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2020年春節

這個春節因為冠狀病毒肺炎,註定成為家人記憶中難忘的春節。


進入元月之初,我就訂火車票計劃要去三亞跟媽媽團聚了。

1月22日出發的當天,撥打12306客服諮詢火車是否停駛,鐵路客服說沒有收到通知。

於是,我們乘坐的南下的火車前往三亞。火車在孝感、武昌站停了,孝感還上了不少同樣南下的旅客。現在想起來真後怕!武昌當時只下,不能上。


結果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每天突然爆發出全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及疑似病例。


到了三亞訂的賓館裡,酒店泳池等一應設施全部關停。再後來乾脆早餐也送到房間,不讓下來吃了,其實原本早上吃早餐的人少的可憐。同時,賓館的擺渡車停駛。

情勢一天比一天緊迫。


在賓館第三天時,想著明天就要動身返回鄭州了,就跟孩子爸爸商量一起去海邊逛逛。


街上真是人很少,偌大的椰風長廊海岸線,一共也就30人左右。當地最大的旺豪超市,好傢伙,人人都在搶購麵條、方便麵、雞蛋、蔬菜。

難忘的2020年春節

由於超市搶購場面太火爆,有種不買就“過了這村沒這店”的感覺,我一時腦熱,我也買(搶)了些水果、黃瓜、胡蘿蔔、豆角,準備帶回鄭州吃。

難忘的2020年春節

關於這次冠狀病毒肺炎的起勢,在賓館裡我與孩子爸爸有了不同的觀點。我認為是”人禍”,他認為是”天災”。


我的想法是,只要是可以控制、可以避免,而故意或者因過失未避免的禍端,都應歸為“人禍”;不能控制、不能避免的,才是天災,比如火山噴發就是天災。


野味是什麼?是普通人能吃的嗎?吃野味實際上吃的一種“無邊權力,無邊的標榜”。


我想每月為還月供發愁、多花100元都心疼不已的工薪族,是不會想到吃野味的;靠多賺加班費的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員工,也不會想著吃野味;光一個熊掌都烹飪許久,託家帶口,上班工作、下班做飯、輔導孩子、做家務、贍養老人這等安份守己的小老百姓,更是想都別想。


所以,吃野味的人必然是”有閒、有錢、有購買渠道”。


光有錢不行,還得有時間做著吃;光有錢買、有時間做著吃也不行,還得知道哪裡有賣,是“自己人”,老闆才肯賣給你呀!


老闆為啥肯賣?因為有社會需求呀:身份與權力,本就稀缺。野味本身也及其稀缺。稀缺配稀缺,更能彰顯身份與權力呀!跟何況還有被賦予的各種”奇貨人間大補”功能故事。

不然誰去吃?


所以,武漢海鮮市場從開賣野味的第一天開始,就與權力鉤鏈不已,說到底“野味”也是“權利、身份、地位”的具體物化符號呀!


對”野味取締後的市場死灰復燃”,猶如人類社會對權力、特權的追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老闆為啥能賣野味?沒有支持,販賣野味的銷售鏈怎能形成?

不過想想人類的優越感,要建立在對野生動物生命的剝奪上,真是悲哀!


因此,我認為這次疾病就是“人禍”。


最終我倆誰也說服不了誰,我笑罵一句“龜孫子總是氣我!”

關燈,休息。

難忘的2020年春節

(圖1、圖2是排隊等待放行,進入超市的人流;圖3是擁擠的收銀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