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傅雷——读《傅雷家书》札记之四

君子傅雷——读《傅雷家书》札记之四

□ 王晓阳(绵阳)

傅雷除了是一个慈爱父亲、博雅学者、睿智哲人外,还有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这种人格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君子”。傅雷在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培养中把人格修养看得很重,《傅雷家书》中讲到如何做人的内容很多,处处可见“君子”人格的影子。

毫无疑问,傅聪属于比较有天分的那类人,而且很早就确立了专攻音乐的目标,但傅雷并不是一个艺术至上者,他一直教育儿子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把追求真理、道德、正义放在第一位。他在1960年12月31日的信中强调:“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在1960年8月29日的信中,他说:“你是以艺术为生命的人,也是把真理、正义、人格等等看做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为乐的人;我用不着唠叨,想你早已把这些信念表白过,而且竭力灌输给对方的了。”

在1962年3月8日给傅敏的信中,傅雷再次强调这些观点:“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妻子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等有关的问题,决不让步。”

孔子说“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傅雷也强调行动。在1954年3月29日信中,他写道:“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在这封信中傅雷教傅聪做人要有“事实表现”:“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不能忘恩负义,傅雷夫妇在书信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在1954年8月11日的信中,傅雷写道:“李是团体的负责人,你每隔一个月或一个半月都应该写信,信末还应该附一笔:‘请你向周团长致敬’。这是你的责任,切不能马虎。……切不可二三月不写信给李凌——你不能忘了团体对你的好意与帮助,要表示你不忘记,除了不时写信没有第二个办法。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对于别人的恩情,不能只是理所当然享受,而应想方设法回报。在1961年6月26日的信中,傅雷写道:“而我对帮助过我的亲友,终身铭记在心,有机会就想报答他们于万一。”1957年9月17日,傅雷夫人给傅聪的信中写道:“马先生马太太都好,关于你的事也谈了许多,觉得他们两人对你的爱护,比你自己的父母还强,他们把你当作自己的儿女,什么也不计较,你一定要拿行动要报答他们。”

有理不在言高,得理也要饶人。在1956年4月29日的信中,傅雷写道:“你有这么坚强的斗争性,我很高兴。……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这些修养很不容易,我自己也还离得远呢。但你可趁早努力学习!”这实在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称,人人都在名利的枷锁之中。如何看待名利?在1956年7月29日的信中,傅雷希望儿子看轻身外之名:“希望你能目光远大,胸襟开朗,我给你受的教育,从小就注意这些地方。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君子喻于义”,淡泊名利也是傅雷的家风。他在1961年7月7日给傅聪妻子弥拉的信中说:“像我的母亲一样,我一直不断的给聪灌输淡于名利权势,不慕一切虚荣的思想。”

《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君子应当时时反省自己。傅雷在1956年10月10日的信中既反省自己,也要求儿子反省:“希望你静下来把这次回来的经过细想一想,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尤其是我急躁的脾气,应当作为一面镜子,随时使你警惕。”在1956年10月11日下午信中,傅雷再次与儿子一起反省:“说到骄傲,我细细分析之下,觉得你对人不够圆通固然是一个原因,人家见了你有自卑感也是一个原因;而你有时说话太直更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毛病,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与你共勉之!”

一个人行为做事应当首先想到别人、对得起他人。傅雷在1956年10月3日的信中写道:“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傅雷与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为人原则正好相反,倘人人都能如此,则社会就会太平,人人就会安宁。可惜的是,现在践行曹操信条的人还不少。

一个人不能只想到自己方便,应该还要想到让别人方便。在1955年10月底的信中,傅雷写道:“上封信中,我要你注意:住在华沙必须问明房东的睡眠时间,切勿深夜练琴的事,望随时记住。”傅雷特别注意这些生活细节,所以反复叮咛。而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不能做到一点。要么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要么把电视、音乐声开得很响很大,视邻居为无人;要么在广场跳舞跳到很晚,不管是否惊扰邻近居民。

修养既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概念,必须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在1954年8月16日给傅聪的信中,傅雷教儿子注意教养,注重礼貌,注重细节,注重起码的礼仪规范。他写道:“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还是在这封信中,他说:“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君子怀德”,对万事万物都有一个颗悲悯之心。在1957年3月18日的信中,傅雷写道:“我祝福你,我爱你,希望你强,更强,永远做一个强者,有一颗慈悲的心的强者!”我以为,“慈悲的心”这几个字太关键、太重要了!真正的强者不是战胜一切人,不是对他人的残忍、打压、掠夺,而是遇事坚强,敢于面对困难、克服战胜困难。对他人、对社会、对弱小始终怀着一颗同情之心、怜悯之心、慈悲之心,始终救助他人,帮助弱者。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君子。

傅雷的“慈悲之心”还表现在对动物的爱怜之上。在1957年2月24日的信中,傅雷深深为没有照顾好一只猫而自责:“上海这个冬天特别冷,阴历新年又下了大雪,几天不融。我们的猫冻死了,因为没有给它预备一个暖和的窠。它平时特别亲近人,死了叫人痛惜,半个月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想起,可怜的小动物,被我们粗心大意,送了命。”

最能展现傅雷君子风格的是收在《傅雷家书》中的最后一封信,这封写于1966年9月2日夜的信不是写给傅聪或傅敏的,是写给他妻兄朱人秀的。严格来说,这是一封遗书,是傅雷留给世间的最后文字。此前,傅雷遭受诬陷、抄家、批斗、殴打等身体和精神的长久折磨,几近崩溃。信中可见他心中的痛苦:“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此时,于傅雷而言,唯有一死,方可解脱。但他并不是一死了之,而是死之前尽可能把后事料理得清楚明白,不给世人、不给亲属增添麻烦。这一点从他委托朱人秀办理的13件事上可以证明。他从容细致地安排钱财、物品,把欠账还清,把该付的钱准备好,甚至连火葬费、保姆可能需要的生活补助、姑母首饰的赔偿额都一丝不苟地抄出。信中最后,为朱人秀受他所托之累感到抱歉:“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这是一封有条不紊的别样遗嘱,这是一位仁人君子悲愤而从容的人世告别。古人云“士可杀而不可辱”。于是,不可辱的傅雷走了。

(注:本文《傅雷家书》原文引自译林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的《傅雷家书》及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傅雷家书全编》。文中外文字母及括号内的内容均为原文所有。)

编辑:郭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