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套路千年幾人懂

2020年7月7日,高考姍姍來遲。高考語文全國一卷作文題,是管仲、鮑叔牙和齊桓公的故事。


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姜糾糾與姜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我估計,全國考生80%會選“鮑叔”,說他是管仲的伯樂,表達的主題就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管仲常有鮑叔不常有,因為考題本身就引用了司馬遷的一句話作誘導。19%會選“齊桓公”,說他不記仇,有胸懷,唯才是舉,重用了能臣。寫“管仲”的應該不到1%,表達的主題呢,也許會說他不僅有才還很幸運,既有好朋友鮑叔,又遇到了賢明的君主,果然讓齊國成就了霸業。

其實呢?真正研讀過那段歷史,我得出了完全迥異的結論:齊桓公中人之資,遠遠稱不上賢明;鮑叔牙並非伯樂,頂多算是個夠朋友講義氣的關雲長。只有管仲堪稱人傑,是個偉大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行政管理專家,也是個出色的外交家和戰略家,當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


管老二佈局“雙保險”


西周建立之初,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國,所以齊桓公是姜子牙的後代,姓姜,名小白,就是姜小白。管仲與周王室同宗,也就是說,原本姓姬,後來分出小姓,才姓管。管仲父親管莊,官至齊國的大夫。

我在北京,有好幾次路過“管莊”這個地方,腦子裡就冒出一句“管老二他爹”。有一次還說出了口,讓一位朋友側目而視好半天。

在春秋時期,一國的大夫可不得了,只有顯赫的貴族才能擔任,幾個大夫如果聯合起來,就可能發生架空國君的事。到了孔子的時代,魯國就被三個大夫架空,孔子在官場主要就是跟三個大夫家鬥智鬥勇。

管仲出身齊國顯赫貴族,父親是齊國官場的大人物,從小就自帶光環。而且他身材高大,讀書習武,當年是個高富帥,曾迷妹無數,粉絲成群,並不是只有鮑叔牙一個人賞識他。


高考作文|管仲的套路千年幾人懂

姜小白雖是齊國國君的兒子,但他姓姜,不是周王室宗族。而管仲是周王室的宗族。從這一層來說,姜小白雖為王室子弟,還要高看管老二一眼。古代“伯仲叔季”,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管仲排行老二,所以我就叫他管老二。鮑叔牙,排行老三,我就叫他鮑三牙。

管老二與鮑三牙,從小就是朋友,一起當過兵,一起做過生意,是鐵哥們兒。但管老二老佔鮑三牙的便宜,做生意賺了錢,給自己多分,給鮑三牙少分。別人都看不過眼,但鮑三牙不在乎,還幫管老二解釋,說他有老孃要贍養,所以需要錢。

一起當兵打仗的時候,管老二衝鋒在後退卻在前,別人笑話他,鮑三牙也幫他打圓場,擋箭牌還是他老孃,說管老二家裡有老孃要贍養,所以他不能死。

年輕的時候,這兩人的關係,就像相聲《扒馬褂》,管仲讓人笑話,鮑叔牙就給打圓場。

一個滿腹才學志存高遠的人,當然要貪生怕死,因為死了可惜啊。當然會愛惜錢財,因為沒有錢啥事兒也幹不成。所以不要小看惜命愛錢的人,也許他就是個未來的“管老二”呢。

管仲長到25歲的時候,齊僖公死了,大兒子姜諸兒繼位,就是齊襄公。姜諸兒有兩個弟弟,就是公子糾與公子小白,我管他倆叫姜糾糾和姜小白。在齊僖公生前,就為兩個小兒子作好了佈局,讓管老二輔佐姜糾糾,鮑三牙輔佐姜小白。

齊僖公這個人很有意思,既然立了老大姜諸兒當太子,為什麼不把管仲和鮑叔牙都送給老大,讓他們一起輔佐老大,偏偏要送給老二和老三各一人?如果他覺得老大不堪大用,幹嗎又立他為太子?

