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下笨功夫!

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下笨功夫!

美團王興說:“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

也就是說真正的成功,是一個個穩穩的小步伐組成的,而不是幾個大步跨過去的!

高手的戰略,在於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通盤無妙手”是一個下棋的術語,原話叫做“善弈者通盤無妙手”——也就是說很會下棋的人,往往一整盤棋你是看不到那種神奇的一招,或者力挽狂瀾的一手的。這有點違反我們的直覺,為什麼是這樣呢?

(1)下棋的“通盤無妙手”

韓國有一位圍棋選手叫李昌鎬,是圍棋界的世界級頂尖高手,下圍棋的人都知道他。李昌鎬16歲就奪得了世界冠軍,被認為是當代僅次於吳清源的棋手,巔峰時期橫掃中日韓三國棋手,號稱 “石佛”,是圍棋界一等一高手。

李昌鎬下棋最大的特點,也是最讓對手頭疼的手法,就是從不追求“妙手”。

而是每手棋,只求51%的勝率,俗稱“半目勝”。

通常,一局棋下來,總共也就200-300手,即使每手棋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勝率,最多隻要一百多手,就能穩操勝券。也就是說,只要每一步比對手好一點點,就足夠贏了。

李昌鎬曾對記者說:“我從不追求妙手,也沒想過要一舉擊潰對手。”

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居然只追求51%的勝率,讓很多記者和業內人士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恰恰是高手的戰略,所謂的“妙手”,雖然看起來很酷,贏的很漂亮,但存在一個問題——給對方致命一擊的同時,往往也會暴露自己的缺陷,正所謂“大勝之後,必有大敗;大明之後,必有大暗”。而且,“妙手”存在不穩定和不可持續性,無法通過刻意練習來形成技能上的積累,一旦“靈感”枯竭,難免手足無措。正如守衛一座城池,只靠“奇兵”是不行的,終歸要有深溝、高壘的防護。

而與之相比,“通盤無妙手”看似平淡無奇,但是積勝勢於點滴、化危機於無形,最終取得勝利是穩穩當當的,體現的是不同於“妙手”的另一種智慧。

真正的高手是不太會去做這些看起來風光無限的事情,因為他們懂得“善弈者通盤無妙手”。那些看起來很風光的事情,其實風險很大,失誤率高,一次失誤後果就很嚴重。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兒,那我一輩子不去那裡就好了。這類人他們站在全局的高度來看問題,提前防範危險,消除隱患,把威脅化解於無形。

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下笨功夫!

(2)檯球的“通盤無妙手”

如果你打過或看過斯諾克檯球比賽應該知道,它是這樣的一項運動:臺子上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分數,兩個人按照規則輪流擊球。而且只要球進了,就可以一直打,直到自己打丟了一顆球,就換對方上場擊球。最後看誰得的分數多。

所以,斯諾克檯球比賽非常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擊球的連續性。所以在打球的時候,球手一定要對整盤球的形勢有整體的分析和規劃,並且每一杆擊球都要為下一杆做好鋪墊,這樣才能打得比較順,否則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

於是縱觀斯諾克的歷史,有兩類球手是非常頂尖,經常拿下大賽冠軍的:

第一類是球手天賦極佳,擊球特別準,即使對別人來說難度很高的球他也能打進。雖然整體控制局勢的能力稍差,可能在局面上給自己“挖坑”,但由於自己總能超水平發揮,打得別人沒辦法,所以也能奪得冠軍。

而另一類球手是,對局面的掌控非常完美,每一杆每一次計算都非常到位,給後面留了很多的餘地和鋪墊。看這種人打球你會發現他很少有那種難度很大,非常精彩的擊球,但他經常不知不覺、波瀾不驚地就贏下了比賽。這樣的球手也能獲得大賽的冠軍。

不過,這兩類頂尖選手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後一類球手職業生涯的長度往往比前一類要長得多。而前一種天賦型的選手,往往會在巔峰期的幾年裡非常耀眼,但下滑也會很快,過了一陣就會淡出公眾的視野了。

(3)守門員的“通盤無妙手”

大家都知道,在足球場上,守門員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外行看守門員的水平,往往會在意那些特別精彩的撲救,比如飛身一躍把一腳勢大力沉的射門撲出去,這確實非常精彩;但是懂業務的人評價一個守門員,其實是看TA是否能把問題化於無形。

比如歷史上一些偉大的足球守門員,其實都是後防線的指揮家。TA會觀察對手的進攻路線和模式,然後幫助整條後衛線做好整體規劃,把很多問題消解在無形中。所以,你在場上不會看到他們經常有超水平發揮的精彩撲救,主要是因為他們早就杜絕了隱患,把對方有威脅的射門化解在了無形中。這才是一個足球守門員的高境界。

(4)醫者的“通盤無妙手”

中國有句古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 這兩句意思是說:“善於打仗的人往往沒有什麼顯赫的功績,而好的醫生沒有很大的名聲。”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的名醫,他有兩個哥哥,三兄弟都精通醫術。

魏文王曾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的醫術是最好的呢?”

