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乎天地之炁:楊牧青大寫意山水畫作鑑賞


順乎天地之炁:楊牧青大寫意山水畫作鑑賞

名稱:大寫意國畫

規格:100cm×50cm/5平尺/老紙

款識:胸納天地萬古之妙相,筆開山水百代之風,甲午春楊牧青作於京。

備註:2014年甲午,天地木火相生,火氣呈旺。這一年我畫的山水畫大多紅色或濃彩之相,少了許多水黑墨白之境。幾年過去了,返觀也不是我刻意而為之如此,實乃陰陽五行變化之炁於案頭,以促吾成此相。論之,畫者亦需順乎天地之炁,非人力可矯揉造作或抗衡的!


附議:讀經思考,寫生觀察,體悟世情,觀天鑑地,窮通陰陽,遊歷河山,挾術以宣化文明是一箇中國書畫家的終生大事,非此不以名之為中國書畫家矣!其理如同揉麵,越揉越筋道,然不得揉麵法,則將面會揉死,以而於無面味,只能攤個死麵餅。約之,此亦水墨之法,亦如戲曲之唱唸作打,雖鑼鼓喧天而不能字正腔圓,僅落個胭脂水粉面目而已!(可參閱《楊牧青:中國山水畫東西宗論》一文及有關論述。)


概敘之,點、線、面是東西方繪畫的共性,若於中國大寫意水墨畫藝術來說,其似乎更勝幾籌,不以寫實而勝於寫實之感,蓋因六識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術、其巧、其思之造化,需從書法累功、讀取殘經破卷與體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維、梁楷、徐渭、八大、石濤及至蒲華、老缶、黃賓虹諸輩天降之英華,曠世之奇才,亦不離依此造化而彰顯世道人情,寄點線面之於心田矣!


餘今言,所謂大寫意者,是中國水墨畫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在小寫意及至工筆壁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不是憑空產生的,是需要將書法與畫法融匯貫通,是對傳統的筆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創新中昇華拓展,是寫的一種文化心境,是胸懷天下的情景增益,並不是簡單的技法炫酷與色彩空間的壘積!(詳見《楊牧青:什麼是原生態大寫意山水畫?》一文有關論述。)

順乎天地之炁:楊牧青大寫意山水畫作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