朋友指出,盤子的顏色非常漂亮,和我的舊木頭大書桌非常般配。

這位朋友無疑抓住了要點。即便蛋炒飯是處理的剩飯,切胡蘿蔔、午餐肉也需要花一段時間,但是享用的時間卻只有幾分鐘。事實上,一道菜真正的高光時刻是被拍照的時候,而不是放在嘴裡,所以,“視覺”比味覺更重要。

在朋友圈曬廚藝,當然是一場社交活動。即便在家裡,一個人突然愛做飯,也會大大緩和家庭關係。在防疫期間,過去的“工作-生活”二分的時間法則被打破了,24小時幾乎全是“生活”。有一段時間,外賣也不能正常供應,自己做飯也就成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朋友圈曬廚藝,是展示更是社交

廚藝本來指做菜技術,但是當曬做飯成為一種社交,“展示”變得重要,如何做得好看就成為關鍵。沒有人會拍廚房髒亂差的角落,也沒人會拍餐後的一片狼藉,這樣,“廚藝”就真正成為了“藝術”。哪些需要隱藏,哪些需要強化?有一位朋友就告誡我,一定要會選景,即便在面對一碗蛋炒飯的時候。

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真善美,本來就是日常生活,在漫長而乏味的居家日子,這種展示無可厚非。要知道,很多夫妻因為每天面對面,都已經厭倦到要離婚的地步,西安和四川都有媒體報道離婚率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一些喜歡自拍的女孩,最近都很少自拍,據說是因為不需要出門,一天都不洗臉,也不化妝,光靠美顏已經不能解救自己了。

朋友圈曬廚藝,是展示更是社交

在這個時候,廚藝就是拯救生活的藝術。不管怎樣,你都必須吃飯。好好做一頓飯,而不是吃方便麵,已經是一個人最後的生活堡壘。人們會發現,在美顏時代,做一頓好飯其實並不難。面對別人的廚藝,大家也都會表現出寬容,點贊基本是標配,深入討論一兩句,也有很大可能。

但是,在熱鬧之餘,“廚房的藝術”其實也昭示出了生活本身的乏味。相信這是大多數人這個春天的刻骨體驗。不上班的日子並不好過,很愛讀書的朋友,也變得心煩意亂,只能讀那種最前線的。說到底,我們早已習慣了現代社會的日常,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我們都更習慣職場的規訓,喜歡辦公室的桌椅,喜歡和同事、朋友在外面吃飯聊天。

家庭已經不是什麼避風港了,很多時候它甚至變成了風暴的源泉。“廚藝”多少扮演著家庭穩定器的角色。在疫情期間愛上做飯的朋友,配得上擁有更幸福的生活。等到生活恢復正常,這將成為他們最美好的回憶。 □張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