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秋天,西漢的春天,戰爭的季節

秦末中原大亂,匈奴趁機崛起南下侵略,到了漢武帝初期更是氾濫到了極點,可以說年年侵略。可是瞭解這段歷史的就會發現一個規律:

匈奴每次南下侵略往往會選擇秋天,而衛青、霍去病等將軍討伐匈奴,則會選擇春天。這是為何呢?

匈奴的秋天,西漢的春天,戰爭的季節

匈奴秋侵

北方遊牧民族靠的是牛馬這些牲畜生活的,而這些牛馬存活、生長的關鍵就在於“草”。由於氣候影響,匈奴地區在秋天,是草長的最旺盛的時期,所以這一時期匈奴有充足的草料把馬匹養的又肥又壯,這才能夠南下入侵。

匈奴的秋天,西漢的春天,戰爭的季節

非常“巧合”的是,北方的草長出來了,南方的莊稼也長出來了,既有壯馬又可掠奪糧食,這才是匈奴選擇秋天作戰的原因。

漢朝人春伐

《孫子兵法》講“避實擊虛”,意思是避開敵人的實處,攻擊他的弱點。而匈奴的弱點,就在春天。

首先還是因為“草”,春冬季節,匈奴地區的草原沒有草,馬匹就沒有了食物。冬天尚有些積蓄可以餵養馬匹,到了春天,可以說馬最虛弱的時候,匈奴人便無法集結馬匹進行作戰。

匈奴的秋天,西漢的春天,戰爭的季節

其次,春天恰恰是中原人農閒的時候,馬也有充足的飼料準備,不待此時討伐匈奴,更待何時呢?

所以我們看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只要在春天作戰幾乎都是勝利。

氣候決定歷史

漢武帝時期,雖然沉重打擊了匈奴,但也把國庫儲蓄幾乎耗盡,不得以到了靠賣官鬻爵來搜刮財富的地步。

所以說漢匈之間的戰爭,漢雖大大挫敗了匈奴,結果卻是兩敗俱傷。但這場反擊匈奴之戰也不得不打,若是漢朝不敢還手,恐怕就要被匈奴蠶食了,可以說漢朝是打出了華夏民族的骨氣。

匈奴的秋天,西漢的春天,戰爭的季節

那麼漢匈之間的戰爭可以避免嗎?當然不能!因為這早已被地理氣候決定了,北方的氣候乾燥寒冷,古代是無法生長農作物的,只能生長水草,這才產生了遊牧文化;而南方氣候則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是故產生了農耕文化

兩者文化不同,自然起初無法融合,習俗也就不同。加上中原地大物博,物資充沛;而匈奴物資匱乏,更有水草養出的作戰工具。兩者的碰撞是必然發生的。

所以氣候決定了漢匈必然發生戰爭。而戰爭之後,面對兩敗俱傷的現狀,便有另外一條和親的路。和親若是在沒有打過就和,是沒有用的,只有在打過後,兩方才會清楚認識到,只有和親,才是雙贏的辦法。

匈奴的秋天,西漢的春天,戰爭的季節


是故後來方有王昭君換來漢匈六十年的太平,傳為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