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网上曾有人写段子,这样形容陪孩子写作业的父母:读题基本靠吼,一错就想剁手,半个小时基本暴走,大半夜虐成疯狗。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先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奇葩孩子,让万千父母感慨:“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别人的小孩都是学霸,只有自己孩子像个灭霸。)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有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作业问题时极易丧失冷静,徘徊在暴走的边缘。

怪不得有人说:陪孩子写作业,根本别想什么减肥,辅导考验脑力,咆哮付出体力,不吃饱哪里来的力气,不吃糖怎么缓解压力?

每一个陪娃写作业的父母都是来历劫的上仙,这种痛,只有经历过后才懂。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2.父母的情绪施压,是娃们的痛中之痛

许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一说起写作业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的,说的演的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奥斯卡都欠他一座小金人!做事情很拖拉,理由也很多。

“妈妈,我要吃水果”“爸爸,我身体不太舒服”

或者东张西望一小会;或者发呆坐定个三五分钟;或者总是往厕所里跑。

这种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态度,是引发大多数父母原地爆炸的导火索。

面对父母的催促、唠叨和咆哮,孩子们的心里是作何感想呢?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有研究表明:凡事喜欢拖延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而当孩子完不成父母的心理预期,便会恼火、失望。

越是发火,越是愤怒:“我都这么生气了,这孩子居然还不听话!”

有心理学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某种愤怒情绪,有时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而已,是一种证明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并且无能为力的表达。

但是这种表达,对孩子来说毫无益处,甚至会表现的更差,因为他不仅要抓耳挠腮的发愁作业,还要小心翼翼的担心你的情绪。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郝广才曾在一次讲座中询问:在座的各位父母,觉得自己在对孩子实施管教之后,孩子得到的是教育还是教训?

许多父母听后都陷入了沉思。

如果经常性的对孩子发飙,或许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对你倾诉了。

这样的后果,相信作为过来人的我们,都曾在自己与父母的相处中有过体会。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得到教育的孩子,会敞开心扉,安全感十足的与父母相伴;而得到教训的孩子,却会对父母关上心门,孤独凄冷的独自前行。

苦口婆心的唠叨和咆哮,其实是世界上最笨拙又收效甚微的沟通方式。

或许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潜在的反抗风险却是无法预估的。

所以,下次再辅导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淡定再淡定,控制好情绪。

心里默念一百遍“亲生的”、“亲生的”,实在不行,再默念一百遍“随他爹”、“随他爹”。



3.好的父母要会“演”

身为我们朋友圈“育儿专家”的小悠,在一次闺蜜们的下午茶中,跟我们分享了她和老公在教育孩子上的秘密武器。

小悠的儿子轩轩算得上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

但即使这样,轩轩每个月也有好几天想插科打诨,总是找出吃喝拉撒玩,头疼脑热脚痒痒之类的各种理由,不想好好写作业。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有一次,小悠看到轩轩的懒散样儿,正准备拿出祥林嫂证书正式上岗。

轩轩的爸爸悠哉的拿起作业,边看变感叹:“啧啧啧,我儿子都会做这么难的题了?”

“哎呦,这么复杂的字,才一年级就给我们学啊?这字真的是你写的么?”

轩轩听到爸爸这么说,立刻屁颠屁颠跑去,跟爸爸咬耳朵。

然后热情高涨的把作业写了。若是这办法没有奏效,轩轩爸还有其他办法:

比如若能在半小时内写完作业,我们就能赶得及看一场电影;

比如若是今天的字写得特别漂亮,睡前可以增加两个故事;

比如若是一道数学题都没错,就可以当老师出题来考我们,附加条件是,我们如果做错了,就要受惩罚或者送礼物给轩轩。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一些用心的变通和稍加设计的方法,能引导孩子以我们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行事。

比起那些简单粗暴、不费脑子的教训不知要好多少倍。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会做父母,想要孩子在愉快的前提下完成作业任务,就需要家长做好角色扮演,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乐趣。



4.比唠叨更管用的是列清单

经常听到父母在孩子屁股后面絮絮叨叨:

“东西用完要收好”

“写作业要坐直不能哈腰”

“书包都整理好了么?”

“水杯别忘拿了”....

当什么事都有家长的提醒,孩子索性就不去记了,说一句才动一动,更别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实,我们不妨给孩子一张习惯养成清单。

这份清单一定要清晰、明确,有量化标准和完成的曙光。

比如早晨起床:刷牙——洗脸——梳头——看课表——换校服——吃早餐——检查书包——出门。

这张表,不需要具体每项要花多少分钟,只需写出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情,孩子对于出门前的事一目了然,做完一件少一件,也就没有磨蹭的必要了。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心理学中曾指出:人往往是在对未来事情不确定的时候,才更想要拖延。

这样类似的一张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的到。

比如陪孩子写作业前,先列好今天的作业清单。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做哪些活动。

规定时间之内,必须上床睡觉,孩子自己完不成的事情,自己去向老师解释。

培养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一段时间后,他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也会列出一二三去照做,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条理性。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陪孩子写作业!”

学习这件事,不能用严厉的咆哮给予孩子压力,更不能以填鸭式的方式硬塞给孩子。

让孩子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学到的可以量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我们读纪伯伦,提醒自己儿女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我们读龙应台,默念着目送孩子的背影不必追。

如果陪伴孩子做作业,就能耗费我们全部的理解和耐心,那我们何谈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