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推薦 丨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八萬四千問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 ◆ ◆ ◆


讀書推薦 丨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一本書便是一個小世界,

記錄著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的沉思。

每每拿起一本有趣的、扣人心絃的書閱讀時,

就像在大海中緩慢遊弋的小船,

朝著某個可以停靠和棲息的港灣前進,

在不慌不忙中看著看著就靠岸了。

這種閱讀後的豁然開朗,

以及伴隨於閱讀過程中的舒暢感和寧靜感,

正是我們現代生活中所缺失的。


經濟和物質條件日新月異,心靈上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外在的一些事物影響著我們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方式方法、態度以及價值觀,我們似乎正在逐漸失去生活及生活本身的意義。很多人,面對很多事情,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掙扎和迷惑,甚至在那樣的情況下,會患上一些現代社會所定義的心理或者精神疾病,那麼這一問題又該如何去解決呢?


讀書推薦 丨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修心,接近真理以及了知真理!


曾經,在網絡上很流行這樣一句話,說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種觀點似乎很雞湯,但細細想來卻當真如此。無論我們人類發明了多少辦法來讓事物變得簡單易行、功能強大、可測度、可稱量,無論我們做什麼,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感永遠不會消失。事實上,我們在物質上越富有,我們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就越強烈和凸顯。所以讓“身體或者靈魂一直在路上”,或許能讓我們更接近自己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明白還有一個叫作“心”的東西。


讀書推薦 丨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那麼,如果我們由於各種原因而沒辦法踏上遠行的路,那就讀一本書吧,權當是一場足不出戶,思想和靈魂卻早已在路上的遠行。今天推薦的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的書籍,它以對話的形式,探討關於佛教與現代社會生活的關係。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便是本書的作者。任何一個關注佛教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他的身份、行為總是會引起一些爭議,但所寫的書卻總能暢銷,我想,這源於思想的魅力,正如這本書要表述的:培養精神的種子非常重要。


讀書推薦 丨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找回與我們漸漸疏遠的“心”


在這本書裡,他沒有告訴我們,信仰佛教是如何的重要,而是在不斷地告訴我們,不管你信仰什麼,或者不信仰什麼,在現實生活中,修心都是至關重要的。他告訴我們,修心的本質,或者更加準確地說,修心的目標,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讓我們儘可能地去接近慈悲。


偉大的思想往往產生於對話之中,承載著美妙的思想火花,同時又那麼地接近現實生活。這本書裡所探討的一切,都與我們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閱讀,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實際上,修行會帶來態度上的改變,改變你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還有最為重要的——對待死亡的方式。這些看似哲學化的內容,由於以記錄對話的方式向我們展現,驟然變得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像啟明星,又像燈塔,指引著我們找回自己的“心”,如此,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呢?


愛是什麼?

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