齊僖公的心思,我猜就是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想著萬一自己百年之後老大姜諸兒在國君位子上出了問題,老二姜糾糾和老三姜小白都有可能即位,那就需要能臣來輔佐他們。所以管仲這個雞蛋放在了姜糾糾的籃子裡,鮑叔牙這個雞蛋,他放在了姜小白的籃子裡。


高考作文|管仲的套路千年幾人懂

讓管仲去輔佐姜糾糾,管仲二話不說就上任。讓鮑三牙輔佐姜小白,鮑三牙卻不太願意。其實換作是誰都有點不願意,放著未來的儲君不去輔佐,去輔佐儲君的一個弟弟,有什麼前途?不僅沒前途,還可能受連累。鮑三牙是個平常人,而管仲是人中之龍,想法跟平常人不一樣,他就去做鮑三牙的思想工作。

管老二就去跟鮑三牙說,三牙呀,你再不好也比我好,因為齊國的老百姓都討厭姜糾糾的母親,以至於不喜歡姜糾糾本人。你輔佐的小白已經沒有母親了,大家反而同情。姜諸兒這個人不靠譜,就算將來當了國君,國君的位子遲早也坐不住,將來統治齊國的,不是姜糾糾,就是姜小白。

管老二說:三牙呀,你想想,姜小白雖然沒有姜糾糾聰明,而且還很性急,但卻深謀遠慮,更有可能上位。除了我管老二,無人理解姜小白。姜糾糾即使日後當了國君,也將一事無成。到時不是你鮑三牙來輔佐姜小白安定國家,還有誰呢?

這段話,不解釋解釋誰也看不懂。姜糾糾的媽媽是魯國公主,是後來的魯莊公的妹妹。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國,周公旦是周文王的親弟弟,周武王的親叔叔,輔佐周武王奪取商朝天下,開創周朝800年基業。所以魯國在諸侯國的地位,除了周王室無出其右。

春秋時在今天山東這地盤,有三個大國。齊國是姜子牙封國,魯國是周公旦封國,宋國是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的封國。這三個大國,在山東互相爭奪霸主地位。另外還有一個鄭國在今天的河南,也喜歡沒事跑到山東來參乎。

這三個大國還有一個鄭國,四國都是競爭關係。姜糾糾的媽媽既然是魯國公主,一旦姜糾糾當了齊國國君,就很可能會向魯國出賣齊國利益,所以齊國國內當然就會有反對他當國君的聲音。

管仲當時不看好太子姜諸兒,因為姜諸兒生性淫蕩,沒有做國君的人設。即使憑著是老大繼位當了國君,也很可能人設坍塌,被廢黜掉。他被廢黜之後,國君就應該在姜糾糾和姜小白之間確定。

管仲自己接受齊僖公的安排,輔佐姜糾糾,勸自己的結拜兄弟鮑叔牙去輔佐姜小白,其實是安排的雙保險:自己燒姜糾糾的冷灶,讓鮑三牙去燒姜小白的熱灶。一旦姜諸兒被廢黜,姜糾糾靠著魯國的支持能回國當國君,那自己就是相國,可以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當然也會順便勸姜糾糾重用鮑三牙。

如果姜糾糾沒當上國君,姜小白當上了,鮑三牙也會在姜小白那裡美言,管老二有經天緯地之才,吞吐天下之志,要想稱霸天下,國君您必須重用管老二!後來的歷史發展,就是按照管仲的“雙保險”去發展的。而決定了姜糾糾和姜小白誰能出局的,居然是一個衣帶鉤。


管老二輔佐了姜小白


歷史真的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一個衣帶鉤就決定了史書上“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名字是姜糾糾,還是姜小白!

生性淫蕩的齊襄公姜諸兒,幹了春秋時期最淫蕩的事,就是跟自己的親妹妹文姜亂倫。文姜是齊僖公五十歲時生的女兒,從小美麗無比,跟哥哥姜諸兒發生了不倫之戀。齊僖公先把文姜嫁給了鄭國的公子忽,但鄭國知道了文姜與姜諸兒的兄妹亂倫,就退掉了這門婚事,留下個成語,“齊大非偶”。

齊僖公再把文姜嫁給魯桓公,文姜給魯桓公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後來的魯莊公。文姜在魯國跟魯桓公過了15年,然後隨老公一起出使齊國,齊國的國君已經是姜諸兒了,即位已經3年了。兄妹倆一見面,舊情復燃,做下亂倫之事,被魯桓公發現,魯桓公立即結束訪問,帶著文姜回國,回國途中,齊襄公派人殺害了魯桓公。

魯桓公的兒子魯莊公即位,自然恨死了殺父仇人齊襄公。文姜回國後幫著兒子魯莊公治理魯國,這個女人不光貌美無比,而且很有能力,治國有方,使得魯國強大起來。

又過了九年,齊襄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6年,姜糾糾和姜小白感覺哥哥齊襄公要加害自己,都逃離了齊國。管仲就輔佐著姜糾糾跑到了魯國,因為魯莊公是姜糾糾的遠房舅舅啊。


高考作文|管仲的套路千年幾人懂

一年以後,齊襄公被殺,姜糾糾與姜小白展開了一場兄弟賽跑,誰先跑到齊國,誰就能當國君。管仲先跑到半路上伏擊姜小白,一箭射中了姜小白的衣帶鉤。姜小白趁機咬破舌尖跌落馬下裝死,騙過了管仲。

