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養豬,你會想到什麼?一個偏遠的鄉村,農民辛勤的勞作,數百頭豬圈養在豬圈中,吃了睡睡了吃,不斷生長,不斷繁殖,然後再一車車的送到屠宰場……
不過可能你並不瞭解,養豬這個行業已經開始悄然發生變化——阿里和京東這次打算用人工智能來顛覆養豬行業。
京東人工智能養豬系統截圖
2017年底,家住北京周邊的養豬專業戶老張,迎來了一群不同尋常的訪客——來自京東金融人工智能部門的20名算法工程師。
他們帶著單反相機和攝像機,在老張的豬圈周圍設置了八個拍攝點。他們的任務是給老張的一百多頭豬挨個進行拍照和錄像,利用這些圖像建立一個養豬場的原始數據庫。
這個任務比預先設想的要困難得多。豬始終四處亂跑,你也不能指望他們老老實實的盯著攝像機。就算成功捕捉並拍攝了一張照片,也會發現豬的臉上滿是汙垢。除了這些攝像的問題之外,豬圈的味道也讓拍攝的過程異常難熬,特別是對於這些習慣了在空調辦公室裡工作的算法工程師們,這樣的環境顯然是地獄難度的挑戰。拍攝總共花費了十多個小時。當京東的工程師們完成任務時,太陽已經落山了。
京東的團隊重新整合處理這些拍攝的數據,在京東的數據挖掘大賽上,以此作為數據集提供給參賽者們。參賽者拿到30個豬的一分鐘展示視頻剪輯,任務是開發一種新的算法,能夠將這30頭豬的身份與數據集中的3000張照片進行正確匹配。
如何實現豬的面部識別,是京東正在開發的“智能農場管理解決方案”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除此之外,京東還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那就是“將傳統農業數字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飼養了近7億頭豬,相當於全球豬肉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超過30公斤,豬肉,是我們最常食用的肉類。2016年,國內豬肉銷售額最高達到1.4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年GDP的近2%。2018年,中國居民總計消費5490萬噸豬肉,佔肉類總量的62%以上。
但中國豬肉的生產成本明顯高於美國等國家。我們生產一公斤豬肉所需的飼料成本是美國的兩倍;單位豬肉生產所需勞動力成本大約是美國的四倍。
去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動物營養和飼料科學專家——李德發在京東探索者大會上表示:“我們養一頭豬的成本,大致相當於在美國養兩頭豬的成本”,“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現在決定從美國進口豬肉,然後在中國市場銷售,即使我們考慮到運輸成本,仍然會比我們(在國內生產豬肉)的成本低。”
養豬業有待提高的還不僅僅是成本問題。中國養豬業在另一項關鍵的效率指標——斷奶仔豬數/母豬/年(PSY)上也遠遠落後於美國。中國的PSY平均為15,比美國低10左右。
中國養豬場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其勞動密集型的性質。廣西揚翔養豬場副總裁高遠飛介紹到:與中國養豬場相比,美國養豬場僱傭的員工往往更少,人力資源成本也就少得多。(揚翔養豬場在中國有39家分公司,去年生產了200萬頭豬,是中國養豬業最知名的公司之一)
他補充介紹到:“美國的養豬場大多是現代化養殖。與此相比,中國的養豬場可能更多地依賴人工。”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華泰期貨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華泰期貨
京東等科技巨頭,旨在幫助中國的農場快速實現現代化。
京東的“智能農場管理解決方案”現在提供了豬臉識別的方法,可以以此來跟進它們的生長情況、免疫信息和身體狀況。如果發現豬圈裡有異常現象,就會立刻通知農場的工人。他們還部署了一批檢查機器人、自動餵食器和其他物聯網設備,來控制豬的生活環境、飼料供應和廢物處理,等勞動密集型的任務。
去年,京東金融的科技部門JD Digits(正式名稱為JD Finance)CEO陳生強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向與會者表示,他們的解決方案可以在一年之內將中型養豬場的勞動力成本降低30%-50%,並減少5-8天的出欄時間(一般需要180天)。如果中國所有的養豬場都採用他們的解決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幫助整個行業降低500多億元的成本。”
