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歷史上的名將有很多,比如漢朝的飛將軍李廣、衛青以及霍去病等人,唐朝的秦瓊、尉遲敬等以及宋朝末年時期的岳飛,這些名將戰功卓著為了國家和百姓不畏生死,馳騁沙場。可是到了清朝,名將的數量很少,有人戲謔道,清朝的名將只有一個半,其中這半個還不是將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這主要和清朝的用人制度有關,而這樣的用人制度為清王朝最終滅亡留下了伏筆。

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清朝晚期有位名將,如果不是他,國家的版圖會少了很大一部分,他就是左宗棠。當年左宗棠年事已高,他主張收復西部國土的時候其實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他最終克服阻力收復新疆。左宗棠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軍餉,晚清時期,清政府並沒有多餘的錢來打仗,畢竟當時已經簽訂了一些賠款割地的合約,可以說是內憂外困。首先反對左宗棠的是李鴻章,他覺得當前最重要的是海防,西部邊境大多是荒漠地區,暫時不用收復,而列強大多是從海上登陸的,所以海防的地位要重要一些。其實李鴻章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加之國庫確實空虛,打仗需要一大筆錢。當時負責海防的沈葆楨,他是通過向其他國家借錢來籌措軍費的。

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左宗棠之所以能夠克服朝堂中的阻力,最關鍵的是慈禧一直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左宗棠本來說削減開支,後來慈禧如數給了左宗棠軍費。可是這一仗打了好幾年,軍費還是不夠,於是左宗棠在軍中帶頭省吃儉用,作為主將的他年事已高,很少吃肉,每天只吃一些紅薯和其他的粗糧。在左宗棠和眾多將士的努力之下,成功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西部土地。其實沙俄一直覬覦西部地區,如果這塊土地落入了沙俄手中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時沙俄的勢力已經滲透到西部,左宗棠阻止了這件事的發生。所以說在晚清時期,左宗棠是一位實至名歸的名將。

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在亂世中,武將的身份地位比較高,而文人不能打仗,只能出謀劃策,有時候的意見還不一定正確。如果當時慈禧聽信大臣們的建議,放棄收復西部地區,那麼版圖上這塊地方就沒有了,後世子孫也會感到惋惜,所以左宗棠的這一仗打出了大清國的威嚴。而晚清時期還有半個大將,他的名字叫做鄧世昌,雖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後人記住了鄧世昌這個名字。鄧世昌官位比較低,只是致遠艦的一個管帶,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營長,而他在沒有其他戰艦掩護的情況下命令全軍開動致遠艦撞向日軍的吉野號,後來致遠艦沉入海底,鄧世昌以及船上的其他士兵都英勇犧牲。

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鄧世昌雖然官位比較低,並不是大將軍,但是他的英勇之舉感動了無數人。其實鄧世昌很有能力,可以說是一位海軍專家,此前還去過國外進修。為什麼回國之後沒有受到重用呢?其實這和李鴻章的用人制度有關,李鴻章位高權重,但是他用人傾向於安徽人,因為他就是安徽合肥人,比如北洋水師中的丁汝昌,他之前其實是陸軍,對水軍也不熟悉,李鴻章重用此人,是因為丁汝昌也是安徽人。鄧世昌雖然有學識,對海軍作戰也比較瞭解,但是不是安徽人,所以並沒有受到李鴻章的重用。除此之外,李鴻章不重用此人也是有自己的考慮,如果讓鄧世昌身居高位,北洋水師估計就沒有李鴻章什麼事了。

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雖然鄧世昌只是一個水軍管代,但是他為了國家付出了生命,這樣的精神是值得尊重的。其實清王朝的用人制度確實有弊端。當時滿人和漢人同朝為官,而且皇族很少人信任漢人,於是朝堂之上,最大的兩個幫派就是漢人幫以及滿人幫,所以在做一些決策的時候,往往出現滿人官員同意,漢人官員不同意,或者是漢人官員同意而滿人官員堅決反對的現象,所以決策效率很低。

為何說晚清時期,名將只有一個半?並且這半個還沒有手握將軍實權

在用人上面也是,先前漢人做官是有限制的,尤其是高官,而且這兩個大的陣營內部也有小的集團劃分,就比如李鴻章,他就十分信任自己的老鄉,所以他做官的時候首先提拔的是安徽人。很多安徽籍的官員進京之後都拜訪李鴻章,對於自己的老鄉,李鴻章能幫上的忙他都儘量幫,比如後來安徽籍的段祺瑞就深厚李鴻章的喜愛,李鴻章還為他要了一個出國留學的機會。所以這種用人制度也成為晚清名將比較少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