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有意為之的善,是偽善嗎?


眾人眼中,薛寶釵是個

舉止嫻雅,博學多才,端莊大方之人。薛寶釵出身皇商家庭,也算是富貴人家,古代富貴對於女兒家的行事規矩是非常重視的,說她舉止嫻雅一點也不過分。既然家裡有錢,對於女兒的教育自然也不會落下,薛寶釵從小飽讀詩書,連林妹妹都甘拜下風,也的確配得上博學多才這個稱號。說到端莊大方,賈府上上下下都對她印象極好,就連陰險狡詐的趙姨娘也時常誇她會做事,事實真的如此嗎?

是人都會有私心,薛寶釵何嘗不是?薛寶釵對每個人都好,人人都愛她,這才是最可怕的,薛寶釵能夠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無論小人,還是君子),如果說她沒有一點心計是不可能的。比如,寶釵撲蝶那一回,她在滴翠亭聽見小紅和墜兒的私房話,為避免給自己臉上抹黑,便把此事栽贓嫁禍給了無辜的黛玉。比如寶釵趁寶玉熟睡之際,偷偷溜進寶玉房裡為她繡鴛鴦戲水的肚兜。

以上這兩樣小事都不算什麼,薛寶釵後來又幹了一個轟動整個賈府的大事,才真正體現出了她的“偽善”。薛寶釵究竟有多“偽善”?螃蟹宴上她三管齊下,卻被表姐王熙鳳一棒打穿,露出了原型。

第三十八回的題目是“薛蘅蕪諷和螃蟹宴”,單單看名字就知道這螃蟹宴並沒那麼簡單。史湘雲性格豪爽,做事從來不考慮後果,這才讓薛寶釵有了可乘之機,史湘雲吹牛說自己做東請客,但以她身上那點錢遠遠不夠請客。史湘雲正為此事心急如焚,薛寶釵瞧出了她的心事,便邀請史湘雲住進了蘅蕪苑,晚上薛寶釵主動提起此事,並給史湘雲出了螃蟹宴的主意。她知道史湘雲兜里根本沒錢,所以便幫湘雲墊付了螃蟹宴的銀子,還幫史湘雲張羅宴會的事宜,史湘雲對此感激不盡。

薛寶釵真有那麼好心?其實薛寶釵之所以幫史湘雲張羅螃蟹宴,心裡早有了自己的如意算盤。薛寶釵早就打聽清楚了賈母的喜好,所以在食品選材,物品陳設上都迎合賈母的口味,賈母瞧見了也忍不住誇讚,原文是這樣說的“我(賈母)說這個孩子細緻,凡事想得妥當”,賈母對寶釵刮目相看,這是寶釵的第一個用意。第二個用意自不用說,那就是史湘雲那個傻姑娘,史湘雲經歷此事已經被薛寶釵徹底征服,並把寶姐姐當成自己的親姐姐,寶釵無意中又做了個順水人情。第三個關於寶釵的姨媽王夫人,螃蟹宴原本是賈母對王夫人提出的要求,有了史湘雲的這頓螃蟹宴,倒也不必麻煩王夫人了,因此王夫人也對寶釵感恩戴德。

薛寶釵諷和螃蟹宴這件事無人知曉,卻被表姐王熙鳳一棒打穿。薛寶釵早就打聽清楚賈母愛藕香榭(惜春)處的桂花樹,因此早就把螃蟹宴擺在那裡,當賈母問在哪裡吃時,王夫人的回答透著詭異,並沒有明確說出地點,倒是王熙鳳隨嘴說出。王夫人先前還答應賈母宴席的事情,怎麼會含糊不清呢?王熙鳳其實早就看出來了,才忍不住替王夫人說了出來。由此可見,薛寶釵的如意算盤早就被王熙鳳摸得清清楚楚,只不過打了個啞謎。

綜上所述,招一部分討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招所有人喜歡,這種人往往笑裡藏刀,才是“偽善”中的高手!


