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鄒應龍墓,也稱狀元冢,泰寧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南溪村許洋四巷。始建於宋淳祐五年(1245年),清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1998年再次重修。坐南朝北,墓冢封土。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建三級墓臺。《鄒氏族譜》載:“墓冢石板砌封,周圍築牆,方廣數十丈。外立華表、石柱、人物、獅、象,並建更衣亭”。現墓碑為1998年重修所立,碑文:“宋狀元樞密參政應龍鄒公墓”。鄒應龍為宋慶元二年丙辰科狀元,其與葉祖洽、黃應南、江廷賓、蕭舜諮並稱為“泰寧五魁”。

 游完大金湖回到泰寧縣城已近五點。決定趁著夕陽餘暉繼續將縣城南鄒應龍墓也一併掃了。找了輛共享電動自行車,問路當地人基本都知道位置,幾經問路順利找到。

 歷史名人中叫鄒應龍有兩位,一位宋代,一位明代(彈劾嚴嵩、嚴世蕃父子那位)。泰寧這位鄒應龍是宋代的,其為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他還有一個有名地方就是子嗣興旺,他生了十三個兒子,歷經八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如今其後裔已繁衍近百萬眾,遍佈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浙江、四川、重慶和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各地。1998其後裔重修其墓,墓碑落款為“百萬裔孫同拜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墓前山下泰寧縣城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泰寧鄒氏宗祠,南谷堂

古建尋蹤|泰寧狀元冢,葬著泰寧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攝於泰寧尚書第鄒應龍像

關於鄒應龍:

 鄒應龍(1173-1244),泰宋(今福建泰寧)人,字景初。生於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卒於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丙辰科狀元。

 鄒應龍少力學,性剛直,中狀元時,年僅二十四歲。歷官起居舍人,以直龍圖閣權知贛州,遷為江西提點刑獄。不久,遷中書舍人,兼太子右諭德。試用於戶部尚書時,曾奉詔出使金國,回國後,為太子詹事兼中書舍人。尋遷給事中兼太子詹事,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又代理工部尚書併兼修國史。擢為刑部尚書後,以敷文閣學士身份提舉安慶府真原萬春宮。因臣僚議論,鄒應龍被罷官。

 嘉熙元年(1237年),鄒應龍進為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進官資政殿學士,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因年老,鄒應龍引退辭職,理宗手書“南谷”二字賜他。鄒應龍為官剛正,為朝野稱頌。淳祐四年(1244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贈太子少保,諡文靖,墓葬南谷後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