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動漫和以前的動畫要區分看嗎?如果要區分應該怎麼區分?

最後一顆星一涼星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動漫=動畫+漫畫”,即動畫和漫畫的合稱,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二為一稱之為“動漫”,並非專業術語,在臺灣也常被稱為“動漫畫”。“動漫”這一合稱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動畫和漫畫產業聯繫緊密,所以日本動畫和漫畫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動漫時代》這樣綜合了日本動畫和漫畫諮詢的雜誌。

2,而動畫呢,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

3,動畫技術較規範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對象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

4,區分就是動畫是指的是由許多幀靜止的畫面連續播放時的過程,不是所謂的動畫片,而動漫就是動畫和漫畫結合所表現的形式。


小石漫剪


你好這裡是“小曉得說”,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動漫?動畫?凍鰻?卡通?二次元?

是否有時會迷糊呢?那我就來理一理被我們這些“老年”前輩吐槽不斷的說法吧

動漫?Animation & Comic

動漫,即動畫、漫畫的合稱,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二為一稱之為“動漫”,與遊戲無關,並非專業術語。

在很多場合,“動漫”一詞被誤用於指“動畫”,十分容易引發歧義。

“動漫”一詞最早在正式場合被使用,是1998年11月大陸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的創刊(動漫時代編輯部.動漫時代.中國:西安電影製片廠錄音錄像出版社,1998)

日本由於二戰後漫畫領域的快速成長以及現代工業的發展(有聲電影),動畫和漫畫領域蓬勃生機併成為日本的一項重要稅收和產業。所以日本動漫愛好者會使用“動漫”這個詞概括最近的新作。

由於“動漫”這一詞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日本動畫影視作品傳入國內後,由於缺乏必要的交流社區和網絡普及不足而開始普及起來。

當今在國內,有許多人將”動漫“的概念與“動畫“的概念混為一談,把動畫稱為動漫,這是一種誤用。“動漫”實際上是“動畫”和“漫畫”的結合稱呼,不能用於單指動畫。但是由於詞性的模糊和詞語本身具有的雙重屬性,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誤解,進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分歧,所以在具體的作品的使用中應使用“漫畫”和“動畫”或是“漫改” “原漫畫動畫化”等加以區別。

凍鰻?老前輩們對一知半解之人的諷刺

由於二次元本身是一個小眾圈子,所以過去有著非常濃厚的“友誼”,與圈外有著巨大的“隔離牆”。

為什麼?因為國內的教育環境和思想上面在當時仍將動漫這種消遣物品當做是“卡通”(cartoon)的印象讓圈子內的人們很難與他人分享。

你說你突然遇到一個同你一樣喜歡某部漫畫作品的人,你們正開心的交流時,對面來一句“啊,那部動漫真好看!”,然後你一臉懵逼的想“???”就問“什麼時候動畫化?”,然後你們兩個都一臉懵逼。。。。。。

所以後來一段時間圈內人就喜歡把那些說“動漫”的人比做“凍鰻”。(我可沒有哦,因為我那時候沒有可以分享的朋友,大寫的慘。。。)

卡通(cartoon)——唐老鴨無辜中槍

一說起卡通,我想起了迪士尼,不知各位是否同我一樣。在國人眼中,過去幾年動畫片和漫畫都有著一個統稱——卡通,專為幼兒或低齡兒童製作觀看的(12歲以下)。

然而卡通是有著自己本身含義的,在現代印刷媒體,卡通是一種通常有幽默色彩或諷刺性的繪圖。這是在1843年《笨拙》雜誌(Punch)刊出莊李治等的作品後,而獲賦予的意義。其後,卡通亦指報章、雜誌上的連載四格漫畫。只是近代含義又變了,成了所有動漫愛好者擯棄的詞語,明明還是指代動畫的。。。

看個動畫、漫畫就當自己理解二次元了?不,你需要更多瞭解

二次元或泛二次元指的是ACGN,即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小說),其中Novel也隨著時間和網絡改編ACG作品的增加也可泛指較高的文學作品。

注意:

ACG以及ACGN這一文化關聯體是全球性的流行文化,但需要注意,ACG或者ACGN都是隻有華語圈才使用的詞彙;日本有類似的MAG這個詞,但現已鮮有使用,在表述文化圈時通常使用範圍更大的“二次元”;歐美則並沒有類似表述。

ACGN主要指日本的動畫、漫畫、遊戲、小說。其原因之一是“ACG”一詞起源以日本動漫遊戲為主題的“ACG Review”。 原因之二是動畫、漫畫、遊戲、小說四個產業緊密聯繫在一起是日本所獨有的現象,用在其他國家的這四個產業上的話只是單純地將四個產業並列在一起,失去了其意義。

那我還不是二次元咯?不不不二次元涵蓋的詞語

御宅族、二次元、三次元、腐女、宅男、吐槽、,萌、御姐、蘿莉、女王等等等等如今各位嘴上說著的都是,你已經入圈了,只是瞭解不夠罷了。


這裡是“小曉得說”,專注於動漫領域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

感謝你個閱讀,

END!


小曉得說


動畫一直都是動畫,漫畫一直都是漫畫,並不因為它被誤稱誤解就能變得時髦,詞義上animation一直解釋為動畫,comic一直解釋為漫畫或者連環畫,牛津詞典釋義沒有變過。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稱呼錯位,我的觀察告訴我是大多數青春期的小朋友們在語言上接受到了動漫這個詞,下意識鏈接反應要比動畫片這個詞時髦、個性且代表了與時代的劃分和童年稚氣的隔離導致的。

具體到動畫觀看體會,這是個分離而又統一的問題。現在的動畫片主流受眾群體是青少年甚至往上,子供向比例較早年有很大減少。但是早年間的許多動畫,如今以成年人視角看,傳達的價值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動畫,有的老動畫的立意和創意甚至今天都後無來者。

比如反戰題材,親歷過戰爭傷痛被成為“漫畫之神”的手冢治虫和思想家級別的宮崎駿

圖侵刪

他們在個人作品裡表現出來的對戰爭傷痛的理解和反思,對於反戰主義的理解跟和平年代的從業者不會在一個水平上,所表達的深意,至今也很難超越。

至於子供向也就是受眾為兒童的動畫。。。一言難盡啊。。跟熊X與熊XX這種會教育誤導孩子價值觀和誘導暴力傾向的玩意相比,我更願意我和我的小孩循環觀看哆啦A夢直到童年結束。

以上,謝謝你看完了這麼長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