馨雅閣主


大家好!我是醉吟扶夷。薛寶釵有意為之的善,是偽善嗎?我想說提問者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是一道偽命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善”就是“善”,不存在“真善”和“偽善”之說;

對於“善行”,醉吟認為不管行善之人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行之,只要是受“善”之人得到了實質性的幫助,那麼就不該抹滅“行善”的這個行為;更不該糾纏於行善之人起於“何心”。

“善”就是“善”,不該有真偽之分。

薛寶釵的善是“真善”,她的一片真誠不該受到空穴來風的無理質疑;

再回到薛寶釵身上。

薛寶釵是《紅樓夢》書中的“熱心姐姐”,她細心體貼,古道熱腸,姐妹們但凡有為難之事,她只要有能力,總會樂意伸出援助之手。薛寶釵曾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候罷了”,許多人據此認為薛寶釵是一個虛偽之人,但依醉吟看來,寶姐姐確實存著想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之人的心,並非惺惺作態。以下三個例子,便是極佳的佐證。

  1. 史湘雲在眾姐妹前誇下海口,說要作東請大家;但是,她卻是一個拮据寒酸的大小姐,手中無錢,拿什麼買酒買菜請客?眼看史湘雲騎虎難下,薛寶釵適時地伸出了援手。從宴客的流程形式,到自掏腰包準備螃蟹和美酒,薛寶釵為史湘雲準備得周詳細緻,完美到無可挑剔。如此費心費力又費錢,還要被懷疑心懷叵測,請問是不是太沒良心了?
  2. 王夫人的丫環金釧兒跳井自盡,王夫人愧疚難安,想要賞幾件衣裳給金釧裝裹,匆忙之際來不及現做,只好臨時拿林黛玉的新衣裳替代;而聽到此事的薛寶釵卻提出將自己的新衣裳拿出來給金釧兒。這麼一來,既解了王夫人的燃眉之急,也消除了林黛玉的忌諱,更是對死者金釧兒的一份告慰。
    薛寶釵的一個善舉,得益者三人,她卻並沒有刻意宣揚,請問這份“善”,“偽”在何處?
  3. 林黛玉看了賈寶玉從外帶進來的“雜書”,偏還不防備地在宴席上不慎說了出來。薛寶釵為此事特意單獨“教訓”了一番林黛玉。林黛玉是來自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未嫁之前閨中的聲譽比性命還要來得重要。試想倘若林黛玉偷看“雜書”的事情被流傳到外面,林黛玉的閨中清譽豈非毀於一旦?賈母雖疼林黛玉,但也不能做到無微不至;只有薛寶釵細心地察覺到了林黛玉的錯誤,並且私下及時予以警醒,這份情,聰明靈透如林黛玉,一點即醒!試想倘若薛寶釵真把林黛玉視作情敵,林黛玉出現如此錯誤,薛寶釵有什麼理由不順勢踩一腳,或者說樂得看笑話呢?

小結:一個人事事惟利是圖,於是看別人做任何事情皆有不可告人之“目的”與“動機”;一個人無法不計得失地去施恩行善,便惡意地將一切行善之人的善舉臆測為“偽善”;他們就如同那坐在井裡的青蛙,坐在井裡質疑看過寬廣天地的鳥兒,就像有人懷疑薛寶釵的熱心腸是“偽善”,無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


總結:史湘雲因為薛寶釵的幫助,成功在賈家舉辦了螃蟹宴,收穫了賈家上至主人、下至僕役的好感;因為有了薛寶釵及時拿出來的新衣裳,王夫人對金釧兒的愧疚之心稍稍得以彌補,林黛玉免去了新衣裳被挪用的煩惱,金釧兒得以被體面下葬;因為薛寶釵的及時糾正,林黛玉及時察覺到自己的言行不足,感受到了親人般的體貼與關懷;薛寶釵的“善”,難道不正是大家所急需的嗎?做好事,本該被褒獎,被提倡,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好事反而要被人貼上“偽善”的標籤了呢?


醉吟扶夷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

要說清這個問題 ,我們必須先弄清什麼是”偽善“。

記得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開宗第一篇《考城隍》中寫道: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在這句話中,認為哪種善是不應該受到獎勵的?

