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在傳承和保護古民居的同時,如何通過改造古民居、引入文化景觀元素來有效激活古村落蘊藏的獨特魅力?如果你沒有方向,那就跟著地道設計•地道君一起看看金山村是怎麼做的吧!

01

荊山變金山

金山村 原名“荊山村”,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東北部,先民用勤勞與智慧,開闢利用山地,讓荊棘之山變成金銀之山。如今被列為省級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其中葉氏家廟(敦本堂)、盧氏家廟(敘倫堂)被列入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祠堂等公共建築成為村落中公共活動與精神中心,井臺、朝門、廣場是人們日常交往的活動空間,廟宇、楣杆石是文化旌表性物質載體。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02

資源造景觀

人文資源

優越的地位置、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為金山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和村莊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村以宗祠為中心的古民居圍繞著宗祠及主巷道整齊排列、獨有的理學文化、祠堂文化、田園景觀等地域特色,為鄉村景觀改造與設計提供了可挖掘的元素。

▽保護要素分佈圖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激活景觀

在遵循“師從自然,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前提下來保護與激活古村落。先從整體構圖著手,改變大環境,從村莊外圍開始一步步往村莊內部深入,開荒拓土,整改外立面。以荷塘景觀為核心,激活五處古民居與五處古祠堂、打造設計十處景觀節點與一個生態農業觀光樂園。


▽十處景觀規劃圖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項目規劃平面圖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空間營造手法

根據現場的環境情況與現有資源,主要採取修復改造的手法營造景觀空間。不對場地進行過大的調整變動,只在原來基礎上完善配套設施,以滿足當地農戶生產生活的需求為出發點。


古民居改造——廢墟變民俗廣場

▽改造前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改造後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改造材料選擇

景觀改造材料優先就地取材。當地常見的碎石,用作路面、菜園矮牆的主要材料;木材、竹子可用作菜園、籬笆、柵欄的主要材料;其餘小品可直接利用農戶家廢棄的農具來點綴造景,如水缸、門當石、石磨等。

▽竹子籬笆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小品改造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植物配置方式

植物以本地鄉土植物為主,配置方式以簡單自然為主,既節約了成本,又方便日後養護。重要景觀節點點綴當地特產的玫瑰或月季等花卉,以豐富景觀層次。開發荒草地,在村莊外圍種植1000多畝荷花,主幹道種植大量果樹。

▽主幹道果樹種植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荷花種植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重要景觀節點

重要景觀節點的選擇主要是分佈在村頭、環村公路、周邊主要道路交叉點、村民經常聚集的場所以及遊線的必經之處。

▽景觀重要節點手繪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景觀重要節點實施圖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景觀重要節點手繪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景觀重要節點實施圖

看金山村,如何從“荊山”變“金山”?

03

地道君之我見

通過對金山村鄉村設計成功經驗的分析,地道設計•地道君總結出了以下五點設計方法供大家一起來學習與探討:

1 設計原則

進行鄉村設計時,首先要在滿足當地村民生產、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進行改造設計,完善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其次,適當地利用場地環境情況與現有資源,通過採取修復與再利用等的手法營造景觀空間。

2 公共空間

在鄉村生活中,古樹、曬穀場、老戲臺、庭院等,是鄉村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村民進行生產、社交等的主要場所。在對這些原有的公共空間改造時,要在保留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區域的劃分、景觀元素的介入等使功能從單一走向多樣化。

3 材料運用

在鄉土材料運用上,通過就地取材、廢物利用等方式,實現資源可持續性。如當地磚、瓦、石、木等硬質材料可以運用在鋪裝上或者用來修復、打造一些本土的建築、構築物等;竹、藤等可以作為籬笆、柵欄材料;一些廢棄的農具或者器皿可以用來進行創意小品設計。

4 景觀植物

在一些村道、公共空間、入口節點、居民門前屋後等種植經濟作物,通過配置方式對植物進行空間層次的搭配來主打特色品種。到了一定的季節,花開滿院、掛果滿枝,不僅可以形成一種獨具生活氣息的鄉村景觀,還能為村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與植物相對應,鄉村養殖的牛、羊等牲畜也可以點綴鄉村風景。

5 景觀節點

通過對地域文化、符號等的挖掘,適當地運用“點”元素的不同位置組合變化,進行景觀節點的營造,提供具有休憩與旅遊等功能的場所。比如村口標識牌、入口綠地、道路節點、歷史文化古蹟等景觀節點。


文章資訊來源《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不做商用,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