扁鵲回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但是你的名氣確是最大的啊。”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

魏王大悟。

結硬寨,打呆仗

(1)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戰鬥力極強,大清國20萬八旗兵和60萬綠營兵在其面前都不堪一擊,可最終卻毀在了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手裡,這是怎麼回事呢?

曾國藩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文人生涯,從 6 歲讀書到 27 歲中進士,一直做到大學士,是當時的學術領袖;

第二階段是軍人生涯,太平天國運動中,自己組建湘軍,纏鬥 13 年,愣是把懸崖邊上的大清王朝拉了回來續了命;

第三階段是引入西方科學文化。他組織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引入第一批西方書籍,送出去第一批留美學生。

前後兩階段都是文人的事,但一介書生怎麼戰勝當時戰鬥力爆裂的太平軍呢,這是個有趣的戰略研究。

(2)

不瞭解情況的一定以為曾國藩是一個熟讀兵法、足智多謀的戰略家,其實恰恰相反,在他帶領湘軍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驗,也不懂什麼用兵之道。之所以能贏,其實就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從來不與敵軍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勝算很大的情況下也從不主動發動攻擊,而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在城外紮營,然後挖戰壕、築高牆,把進攻變成防守,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太平軍是非常驍勇善戰的,總想跟湘軍野戰,而湘軍就是守著陣地不動,就算太平軍再能打,碰到這種路數,也是毫無辦法。

只要一有時間,湘軍就開始不停地挖溝,一道又一道,直到讓這個城市水洩不通、斷草斷糧,等到城裡彈盡糧絕之後,再輕鬆克之。

就這樣,一座城接著一座城,一點一點地挖溝,一步步地往前拱,就把太平天國給拱沒了。

湘軍每打一個城市,都不是用一天兩天,而是用一年兩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挖壕溝,當時的湘軍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施工隊,被湘軍攻打過的城市,如安慶、九江等,城外的地貌都被當年所挖的壕溝改變了。

湘軍與太平軍糾鬥 13 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數幾次有超過 3000 人的傷亡,其他時候,幾乎都是以極小的傷亡,獲得戰爭勝利,這就靠曾國藩六字戰法:結硬寨,打呆仗。

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下笨功夫!

(3)

《孫子兵法》中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所謂 “結硬寨,打呆仗”,簡而言之,就是先佔據不敗之地,然後慢慢獲得細小優勢。

曾國藩是一個愛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歡取巧的東西,也不相信什麼四兩撥千斤的事情。因為勝利果實從來不是強攻出來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來的。《孫子兵法》裡說,“勝可知,而不可為。”

美團王興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

無論是戰爭、商業還是個人層面,道理都一樣,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個突發性地、奇蹟般地勝利。很多時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等時機來臨時,一切都會有所改變,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結語

林肯有句話說得好:我走的慢,但我絕不退後。

聰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愚蠢的人都在找捷徑

作者:水木然

你能看到的“成功”,都只是一種結果和表象。

每一種成功的背後,必定都有一種“笨功夫”在支持。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越來越有意思。

從表面上看,我們非常需要彎道超越,避開一切笨拙的方法,各種人打著知識付費的幌子,不斷的宣稱一些重大理論和發現,似乎可以使我們繞開彎路,於是很多人總想獲得一切成功的捷徑。

然而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卻始終都在踏踏實實的下著“笨功夫”!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紮紮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聰明人總是生活在外界的讚譽中,各種光環加持,各種表揚追捧,所以,聰明人往往會被自負、傲慢給不知不覺的陷害。

所以,聰明人要成功,是需要加倍努力的,聰明人更要下笨功夫,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步了仲永的後塵。踏實、堅持、低調、謙和,才是通用法則。

我們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為中國人聰明的太多了,越聰明的人,越應該有一種踏實和實幹的精神。

不是說天資不重要,而是心態太重要、堅持太重要,可是,低調、謙卑,往往是和普通人掛鉤的,笨辦法並不是說是笨人用的方法,而是普通人的方法,這些方法太不起眼,不容易讓人誇獎,可是,卻真的是務實的方法。

我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聰明人,他們似乎總能發現一些小竅門。總能繞過各種規則,並且輕而易舉的獲得一些小成就,也因此他們往往更善於各種算計,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小聰明,喜歡耍小聰明的人往往很難有大成就。

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下笨功夫!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老天的安排其實很有意思,那些比別人聰明的人,一定要多下點笨功夫才能成功,如果一個聰明的人也在拼命找捷徑,那很容易誤入歧途,也是很可怕的,那些各種騙局/高智商犯罪等等,就是這麼來的。

真正大聰明的人,總是顯的很笨拙。無論什麼時候、任何場合,當大家都誇一個人聰明的時候,說明這個人根本就不夠聰明。因為真正的聰明人,在別人眼裡都是傻子。

所以,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是比你聰明的人,都在偷偷的下著“笨功夫”。

另:大量讀者還有沒養成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在看”並轉發,以示鼓勵!長期堅持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