管仲以為姜小白死了,就不著急了,輔佐著姜糾糾慢慢悠悠花了六天才走回齊國,此時快馬加鞭跑回齊國的姜小白,早已被擁戴為齊國國君,就是齊桓公。姜糾糾一看大事不好,又調頭跑回了魯國。

魯莊公一看姜糾糾沒當上齊國國君,就帶領兵馬來攻打齊國。但他不聽管仲的,結果被齊國打得大敗,只好求和。姜小白談和的條件是,殺掉姜糾糾,把管仲送回齊國來,自己要親自處置這個仇人,把他千刀萬剮。這和談條件,一看就出自鮑三牙的手筆,圖樣圖森破。

魯莊公就殺死了外甥姜糾糾,但放不放管仲,他猶豫了一下。大夫施伯說,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齊桓公一定不是想把他要回去殺掉,而是要他回去幫著治理齊國。齊國有了管仲,必然會強大,對我們魯國不利。所以他建議魯莊公,殺掉管仲,把管仲的腦袋送給齊桓公,這樣齊桓公也沒話說。

鮑三牙聽到探子的密報,得知施伯給魯莊公出了殺掉管老二的餿主意,心裡很慌,繼續派人去告訴魯莊公:齊桓公多麼多麼恨管老二,一定要親手殺了他才解恨。如果魯莊公不送還活的管老二,和談就宣告破裂,齊國要繼續攻打魯國。

魯莊公看沒看出來鮑三牙的真實意圖呢?一定看出來了,他又不傻。但他還是沒殺管仲,還是送他回了齊國。

魯莊公心裡也愧疚啊,畢竟殺了外甥姜糾糾,再殺姜糾糾身邊的近臣管老二,於心不忍。既然齊桓公要他活著回去,那就做個順水人情吧,畢竟這還是議和條件,為了和談成功,就不要節外生枝了。

魯莊公可能也在想:一個管老二,有那麼大的本事嗎,他就能讓齊國強大?我就不信了,給個機會讓他做給我看看。

管老二也明白鮑三牙在救他,魯莊公放他回齊國的路上,管老二讓押解他的魯國士兵快馬加鞭,晝夜奔馳,直到回到齊國地界,心裡才踏實。因為他害怕魯莊公又後悔了,再派人在路上追殺他。

終於,他順利回到了齊國,過去的姜小白,已經是現在的齊桓公,仇人見面,一笑泯恩仇,凡屬過往,皆為序章:齊桓公親自出城迎接管仲,見面之後連續談了三天三夜,越談越投機,然後拜他為相國,還稱為“仲父”,就是拜了乾爹。

所以說,管仲能當上齊桓公的相國,真是靠鮑叔牙嗎?當時管仲已經是個大V,粉絲都跨國了,連魯國的大夫施伯都知道,姜小白會不知道?鮑叔牙頂多是在姜小白麵前替管仲美言了幾句,其實姜小白早就知道管仲是個大V,早就想拜他為相了。

姜小白重用管老二之後,也不是一開始就對管老二言聽計從。齊桓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主張加強軍備,管仲反對,齊桓公不聽。後一年,宋夫人惹怒了齊桓公,他想伐宋,管仲反對,桓公還是不聽,結果各諸侯起兵伐齊,齊國大敗。

這就說明,姜小白其實是個平庸之輩,中人之資,如果沒有管仲,他啥也不是,根本當不了霸主。伐宋失敗之後,姜小白就對管老二言聽計從了。自從聽了管老二的話,齊國就強大起來了,終於成了霸主。

管仲出生於公元前723年。齊僖公駕崩是在公元前698年,管仲25歲。輔佐姜糾糾逃離齊國,是在公元前686年,管仲37歲。齊桓公即位是在公元前685年,管仲38歲。管仲死於公元前645年,享年78歲。也就是說,管仲治理齊國整整40年。


管仲到底有多牛逼呢?


