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年輕父母如何學會以身觀身在挫折中成長

白巖松:年輕父母如何學會以身觀身在挫折中成長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 寄語年輕父母


從某種角度來說,你覺得中國文字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是哪個字?其實對於中國自身的文化來說“道”這個字太重要了。道德、道路、道理,請問還有比道路、道德、道理更大的東西嗎?為什麼都要貫以道,其實在老子的《道德經》裡,“道”字帶有天然的幾種意思,它是一種實際的存在,同時更重要的是“道”意味著一種天地間運行的規律。

在《道德經》裡有這樣的源頭,它就強調了天長地久這句話:“他為什麼長?為什麼久? ”因為它不自生不為自己,而是所有的事都為了別人,但是最後它最常見,因此得出了這樣的一個道理:“因其無私才能成其私,這個私不再是那些物質的概念,而是一種更大的個人的成就,就成就了自己! 而不是在物質的層面上,我們經常會有一種錯覺,覺得人分成好人壞人。誰說的?如果你仔細的研究自己,首先想要以身觀身的前提是觀自己,我們有多少人經常有機會觀自己,我經常喜歡發呆的時間,其實就是在跟自己對話,然後給很多先賢和有智慧的人對話。

但是人生中你經常會遭遇很狂的風去打擊你!你也會經常遭受劈頭蓋臉的大雨傾盆而下,讓你覺得世界的末日都到了,但是這個時候相信什麼?不管多大的風都會過去,不管多大的雨都會停下,這個時候你獲取的心理的支撐將是巨大的。好像在媒體上很少看到,像在大學校園裡出現的這種比如說跳樓,或者自殺的新聞的報道。因為媒體不願意放大這些東西,但是現實中他不少。當你去靠近我們現在的大學校園裡,瞭解到有很多人為什麼選擇走上絕路的心理動因和背景的時候,你會發現他遇到的都不是多大的事兒,甚至有的就是將來回憶起來的時候,覺得是一次美好的挫折的小事。

我在大學時,曾經有一次我們十幾個人痛哭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我們的球隊輸了,那一天我覺得跟世界末日一樣! 因為我們這個班實力極強,幾乎很少輸球,那天偶然輸了,然後大家覺得沮喪。很多年後我們都在回憶那個又是哭又是喝酒,還有那麼多人安慰我們的時光,那是人生中最無所謂的失敗了,但是當時已經把它放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在年輕的時代你會經歷很多事情,你覺得像末日一樣,它就是飄風就是驟雨。第一你要相信它會過去。所以我安慰人的時候經常不會去1234,我有的時候就會告訴他:“相信時間吧!其實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藥是時間。”當你現在遇到的這件挫折、這件打擊你認為足夠巨大的時候,你再給自己一個信念,我熬,一天、兩天、三天,你會發現它慢慢的在淡化,傷口在痊癒。然後很多天之後,突然有一天你重新聽到了鳥叫,重新看到了葉子的綠,重新看到了熙熙攘攘生活的氣息。你會覺得,哦!一切都過去了。這個時候你再回頭看自己幾天前讓你如此沮喪的飄風,或者說是驟雨的時候。你會發現:“唉呦,這真是太小的一件事了。”

現實中的挫折!飄風不終朝,驟雨也不會持續的響。而當你做自己的時候,一生永遠的為,永不爭,因你不爭,便沒人與你爭,你不會有任何的怨言,當你不爭了就會靜下來,當你靜下來你就會幸福。我特別喜歡去年看到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這麼說的:“手機不錯,他讓大家再沒有了無聊的時間,但是也消除了那些因無聊而誕生的偉大,你從來不無聊,因此你也從來不發呆,你的腦海都被這些東西所佔據了,那它能生長什麼?”其實誰都躲不開現代科技,但是你要與它保有一定的距離,否則你就成為被現代科技所異化的東西。

有的時候我很懷念以前的這種歲月,雖然你不可能把它挽留回來。比如說在沒有電話的時代,我們經常去等人,因為你要到同學的家門口去等人,有的時候他來,有的時候他不來或不回來。但是在那個等的過程中,你跟其他朋友就會誕生很多有趣的遊戲,或者討論或者怎麼樣,發呆的時刻是創意誕生的時刻。

我去年8月份去法國,巴黎城空了,因為全度假去了,很多中國遊客會抱怨巴黎人太懶了,飯店也不開了,商場也不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箇中方高級僱員跟我聊,他說:“法國人對這一個月的看法很深,這一個月的休假像是一種法國法律,你不覺得法國是當下這個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國度之一嗎?甚至有的人都想把之一拿掉,法國人認為這種創造力跟這一個月緊密相關。”第一個這一個月的休假體現了法國人對生命的更深層次的理解,生命不僅需要消耗也需要獎勵。第二個這一個月的時間讓法國人面對心靈、仰望星空、發呆、想事。有太多的創造力的東西是在這一個月(看似閒散和停下腳步的過程中)誕生出來的。

請問如果沒有與自己對話和與某種這個發呆的過程中所誕生的新的想法的話,拿什麼去產生一種創造力?當你的工作是滿負荷的時候,創造力是絕不會誕生的,為什麼?因為你被眼前的東西全部吸引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