那就是刻意為善、求名求財、別有用心的善舉。

那麼我們也可以認為這種別有用心、刻意為善、求名求財的”善“是”偽善“,而出乎本心,發乎天性的”善“是”真善“。


一、寶釵善行知多少

我們來看看寶釵在《紅樓夢》中的幾次善舉是別有用心,還是出乎本心。

1. 誠心幫助邢岫煙。

在《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薛寶釵曾經真心幫助過邢岫煙。

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細節,看寶釵的幫助是不是別有用心。

寶釵含笑喚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塊石壁後,寶釵笑問他:“這天還冷的很,你怎麼倒全換了夾的?”岫煙見問,低對不答。

寶釵心細如髮,發現岫煙身著夾衣,含笑問訊,毫無譏諷嫌棄之色,如同一位寬厚的大姐姐。

叫到石壁之後,為何?怕為人知,岫煙面子上過不去,知道其中必有難言之隱。

既然相問,已經抱定幫助之心,何等仁厚。寶釵此時想做善事嗎?是的!

果然岫煙住到迎春處,二兩銀子的生活費還被父母要走一兩。

迎春手下的丫環、婆子都是勢利小人,見岫煙來打秋風,心中不悅,多有言語上的冒犯。岫煙無奈,只好當了錦衣,拿錢打點下人。

面對岫煙的困境,我們看寶釵是如何做的。

寶釵先勸岫煙耐些煩兒,別熬煎出病來;再勸岫煙索性把二肉銀子都給了他們,這樣省心;又說岫煙倘若缺了什麼,只管找我去;再考慮岫煙如果怕人閒話,就打發小丫頭悄悄跟她說。

寶釵為岫煙考慮得處處周全,並且打算付出實際行動來幫岫煙,

寶釵道:“我到瀟湘館去,你且回去把那當票叫丫頭送來,我那裡悄悄的取出來,晚上再悄悄的送給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風扇了事大。”

我們看寶釵此處言行,寶釵行善並不是只說不練,而是付出了實際行動的,而且處處為岫煙著想,照顧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行善而不大事聲張:這件事除了寶釵和岫煙,並無外人知曉,如果說寶釵為了名、為了利豈不違心?

所以,寶釵此處行善雖然是有意為之,但並不刻意,心思縝密,全心全意為他人著想。不事聲張,不求名利,且付出了實際行動,你還想寶釵如何?

所以,寶釵幫助岫煙的善舉不是真善嗎?


2. 助湘雲辦螃蟹宴

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中,史湘雲一時興起要在起詩社時作東。

寶釵見湘雲燈下只管設東擬題,就提醒她:

“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玩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

史湘雲生活經驗終究沒有寶釵豐富,又沒有寶釵的思慮周全,所以寶釵才好心提醒。

然後寶釵又考慮到湘雲自己沒錢,家裡她又作不得主,況且她就是把錢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

這一提醒,湘雲才知道事情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

這種善意的提醒就是一種幫助,寶釵完全站在湘雲的角度上為她考慮,這種”善“虛偽嗎?

如果寶釵心存惡意,只管去看湘雲的笑話就是了,寶釵如此,可見寶釵處處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

寶釵提出了意見,並不是任湘云為難,而是已經心中已經有所籌劃,準備幫湘雲度過難關的,而這個幫助,可不是隻耍嘴皮子的,而是付出真金白銀的:

“我和我哥哥說,要他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裡取上幾罈好酒,再備上四五桌果碟,豈不又省事又在家熱鬧。”

湘雲作東,寶釵買單。

而且出頭到尾,寶釵始終沒有宣揚與炫耀,只是默默地幫湘雲擺脫困境,這種善發自寶釵與人為善的天性。

寶釵圖什麼?你也可以說寶釵要邀買湘雲的人心,但湘雲在賈府中並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如果硬說邀買人心,那麼所有做善事的人基本都會得到別人的感激,如果以此來論,所有的善舉都是”偽善“了?