管仲能文能武,文可治國,武可安邦。他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家,但不是隻會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式的書生式軍事家,而是真正能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大將軍,一箭差點射死姜小白。會軍事不假,但他的主要才華,不是在武術上或者軍事指揮上,還是在文治方面。管仲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行政管理專家,也是個出色的外交家和戰略家,是國家專賣制度的發明者,還是妓院的祖師爺。


高考作文|管仲的套路千年幾人懂

管仲反對齊桓公一即位就想擴充軍備去攻打鄰國,因為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經濟實力拿啥去打仗?如果國家經濟建設沒搞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提高,國庫裡沒錢,就不能打造出一支好軍隊,也不能給軍隊配備上先進的武器,打仗也是打不贏的。

管仲主政之後,先搞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是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使士、農、工、商都蓬勃發展,欣欣向榮,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幾年之後,整個齊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

經濟搞上去之後,管仲也沒有在軍事上蠻幹,並不喜歡沒事就打仗:與其窮兵黷武,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他首先消滅了一些不聽話的小國家,像遂國、譚國,柿子先揀軟的捏。而受到北方狄人侵犯的小國家如邢國和衛國,就派兵去救援,幫他們復國。這樣恩威並施,小國家基本都聽齊國的話了,爭取到了群眾支持,有了群眾基礎,形成了統一戰線。

大國怎麼辦?開會。通過幾次大型國際會議,與周邊大國結盟。比如公元前681年的聊城會議、東阿會議,公元前680年的鄄城會議,基本形成了山東“聯合國”。當然,不是隻開會,開會的同時也在打仗,邊開邊打,邊打邊開,政治手段和軍事手段交織在一起。

比如聊城會議,因為遂國沒有參加,藐視這次國際會議,齊國就派兵消滅了遂國,立了威。齊國國力強盛之後,與魯國的較量是必須的,在山東地面,老大與老二總是要打幾場大仗,分出個高低。打了幾仗後,魯國發現齊國今非昔比,打不贏,只好認慫。

東阿會議基本就是魯國的認慫大會批判大會,齊國最後總結髮言,這次會議是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繼往開來的大會。通過東阿會議和之後的鄄城會議,大家都認齊國是老大了,確立了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管仲在外交上有兩個基本國策,一是尊重周天子,挾天子以討不敬,別看周王室已經衰微,但天子的面子大家還是認的,有政治號召力。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跟管仲學的。二是打北方的狄人,因為狄人是異族,打狄人就能團結大多數諸侯國。

管仲還是娼妓業的祖師爺,過去妓院裡面供著的畫像就是管仲。他創立了官妓制度,就是政府開辦妓院,理由:解決廣大青年男子的基本問題,讓良家婦女不受騷擾,走夜路踏踏實實不害怕,降低了強姦犯罪率,這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同時,也有利於社會安定,還能吸引大量人才,創造招商引資的大好環境。

還有軍事價值:打起仗來,還可以把大批妓女訓練成女間諜,派到敵對國家去,蒐集情報,同時擾亂敵人的軍心。你說,管老二壞不壞?蔫兒壞蔫兒壞的。


我的結論


管仲死了之後,姜小白就不行了。他重用了管仲臨死前囑咐他不要重用的幾個小人,什麼易牙、豎刁之流,使得貪汙腐敗橫行,國力迅速衰弱。

同時還沒有處理好接班人問題,他病重之後,五個兒子爭奪國君之位,易牙把齊桓公寢宮的宮殿大門一關,讓姜小白活活渴死餓死在裡面。死了兩個多月,都無人安葬,屍體上的蛆蟲都從宮殿裡的窗戶上爬了出來。

一代春秋霸主齊桓公,就落得個這樣悲慘的結局!

齊桓公之後,齊國經過一場內亂,國力一蹶不振,被魯國、宋國接連打敗,基本就成了這兩個大國的附庸。

沒有了管仲,齊國啥也不是。


高考作文|管仲的套路千年幾人懂

這就是我的高考作文,不知能打幾分,也許閱卷老師認為我已經跑了題,零分伺候。

我的結論是:姜小白是個普通人,天資平平,沒啥本事,但臨場還是很機智,被射中了衣帶鉤知道咬破舌尖裝死,成為了國君。鮑三牙也是個普通人,管仲有才是路人皆知的事,他其實只能算是關雲長,比較忠厚,當初聽管仲的話輔佐了姜小白,讓管仲有了“雙保險”佈局,後來也忠實地貫徹了“雙保險”戰略,使得管仲有機會治理齊國,稱霸諸侯。

而那個保住姜小白性命的衣帶鉤其實並不重要,無論姜糾糾還是姜小白當春秋霸主其實都沒啥區別,齊國能稱霸,靠的就是管仲一人。

決定歷史走向的往往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如魯莊公。如果他當年不把管仲放走,而是殺掉他,齊國就不能稱霸了,無論姜小白還是姜糾糾,都當不了霸主,“春秋五霸”裡不會有齊國。

決定歷史走向的,真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件,和不起眼的小人物。

而歷史的真正悲哀是,不知多少管仲這樣的天才,都被魯莊公這樣的小人物在不經意間給殺了,死得無聲無息,在歷史上留不下任何痕跡。

所以說,真正該感謝的,其實是魯莊公的一念之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