在會議召開的同一時期,JD Digits宣佈了與吉林省專業飼養黑豬的公司“精氣神”達成的第一筆商業人工智能養豬業協議。“精氣神”表示,將把長白山腳下的兩個養豬場改造成京東人工智能套件的試驗場。兩家公司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將“精氣神”的畜牧系統與京東的智能養殖管理解決方案相結合,每年養殖100萬頭豬。
今年5月,京東戰略投資“精氣神”。6·18前夕,“精氣神”的第一批智能養殖黑豬肉在京東商城及其實體零售店7Fresh上首次亮相。
精氣神養豬場的一名工人正在通過手機查看豬的情況。
在京東開發豬臉識別方法的同時,阿里巴巴的一支程序員團隊前往宜賓,這個五糧液的故鄉。
團隊來到了當地的著名的養豬業龍頭:德康集團,他們自稱是“豬豬男孩”(還有一個“豬豬女孩”)。他們的任務是找到一個更容易切入的點,以改變這個存在了數千年的傳統養豬業。
2018年2月,阿里巴巴雲與特渠集團、德康集團合作,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養豬業。
不過,阿里巴巴的視覺識別技術並沒有嘗試進行豬臉識別,而是走的常規路線:掃描豬身上的紋身。它的智能養殖系統“ET農業大腦”通過豬的紋身來識別它們,併為它們建立數據庫,記錄它們的體重、飲食行為和日常活動。阿里巴巴集團高級副總裁胡曉明認為這是一項革命性的功能。2018年6月,他在“ET農業大腦”的發佈會上表示,依靠人工智能產業的輔助,優質豬肉的標準將從每頭豬的體重轉變為其活動記錄。
“將來,我們會說我們想要一頭跑200公里的豬,而不是一頭重200公斤的豬。”他興奮道。如果一頭豬整天相對不活躍,該算法可以分析它的資料,並確定它是生病了還是懷孕了。該系統還使用了語音識別技術——它可以識別豬發出的聲音,在母豬不小心滾到小豬身上並將其壓死之前發出警報。
阿里巴巴表示,該系統可以將豬的死亡率降低至3%,並將PSY顯著提高至32,達到行業最高標準。
鐘鼎資本的合夥人饒德孟表示:“養豬業關注的是其生產效率。”人工智能養豬業的競爭優勢,不只是豬的面部識別和語音識別等適合宣傳的功能,還在於它能夠以一種有助於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數據。
養豬業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京東和阿里都開始嘗試著用高科技重新定義這個行業,並信誓旦旦的保證會帶來飛躍性的效率提升。但是全國各地的農場,甚至是全世界的農場,會加入這一改革浪潮中嗎?
人工智能有著巨大的潛力,堪稱是“歷史的趨勢”,但是業內人士也看到了它的侷限性。京東和阿里開發的工具大多是為中型或大型養豬場設計的。這些養豬場有雄厚的資本用於投資和改造,其龐大的規模也足以抵消新技術引進所帶來的成本。
但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一半以上的豬是在畜群規模小於500頭的農場飼養的。這些個體養殖戶可能並不會考慮採用京東和阿里的人工智能系統。
個體戶還沒有能力採用現代的飼養方法,因此要讓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人工智能在養豬場中的優勢是不切實際的。
“小規模養豬場不接受人工智能,而他們又恰好代表了養豬業的大多數,這將阻礙人工智能在養豬業的引入過程”,“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沒有多少實際用途的累贅。”
中國養豬戶面臨著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據中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由於致命的非洲豬瘟(ASF)在全國範圍內的爆發,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母豬和生豬庫存都下降了30%以上。北京方面表示,已在32個省份發現150多例ASF病例,並撲殺了100多萬頭豬以控制疫情。行業分析師表示,實際損失可能會更糟糕。
隨著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豬肉產量被ASF淘汰,豬肉價格飆升。鐘鼎資本的饒德孟說:“隨著價格上漲,對養豬場來說,效率問題變得不那麼嚴重了,因為只要養豬場能讓豬活下來,並把它們賣掉,就能獲得豐厚的利潤。”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種致命的流行病反而可能有助於推廣人工智能養豬業……許多規模較小的養豬場正在倒閉,而規模較大的養豬場有能力更好地限制ASF造成的破壞,能夠讓他們的牲畜存活下來,安然度過這場風暴,並最終採用新的解決方案來跟蹤他們的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