3.苦心孤詣勸黛玉。

黛玉在酒席上行酒令時,失口說了《牡丹亭》和《西廂記》中的句子,寶釵為了勸說黛玉,單獨叫黛玉來到蘅蕪院中。

“你跪下,我要審你。”“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裡說的是什麼?你只實說便罷。”“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哪裡來的。”

寶釵讓黛玉明白自己失於檢點,不經意間暴露自己曾經看過這些不該看之書。

然後寶釵講了一番話,先說自己小時也看這類書,後來在家庭教育下才丟開不看,跟黛玉站到同一條戰壕裡,打掉黛玉的心理負擔;

然後講男子讀書不明理,還不如不讀;

再講女子如果讀了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講明讀這些書可能造成的危害。

有人可能會說寶釵是封建衛道士之類,但我認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寶釵受正統思想的影響也是無可厚非的。

我們這裡只討論寶釵行善之事,寶釵在這裡是真心幫助黛玉嗎?

這裡寶釵在發現黛玉失口後,沒有口無遮攔地揭穿,更沒有落井下石地宣揚,而是悄悄地與黛玉私談,讓黛玉以後注意。

這種幫助不是物質上,但是這種幫助更為可貴,很多人一直認為寶釵為了”金玉良緣“不擇手段,如果是這樣,這裡就是寶釵攻擊黛玉的一個最佳機會,但寶釵不是這樣做的。

至於寶釵的言論當否我們姑且不論,但按照寶釵的價值觀,這是她與黛玉一場推心置腹的交流,純粹是為黛玉著想。

若非出於好心,她又何必把黛玉叫到房中一句句細細教導。

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當然明白寶釵的良苦用心。所以黛玉這裡才垂頭吃茶,心中暗伏,點頭稱是了。


4.心無禁忌葬金釧。

《紅樓夢》中寶釵助人行善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在黛玉病重之時給黛玉送滋補用的燕窩;比如王熙鳳生病時幫王熙鳳購買人參等。

更為難得的是金釧死後,沒有發喪衣服,寶釵道:

寶釵忙道:“姨娘這會子又何用叫裁縫趕去。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一面說,一面起身就走。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試問在大觀園中,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妙玉就因為劉姥姥用了她的茶杯就把茶杯棄之不用,冰清玉潔的寶釵能夠把自己的新衣送給死人發喪,這種胸懷與氣度不知誰人能有,就算是邀買人心,就算是討好王夫人,寶釵能做到此,也是難能可貴。


二、”山中高士晶瑩雪“

1.寶釵脫俗高潔。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對薛寶釵的評價是”山中高士晶瑩雪“,這是對寶釵的讚美之詞。

寶釵是山中高士,即山中的隱士。寶釵具有出世的品格,品行高潔,不慕榮利,行為豁達,隨分從時。

寶釵我心皎潔、晶瑩如雪,雖然有點”冷“,便是她出世、脫俗,她看透人情、淡於人情,但她也能在人情中付出真心。

2.寶釵真誠友善。

寶釵心智成熟,待人和氣、宅心仁厚,端莊穩重,懂得察言觀色,善於體察他的難處。

她在賈府之中,是一個客人,所以她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儘自己所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去幫助他人,這是她的處世之道,怎麼就變成”偽善“了?

她幫助她人,不事聲張,不圖回報,顧惜別人的面子與尊嚴,而且她對別人的幫助是發自內心的,是付諸了實際行動的,這樣的善怎麼能稱為”偽善“呢

3.行善不是陰謀。

有人並不憚用最惡毒的想法來揣測別人的善行。

寶釵的友善、豁達的行為的確為她贏得了美名,受到了大家廣泛的歡迎:

“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麗,人人都說黛玉不及。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詡,目無下塵,故深得人心;就是小丫頭們,亦多和寶釵親近。”“我天天在家裡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

有人處處以陰謀論來解讀紅樓夢,把寶釵的種種行為看作是虛偽、圓滑、陰謀,把寶釵的種種善行看作是邀買人心。

寶釵送黛玉燕窩,有人說燕窩中有毒;幫湘雲辦個螃蟹宴,有人說是為了讓湘雲得病;送衣服與金釧發喪,有人說是為了討好王夫人。

這樣說真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惡,也感覺做人難,做一個好人更難。

一個人做了善事、好事,得到別人的讚許與感激,不可以嗎?

難道好人真的必須一無所得嗎,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一個人得到一個人的誇獎不難,難得的是大家都誇獎她。


薛寶釵,就是這樣一個看透人世間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的人;她就是一個淡於人情,也能在人情中付出自己的真心的人。

真善良、真付出、真助人、真善行的薛寶釵!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