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一個隊擁有那麼多歸化球員對中超其他隊會不會不公平?

A臨風輕哨


儘管廣州恆大擁有多名歸化球員,但並不是所有的歸化球員都可以像國內球員那樣可以無限制的踢中超聯賽,所以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中超聯賽的公平性。


為防止廣州恆大在擁有多名歸化球員

後獨霸中超聯賽,本賽季足協專門制定了歸化球員使用辦法。具體規定如下:

每傢俱樂部滿足條件的非華裔歸化球員只能報二上一,即每支球隊在比賽中只能有一名非華裔歸化球員作為國內球員使用,不受外援名額限制。



比如現在的廣州恆大,在單場比賽中最多可以使用的外援加歸化球員其實只有六人,即保利尼奧、塔利斯卡、費南多、樸志洙、艾克森、蔣光太。

而其他俱樂部其實也有實現六人出戰的可能。比如說北京國安,可以使用阿蘭,巴坎布、比埃拉、奧古斯托、李可、金玟哉。而且比賽中費爾南多也可以上替補席。
所以儘管廣州恆大擁有多名歸化球員,但是並不會嚴重破壞中超聯賽的平衡性。


老張足球觀點


最討厭這種打著“公平”旗號攻擊恆大的人了,請問恆大積極響應足協歸化政策何錯之有?其他俱樂部對歸化政策並不熱心,只有恆大積極響應並且付出巨大代價,恆大擁有歸化球員最多,有什麼毛病?

其他俱樂部並不熱心歸化政策

據記者豐臻報道,足協推廣歸化政策以後,沒有其他俱樂部願意承擔這項工作,恆大積極響應,並且為歸化這些球員付出巨大代價。

所以這也就可以理解了,為啥費爾南多從重慶轉會恆大以後歸化,而埃克森從上海上港轉會恆大之後才被歸化,並不是恆大想跟重慶和上港搶,事實上是重慶和上港並不支持足協的歸化政策。

既然你們不支持,那麼恆大接手,哪裡有毛病了?現在覺得不公平,當初沒人阻礙你們歸化費爾南多和埃克森吧?

恆大付出巨大代價

足協政策向來是朝令夕改,這次歸化政策其實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再次改變,恆大積極響應歸化政策,實際上是冒著風險的,而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恆大歸化多名外援以後,足協就開始出臺政策,限制歸化外援的使用,逼迫恆大不得不把阿蘭誤解給其他俱樂部。

根據去年恆大財務報表,恆大為了歸化艾克森,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高拉特、阿蘭等球員,共付出了8.7億元!

那些說不公平的人,足協限制你傢俱樂部歸化外援了嗎?

自傢俱樂部不付出還想有收穫,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吧?還恬不知恥的說不公平!


逸飛嶺伯爵


那些打著“求公平”的幌子,實則有意抹黑恆大,這樣的人很不友好。

歸化,是足協推出的政策,但看看國內俱樂部,響應者不多,國安只願歸化帶有中國血統球員,魯能、申花歸化了不具備代表國足出戰的隊員,真正把歸化政策執行堅決的也就是恆大。

像題主這樣,說恆大歸化那麼多球員,對其他隊不公平,這個公平不公平,不是嘴上說說,手裡寫寫,是要看足協能出什麼樣的政策。

恆大前腳歸化不少球員,足協就變化政策,限制人數,讓更多的歸化球員只能當外援來用,這對於恆大,有好處嗎?以恆大的財力,買真正的外援來爭冠,比使用歸化球員,好太多。

一個俱樂部花費大價錢,來歸化球員,結果被有些人認為不公平,人是死的,政策是活的,你歸化的再多,不給你當本土球員用,這就是足協已出臺的後招。

為何重慶當代、上海上港等俱樂部為何不歸化費爾南多和埃爾克森,還不是因為錢,尤其是上港這樣的國企球隊,在資金使用上,沒有民企恆大這樣的隊伍靈活。

現在的國內職業球隊,恆大拿了很多冠軍,管理上與眾不同,感覺動了某些人的奶酪似的,動輒就對恆大進行批評,那些所謂的攻擊先鋒們,當年恆大拿到亞冠冠軍時,大家是怎唱讚歌的呢?

在對恆大這個問題上,不僅僅是些許球迷、媒體,就是某些管理者,對恆大貌似也不感冒,沒記錯的話,有位領導把國足成績差的原因,說成是恆大的錯——這簡直是笑話。

有些人,閒來無事,總喜歡在恆大身上挑刺,這種態度,很不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