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2020年9月24日,纽约佳士得,「崇圣御宝-詹姆斯及玛丽莲·阿尔斯多夫珍藏」专场,一只来自中国唐朝的小兔子以40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280万!成为史上最贵的兔子,一时话题不断。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2020年9月24日,纽约佳士得,「崇圣御宝-詹姆斯及玛丽莲·阿尔斯多夫珍藏」专场,一只来自中国唐朝的小兔子

这只白兔,胎土洁白细腻,全身施透明白釉,白中微泛青,开片细密;造型丰满圆润,惹人喜爱,为典型唐代巩县窑作品。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唐朝 三彩骑马仕女俑 观复博物馆藏

巩县窑在今天河南巩县地区,为隋唐时期著名窑口,产品丰富,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就出自这里。


大家都很熟悉兔子,它至少与人类相伴了数万年了。从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到以贾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发现有兔骨。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商代晚期 玉兔 1976年妇好墓出土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我们在商朝的甲骨文上看到有关于捕兔子的记载。如在郭沫若的《卜辞同纂》收录的一片甲骨上写道:“丁亥卜,贞王田喜,往来亡灾,毕获鹿八、兔二、雏五……”。


同时在考古中也有兔形文物出现。比较具有说服力的就是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数件兔形玉器。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西周 兔尊 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号墓出土 山西省博物院藏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西周 立兔形尊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周朝是中国青铜铸造的巅峰,有着丰富动物造型的青铜器问世,这里面也包括兔形青铜器。如1992年山西考古发掘的青铜兔尊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的青铜立兔形尊。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汉画像石墓门楣西王母仙界图像局部 (拓本)

战汉时期已出现“玉兔捣药”的神话形象,这最早记录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拓本)

而且在汉代画像石上也能见到玉兔捣药的形象,一只或数者兔子拿着杵在捣药。这和明清时期的玉兔捣药几乎没有变化,可见从此时开始,这种已经成为固定形象流传下来。


此时期的兔子基本为野兔,到了汉朝已经出现驯养野兔了。《西京杂记》卷二:“梁孝王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魏晋南北朝 青铜错金兔符 观复博物馆藏

虎符在古代军事上较为常见,作为百兽之王,虎为权力的象征。


古代也有兔符,唐张鷟 [zhuó]《朝野佥[qiān]载》:“ 以兔子为符瑞故也。”《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而青铜器兔符刚做出来的颜色恰与赤色相近。《魏书·灵征志》也记载,唐太祖曾下诏在9次出现白兔的神山县建白兔观进行祭祀,并改兵符为银兔。可见兔符是和祥瑞有关的。观复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青铜错金兔符,也是一剖两半,两面错金篆文,是罕见的早期青铜兔符实物。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南北朝 红陶兔 观复博物馆藏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南北朝 青釉带钮兔 观复博物馆藏

汉代之后青铜器已不是主流。但陶瓷兔子的出现,让兔子摆脱了金石的严肃庄重气息,塑造出了温顺可爱的兔子形象。这些兔形文物可能为古人的陈设物或做席镇使用。这也不再像青铜兔那般只为贵族享用,兔子的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唐代 滑石兔 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M45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唐代 汉白玉兔 观复博物馆藏

唐朝人性格奔放,浪漫气息浓厚,中秋节在这个时候附加了更多精彩故事,如吴刚伐桂、唐明皇夜游月宫、嫦娥奔月等。兔子的形象也极为丰富,出现在不同材质上。


这一时期也有大量与兔相关的诗句。如唐代诗人王建曾在《宫词》中有一首写到:“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从中可见对兔子充满怜爱之情;唐韩琮《春愁诗》有“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李白《把酒问月》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等。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宋代 玉兔捣药 观复博物馆藏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宋代 瓜形兔纹双鱼鋬手金杯 观复博物馆藏

从宋代至明清,兔子的形象更为普遍。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元代 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280万成交!从这只史上最贵的兔子说起……

清代 “桂序昇平”年画《童子中秋祭兔爷》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以京津两地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还流行在八月十五供奉、祭拜“兔儿爷”,也有称“兔神”、“彩兔儿”、“兔子王”的。明代《花王阁剩稿》序中记录:“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搏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这是现有关于兔儿爷较早的记录。


从人类最早的捕食,到驯养观赏,再到崇拜,兔文化越来越浓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如中秋文化、十二生肖文化等,都有兔的存在。


说了那么多历代兔子形象的文物,有个颇让人费解的现象,就是立兔相对卧兔文物较为少见。您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