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2020年9月24日,紐約佳士得,「崇聖御寶-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專場,一隻來自中國唐朝的小兔子以40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280萬!成為史上最貴的兔子,一時話題不斷。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2020年9月24日,紐約佳士得,「崇聖御寶-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專場,一隻來自中國唐朝的小兔子

這隻白兔,胎土潔白細膩,全身施透明白釉,白中微泛青,開片細密;造型豐滿圓潤,惹人喜愛,為典型唐代鞏縣窯作品。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唐朝 三彩騎馬仕女俑 觀復博物館藏

鞏縣窯在今天河南鞏縣地區,為隋唐時期著名窯口,產品豐富,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就出自這裡。


大家都很熟悉兔子,它至少與人類相伴了數萬年了。從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舊石器時代,到以賈湖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都發現有兔骨。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商代晚期 玉兔 1976年婦好墓出土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我們在商朝的甲骨文上看到有關於捕兔子的記載。如在郭沫若的《卜辭同纂》收錄的一片甲骨上寫道:“丁亥卜,貞王田喜,往來亡災,畢獲鹿八、兔二、雛五……”。


同時在考古中也有兔形文物出現。比較具有說服力的就是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數件兔形玉器。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西周 兔尊 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M8號墓出土 山西省博物院藏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西周 立兔形尊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周朝是中國青銅鑄造的巔峰,有著豐富動物造型的青銅器問世,這裡面也包括兔形青銅器。如1992年山西考古發掘的青銅兔尊和保利藝術博物館藏的青銅立兔形尊。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陝西綏德四十里鋪漢畫像石墓門楣西王母仙界圖像局部 (拓本)

戰漢時期已出現“玉兔搗藥”的神話形象,這最早記錄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山東滕州漢畫像石西王母圖像(拓本)

而且在漢代畫像石上也能見到玉兔搗藥的形象,一隻或數者兔子拿著杵在搗藥。這和明清時期的玉兔搗藥幾乎沒有變化,可見從此時開始,這種已經成為固定形象流傳下來。


此時期的兔子基本為野兔,到了漢朝已經出現馴養野兔了。《西京雜記》卷二:“梁孝王營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築兔園。”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魏晉南北朝 青銅錯金兔符 觀復博物館藏

虎符在古代軍事上較為常見,作為百獸之王,虎為權力的象徵。


古代也有兔符,唐張鷟 [zhuó]《朝野僉[qiān]載》:“ 以兔子為符瑞故也。”《瑞應圖》記載:“赤兔大瑞,白兔中瑞。”而青銅器兔符剛做出來的顏色恰與赤色相近。《魏書·靈徵志》也記載,唐太祖曾下詔在9次出現白兔的神山縣建白兔觀進行祭祀,並改兵符為銀兔。可見兔符是和祥瑞有關的。觀復博物館珍藏的這件青銅錯金兔符,也是一剖兩半,兩面錯金篆文,是罕見的早期青銅兔符實物。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南北朝 紅陶兔 觀復博物館藏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南北朝 青釉帶鈕兔 觀復博物館藏

漢代之後青銅器已不是主流。但陶瓷兔子的出現,讓兔子擺脫了金石的嚴肅莊重氣息,塑造出了溫順可愛的兔子形象。這些兔形文物可能為古人的陳設物或做席鎮使用。這也不再像青銅兔那般只為貴族享用,兔子的藝術品走入尋常百姓家。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唐代 滑石兔 1956年西安市東郊韓森寨M45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唐代 漢白玉兔 觀復博物館藏

唐朝人性格奔放,浪漫氣息濃厚,中秋節在這個時候附加了更多精彩故事,如吳剛伐桂、唐明皇夜遊月宮、嫦娥奔月等。兔子的形象也極為豐富,出現在不同材質上。


這一時期也有大量與兔相關的詩句。如唐代詩人王建曾在《宮詞》中有一首寫到:“新秋白兔大於拳,紅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擊,玉鞭遮到馬蹄前。”從中可見對兔子充滿憐愛之情;唐韓琮《春愁詩》有“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李白《把酒問月》有“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等。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宋代 玉兔搗藥 觀復博物館藏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宋代 瓜形兔紋雙魚鋬手金盃 觀復博物館藏

從宋代至明清,兔子的形象更為普遍。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元代 釉裡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 故宮博物院藏

280萬成交!從這隻史上最貴的兔子說起……

清代 “桂序昇平”年畫《童子中秋祭兔爺》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明、清兩代以京津兩地為代表的北方地區還流行在八月十五供奉、祭拜“兔兒爺”,也有稱“兔神”、“彩兔兒”、“兔子王”的。明代《花王閣剩稿》序中記錄:“京師中秋節,多以泥搏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這是現有關於兔兒爺較早的記錄。


從人類最早的捕食,到馴養觀賞,再到崇拜,兔文化越來越濃厚,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如中秋文化、十二生肖文化等,都有兔的存在。


說了那麼多歷代兔子形象的文物,有個頗讓人費解的現象,就是立兔相對臥兔文物較為少見。您覺得這是為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