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家随笔」看看久未见面的父母亲和那古老的村庄

周末,持续一周的雾霾终于散尽,闲来没事于是驱车迎着午后暖暖的阳光回了一趟老家,看看久未见面的父母亲和那古老的村庄。

车子在高速上一路前行,路边还未吐绿的树木和荒草在和孩子相互地招手,只有那路边唯一的绿色——麦苗随着微风在不停地晃动,激动的孩子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好像自然而然的一切又那么新奇。下了高速我们穿过县道和乡道,一会儿就到了老家的大槐树下。

下了车,我们径直朝着家走去,看看熟悉而半掩着的大红门,门口还挂着经历过寒冬的玉米棒子,还有母亲凉晒的两串红辣椒,经历寒冬的老宅好像还没有苏醒过来,灰头土脸没有一点生机。

邻居家的小黄狗不停地摇着小尾巴眼睛直直盯着我们,像是在观望我们这熟悉的陌生人,一溜烟的跑回家汪汪的叫了几声,像是在告诉伯、妈家里来人啦。孩子已下车飞奔进去,老远便喊:“爷爷,奶奶,我们回来啦!爷爷,奶奶,我们回来啦!” 未缓过神的伯、妈从里屋出来一下子惊呆了,难掩诧异的表情不知道说什么了。半晌,才说这像是我们的涵涵,是我娃回来啦,我娃回来了。

只见妈眼睛已经湿润了,随后就抱着涵涵不停地亲个没够,我的眼睛也一下子湿润了,轻轻地叫了声:“伯,妈,” 哎呀!你们回来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都没准备饭,你们想吃什么我这就去做。 回来时我们已经吃过了,没事就想着回来看看,看看你们回来后身体怎么样,还习惯不。好着呢?你们不用操心,哪有在家不习惯的。还是老家敞亮,心里舒坦。你和你伯说话,我去给你们准备饭。说着,就牵着涵涵的手说:走跟奶奶做饭去,我娃想吃啥呢奶奶给你做啥。看着母亲瘦小的身躯步履蹒跚地拉着涵涵往厨房走去,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心情沉重的凝望着母亲的背影。

母亲是一个要强的农村妇女。记得当时父亲在邻村教书,一个礼拜才回来一次,家务活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是母亲一手拉扯我们姊妹5人长大,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为了让我们能生活的更好,她一个人做着一个农村妇女难以完成的所有农活,白天下地干活,除草、施肥、浇地、收小麦、收玉米,晚上还要做一些零活来补贴家用。就这样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们都成家立业了并生活在城市,如今的母亲却步履蹒跚,身躯不在挺拔,目光不在坚毅。

再看看现在的母亲和老屋,一种说不出的酸楚直往心里流。正当我和父亲说着家里和村里的一些情况时,母亲便喊:你和娃不要走得太远,一会儿就吃饭。母亲干活一向干练,麻利,没有多长时间就做好了一顿饭。母亲当然做的是她的拿手饭——软面,这也是我们每次回来必吃的一顿饭。不过,这次只有六岁半的涵涵居然吃了两小碗。看着孙女吃着自己做的面这么香,母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说以后我娃想吃面就回来奶奶给你做。

吃完饭,母亲当然又是一阵的收拾“灶火”,我同父亲到外面麦地里走了走,看了看村庄的面貌和还没有苏醒的土地。泥土的气息徜徉着我们前行的脚步,玉米秸下藏着的虫子在胡乱的飞舞,天边的夕阳在照耀着古老的村庄,村东头一些老人在墙根下悠闲的打着麻将,妇女们在做着一些零星的针线活,小孩子在互相的追逐打闹......此情此景,和谐共生,俨然一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难怪伯、妈喜欢老家。

回到家,我们只是聊了一会儿家长里短,虽然没在停留,但就这样说说话,我和父母的心里都是那样的满足和欢喜,这样就很好。

「假期回家随笔」看看久未见面的父母亲和那古老的村庄

作者简介:司向锋,陕西乾县王村镇人,曾经服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团职,现就职于西安环境保护局。

「假期回家随笔」看看久未见面的父母亲和那古老的村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