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汊子》:山東沂山的民間故事,必讀神怪故事推薦

何為汊子?第一次看到書名時,我就有這種疑惑,聊齋我懂,可聊齋汊子我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後經瞭解,才知道這原是山東沂山那一帶的民間說法。

來源也是有趣,中國民間志怪故事集《聊齋》的作者蒲松齡,老家是在山東沂蒙山一帶,於是,在這一代的老百姓,就將神怪故事,統稱為是“聊齋汊子”。汊,即為分支;聊齋汊子即為聊齋故事的分支;“說個聊齋汊子聽”就是“講個神怪故事聽”的意思。

《聊齋汊子》:山東沂山的民間故事,必讀神怪故事推薦

但《聊齋汊子》可不是蒲松齡的作品,它是有作家董均倫、江源經過數十年收集、整理、創作的故事集,因書名來源於沂山周邊的俗語,故本書中的也多是來自沂山。

本書第一版是在1984年出版的,後續經過多次刪刪減減的再版,在2020年,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再版了《聊齋汊子》,分為上下兩冊。

《聊齋汊子》:山東沂山的民間故事,必讀神怪故事推薦

新版《聊齋汊子(全兩冊)》從1984年版《聊齋汊子》中刪去了十幾則篇幅較短的故事,從1987年版《聊齋汊子(續集)》中補入了十幾則。全書僅百萬字,富含來自齊魯大地的口頭文學故事,長長短短近百餘篇。有的優美、有的神奇、有的浪漫、還有的怪誕……

用董均倫自己的話說就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有山有水,有江有湖,中國的地方可是寬漫!自古到今,不知道出過多少奇事。”

《聊齋汊子》:山東沂山的民間故事,必讀神怪故事推薦

可這僅僅只是山東沂山那一帶的民間故事呢,就已經百餘個不止了,連著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故事,在這本書裡,都有提及。

張果老的故事人人均知,他的“倒騎驢”成為一大特色,蓬萊當地還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問了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可就是這樣一句“萬事回頭看”,就將張果老的這篇神話故事,指出了一個人生道理:人生在世,貴在能夠朝前走,也能回頭看。

可想在中國,這麼“寬漫”的地方,存在著多少的民間故事,每一個故事,也必定有著他的寓意和文化在裡頭。

《聊齋汊子》:山東沂山的民間故事,必讀神怪故事推薦

一物一朝一風雨,一人一生一事成。無論故事如何,結果如何,總能在故事的結尾裡找到一絲一毫的理出來。

就好像張果老的故事中,倒騎著驢卻在前進,只不過是會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恰好這則張果老的民間文學故事,就提供一種了“根的回望”的啟示。一則故事一個啟示。

自19世紀初期開始,在這百年文化史蹟中,董均倫、江源用60載心血薈萃而成的《聊齋汊子》,已經在中國文化洪流中佔有了一定的特殊地位,不僅提供了故事寓意,更是給文人們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聊齋汊子》:山東沂山的民間故事,必讀神怪故事推薦

他們的故事來源於鄉村,於是越來越多的文人去和黃泥腿子打交道,再將他們的口述故事記錄寫定,讓中國民間的文化故事不再失之於口。

可以說,《聊齋汊子(全兩冊)》不僅僅是一本神怪故事集,更是一本關於中國民間文化記載的書,記載千年渾厚的中華民族文化,也記載千年時代的文化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