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贡献


长安的贡献


文/陶冶

阅读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必然绕不开“长安”二字——这或许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本刊会告诉读者,长安儿女并没有抱着历史酣然高卧,而是在勤勉耕耘,字里行间似乎说明着长安多方面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刊将还会给读者展现:长安历史文化积淀丰厚,革命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前景广阔。

要你回顾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长安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除十三朝的古都的文化贡献外,农耕文明也源自长安,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对应的都是长安的农时气候。八百里秦川,埋了79个皇帝,有147个寺院,470个道观(庵),什么叫皇天厚土?无需多言。

中国的三大教派都从长安发源,儒家文化的初源是周文化,孔子干了一辈子就是复周公之礼,周公庙在长安。道教的圣地在长安,老子在长安终南山发展并传播了道家学说。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的六大祖庭都在长安的平原和终南山,是长安成就了佛教。在印度只有2%的人信佛,98%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真正向世界完整传播佛教的是长安人,佛教仅存的圣典存于长安慈恩寺,所以长安是中国三大宗教之圣地。

有学者建议,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最好先从长安开始;有行家归纳,要深入中国文化,必须从长安切入。来陕西的人,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俨然就走进了中国古代史;长安,就是一部厚重的中国史书。

陕西的黄帝陵,就是中国历史的凝结;长安的秦始皇陵,更是中国统一的开始。秦岭和秦人,汉中与汉族……中国很多故事的起源与发展,都与长安有着不解之缘。长安从历史到现在,都对祖国有着显著持久的贡献。

如今的西安,当年的长安,曾经有1260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长安用自己博大的胸怀,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长安在中国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华清池创新上演的中国首部真山真水真历史的大型情景舞剧《长恨歌》,开创了长安演艺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先河,体现了盛世长安的景象,引领了现代文化艺术的潮流。有人归纳,在长安,一不小心就踩着秦砖汉瓦,一不留神就遇到民间艺术家。在长安,古乐和信天游是奏唱着的艺术,泥塑是摆着的艺术,农民画是挂着的艺术,皮影是动着的艺术,刺绣是穿着的艺术,剪纸是贴着的艺术。长安本身就是一处博大精深的艺术博物馆。

领袖当年指出,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同理,长安则更应该对中国有较大的贡献。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生在长安,长在长安,我们为长安而自豪!

至今的“西安南门仿古迎宾入城仪式”,接待中外宾客数百万人次,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大唐芙蓉园成功接待了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参访团;陕西民间艺术剧院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合演的《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为促进陕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闯出了新路子。

秦岭一词源自秦王朝,属长安领地。“终南阴岭秀,碧嶂插遥天。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秦岭愁回马,心事两悠然。行到水穷处,月出孤舟寒。云横秦岭家何在?试登秦岭望秦川。”这样豪迈的诗词都有显赫的出处。从盛唐开始,李世民、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孟浩然、寇准等,就是这一系列的历史精英,共同铸就了长安的脊梁。熟悉中国地理的人不得不赞誉昆仑好大一座山!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不能不惊叹秦岭的文化历史蕴含!熟悉世界地理的人不会不把秦岭低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美洲的落基山!

当年在这里,秦王朝完成了中华一统的春秋霸业,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唐王朝完成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长安古道,丝绸之路,从远古走来,走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中国,从命名开始,就有“天地四方,我居中央”的自豪与自信。尽管后来科学证明了地球的存在,但即使是现在的中国版图,也能证明长安依旧位居中央。历史推进到了如今,中国人在海外还是被称为“秦人”,英语CHINA还是源于“秦”的译音;因为有了汉朝,中国的多数民族有了汉族的称谓,外国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有走遍世界的专家回到西安,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感叹一部厚重的中国历史,有多一半留在长安。

“长安文化遗一音,高山仰止闻天琴。”这是年近百岁的中国考古学泰斗石兴邦无限感慨地评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长安人,长年生活在长安,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长安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长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今的长安已经拨开了朦胧面纱,我们将为长安的壮美风光、长安在中华文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震撼。秦岭的地理海拔不算中国之最,但秦岭的文化积淀绝对是中国最为丰厚的地方。有人以为,长安传承的中国文化到了唐代就开始衰落了,其实,新中国也是从长安发源的。近代中国,从西安到延安,再从延安到西柏坡,最后到了北京城。长安不仅对中国文明做出了最大贡献,对中国革命也立下了丰功伟绩。

秦岭是文化之山,因为秦岭有着太多的中国人文起源,因为秦岭是中国文化的金字塔,唐宋以后的文化人在这里高山仰止、顶礼膜拜;有人形容秦岭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这里从来都代表了一种不屈的精神;有人比喻秦岭是中国的一扇屏风,因为走出去天宽地阔,走进来神秘美丽。长安,天时、地利、人和,历史厚待,现实也不敢小觑。

如果发问:长安富集了宝贵资源,是保护还是利用?长安横卧在中国中央,是荒原还是脊梁?长安禁锢了华夏子民,是离弃还是坚守?长安印记了中国形象,是还原还是包装?长安彰显了中华精神,是弘扬还是改良?一刊《长安文化》杂志,寓意着高手博弈、映射着中国精神,也许能有结论,让事实说话:资源、形象、基因、脊梁,或许有最好的回答!


长安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