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影版《魁拔》已經出到了三部,從第一部“十萬火急”到第三部“戰神崛起”,從本著支持國產的心看完第一部,到一上映就迫不及待地看完第三部。

我覺得導演王川所堅持的動畫電影的工業實踐已經略有小成。國產動畫電影也已經有了新的突破。

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1.關於《魁拔》本身


每隔333年,魁拔誕生於天地之間,引起元泱界的劫難。第六代魁拔躲過天神的擊殺,被獸國窩窩鄉的妖俠蠻小滿收養,取名蠻吉。

蠻小滿帶蠻吉悄悄溜上開往渦流島的曲境一號,隨著神聖聯軍一起,指望打敗魁拔建功立業,成為最偉大的妖俠……

故事的設定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元泱界,妖俠們使用脈術相互切磋,打開脈門進行脈術的修煉。而紋耀是這個世界的等級劃分的標準。若非貴族紋耀可以說毫無話語權,就拿蠻小滿來說,自稱為獨行族妖俠,拿著雜牌紋耀,連住店都困難,參軍更是沒門。

除了基本的設定外,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獸國人民都有明顯的動物特徵,而主角蠻吉就是以猴子為原型。可能是參考了孫悟空吧,我猜測。

另外,這個系列的音效也不錯,尤其是打開脈門的聲音帶有金屬共振的清脆。

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元泱界地圖


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渦流島景觀

《魁拔》並不是沒有缺點。他所設定的世界觀太過宏大,沒法在一個多小時的電影中展現清楚,劇情銜接也不算流暢,人物性格略有蒼白扁平。

但是當你不帶國產濾鏡走進電影院,你會發現,它與我們之前印象中的國產動畫完全不同,你不必把它當做國產動畫,而是可以用更高的標準去要求它。

在電影剛出的時候,很多人都評論說畫風的日漫感太重,但我覺得這不算是什麼缺點。畢竟日漫已經風靡多年,和美國的迪士尼分庭抗禮。學習優秀的前輩無可厚非,畢竟模仿才是創作最好的老師。

2.何為動畫電影的工業實踐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些開篇所說的工業實踐。

一說起工業,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起工廠、車間……而王川導演則認為

任何可以分工協作的,在一定標準流程下作業的產業都可以稱為工業。

而在動畫電影上該如何體現工業呢?

就拿包餃子來說,和麵、擀皮、剁餡,每個步驟都由專人負責,分工協作。這樣下來,時間久了,和麵的就成了和麵專家,擀皮的成了擀皮專家。

動畫電影也是如此,分鏡師就負責機位的調配和安排,畫師專職畫畫,背景師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三年五年下來,每個人都成了自己本職領域的專家,到時再換一個職位,這樣十幾下來,就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

這也就是工業化的目的:提高效率、提高品質、加速成長。

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3.動畫產業分水嶺:工業化還是藝術化?


美國人用了100年的時間只研究出了一種動畫風格——美國風格,並且制霸全球的動畫風格,那時候無論是歐洲、日本、中國,動畫電影都帶有美國風格的影子。

隨後日本發現了去迪士尼化的寫實風格,隨後40年,這個風格風靡全球。

而中國的動畫與美國同時起步,但是到現在還有形成一種所謂的中國風格。

這是因為中國在動畫起步時,把它定義為藝術,而不是工業產品。而藝術的一大特徵就是"藝術忌雷同"。

各個動畫作品都在相互躲避,所以無法形成統一的風格,更沒有行業的標準。而在無標準的條件下創作,產出的作品毫無疑問會帶有"粗糙感。"

王川導演在演講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畫師徒弟對師傅說:"我可以為中國動畫事業拋頭顱,灑熱血。"

師傅說:"你不用死,你只要把結構畫對了就行。"

徒弟說:"那我做不到。"


以上就是因為沒有行業標準所導致的,每一個流程都是見仁見智地進行,那麼最終呈現到觀眾眼前的就是充滿粗糙感的作品。

在魁拔3上映後,評分高過之前兩部不止一分,這就是踐行工業實踐的成果。

所以我個人贊同王川導演的主張,動畫產業應該走工業化的路線,應該創造行業標準。

很多人對擔心標準使得國產動畫的風格僵化,完全不必考慮這個問題,前有美國和日本為例,並且我們得知道規則,才能去打破規則,對吧。更何況目前的我們還沒有規則。

最後,獸國窩窩鄉遊尾郡獨行族妖俠蠻吉,我期待你的成長。

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國產動畫電影究竟該走哪條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