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清盤大限將至,是被逼退市還是涅槃重生

很顯然,P2P清退政策一出,很多平臺就開始慌不擇路。只要是能活下來的本事,儘管拿出來,別管什麼顏面,別管做什麼,只要能活下來就是英雄。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僅僅是一部分平臺,而且大抵還是經營狀況不太好的平臺。慌不擇路或許真的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那麼還有一部分平臺則穩穩的開始扎堆自救,轉型求生,資產變現,或者乾脆從良退市,總之依照自己的本事各尋出路。


那麼,對於曾經手握大把資金與流量的P2P平臺來說,到底應該從良退市還是繼續苟且偷生呢?何去何從自由定論。


2019年1月21日,《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簡稱:175號文)發佈。“175號文”指出,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的工作方向,除部分嚴格合規的機構外,其餘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


這一紙公文,猶如一紙判決書一樣,一夜之間,決定數千計P2P平臺的生與死。於是,關於P2P的生死倒計時即刻開啟。2019年7月初,新華社報道稱,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指出,“對於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並鼓勵其申請改製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這一報道的發出,也似乎重新給了P2P一絲曙光。那麼,P2P平臺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其實,大體無非三種:良性清退,暫且偷生,成功轉型。

良性清退給自己一片海闊天空


據監管披露的最新數據,互金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近5000家網貸機構退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實際在運營網貸機構僅剩139家。從整體來看,整治工作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想要在2020年基本完成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的主要目標任務,可能仍會存留少量機構仍然無法在今年內完全出清。

進退兩難,舉步維艱才是現狀


有很大一部分P2P其實都在謀劃著向網絡小貸轉型,但是即便是網絡小貸,想要申請小貸牌照也是異常艱難,因此宣佈轉型網絡小貸和最終是否能成功轉型網絡小貸尚是未知。

在近5000家退出的網貸機構中,實現100%全額兌付的其實不到20家。大部分平臺處於“退而不清”“退而難清”的狀態。這也導致清退平臺在公佈轉型小貸意願後,目前並未有實質進展。具有P2P背景的機構想要拿網絡小貸牌照,不管是收購還是新申請,地方監管部門都持謹慎態度。況且,從P2P轉型網絡小貸最難的是首先要完場全部兌付,才能轉型,單從這一點來說,對很多平臺已是進退兩難。想退退不了想轉轉不了,舉步維艱才是真實的現狀。到底如何破局尚未可知。

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個:

一是:後續資產及清退困難較大,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全部兌付。二是:部分機構轉型能力不強,或者轉型目標不明確。三是:因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的經營狀況不佳導致不良率攀升,同時催收情況不理想,也給轉型工作的推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所以P2P平臺想要在短時間內快速轉型並非易事,大多數平臺目前的狀態依然是進退兩難,舉步維艱。其實在2019年《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發佈後,就相繼有和信貸、51信用卡、積木盒子等多家平臺宣佈要轉型小貸公司,但是到目前仍然沒有定論。

成功轉型才是重生


如何將資產良性退出,如何將平臺流量合理轉化,如何在P2P與新產品之間無縫轉型切換,這一個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相信即使策劃好幾年也不一定圓滿結局,但是時間急迫。想要成功轉型,必須爭分奪秒,而且最重要的是唯一的這一步棋只能走對,沒有回頭的機會和餘地。

從轉型成功型選手來看,陸金所和金投行無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當然,以陸金所背靠平安的實力背景來說,成功轉型並不難,或者說應該也是蓄謀已久。因此在2019年7月,陸金所成功轉戰持牌消費金融,其P2P存量業務由平安產險承接。對於陸金所來說,從P2P到持牌消金,雖然業務類型發生了重大轉變,但是不得不說,長期積累的客戶流量並沒有多少損失。所以,成功轉型之後,相信未來仍可在消金戰場分得一杯羹。

金投行則積極響應號召成功轉型網絡小貸。但當然,想轉型網絡小貸也並非易事,首先網絡小貸的牌照也是一道難關,幸好金投行也屬未雨綢繆,並提前集中兌付出借人的全額本息。因此於2019年12月也成功轉型網絡小貸。在清退大考之前,徹底完成轉崗。

國美金融雖然也主動放棄了不捨的P2P業務,但其很快就拿到了網絡小貸牌照。2019年7月23日,國美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 “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國美金融清退P2P業務之後,業務重心轉向消費金融,尤其國美易卡發展迅速。另外,拍拍貸則宣佈更名信也科技,同時轉型金融科技,但隨後其也完成對海峽銀行的股權投資,持有該行4.99%股份,並與福建海峽銀行在消費金融等多個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不得不說,成功轉型的確需要一定的硬條件,所以能成功轉型的平臺目前來看還屬少數個例。

雖然,互聯網整治工作導致大部分P2P平臺清退。但是從整體來看,高風險、高投訴的P2P行業轉型為網絡小貸或者消費金融,其服務中低端客群的本質依然沒變。

在消金或小貸牌照的加持下,也必將可以彌補銀行覆蓋不到的中低收入客群,併為這一部分客群提供高效的信貸服務。另外,納入正規監管,也似乎更有利於這些平臺的合規經營和發展。從這些積極的方面來說,P2P平臺的清退和被迫轉型也可能為某些平臺帶來全新的生機。誰說風雨之後就不能見彩虹呢,萬一這一次是涅槃重生也說不定呢!


P2P清盤大限將至,是被逼退市還是涅槃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