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裘行簡:官二代掀起“反腐風暴”


文 |石祿生


01


中華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召集一百多名文人學士,設館編修《清史稿》。這項工作的完成,歷時十五年,前後參與編修的實際人數達到三百多人。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清史稿》是對整個清代歷時296年,其間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完整記述,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清史稿》全書涉及的歷史人物達兩萬四千多名(以出現過名字為準),但其中附加傳記體予以記述的人物,遠沒有那麼多。什麼樣的歷史人物,才有資格被《清史稿》單獨寫傳?顯然他必須具備深遠的社會影響力,或對清代歷史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因此,有一些清代人物,在文學性史料或民間口碑中赫赫有名,但在《清史稿》中卻不見蹤影;而有一些人物,其民間口碑一片空白,但在《清史稿》中卻分量很重。

就像本文的主人公裘行簡,雖然在清嘉慶年間短暫代理過直隸總督職務,但民間對他幾乎一無所知;而在《清史稿》中,有關裘行簡的記述,卻十分詳盡。那麼,裘行簡何德何能,在清代史上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裘行簡


答案很簡單,裘行簡在清嘉慶年間,間接或半直接地掀起了一場官場“反腐風暴”,極大地影響了清代中期的歷史進程。無怪乎《清史稿》會對這樣一個看似無足輕重的人物,予以單獨列傳記述。

我們在詳細述說裘行簡的“反腐”經歷之前,先來看一塊由他題寫的清代老匾(如圖):“桂林鳳藻”。該匾是嘉慶九年(1804),裘行簡在離任福建布政使前夕,題寫並送給一位福建籍國學生的。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清·嘉慶六至九年【桂林鳳藻】匾 裘行簡題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匾額文字“桂林鳳藻”,意思是誇讚受匾人文辭才華了得。其中“桂林”,以桂花樹林比喻學宮、學院,泛指讀書人圈子;“風藻”,比喻華美的文辭。

既然裘行簡當時的題匾人身份是福建布政使,那麼我們就來說一說他在此任上的工作經歷。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耐人尋味的是,裘行簡在福建布政使位上的履職經歷,史料中幾無記載;唯獨有記載的,是在嘉慶八年,由裘行簡的上司、福建巡撫李殿圖在上奏朝廷的奏摺中,提到了裘行簡:“茲據署布政使裘行簡詳稱……”云云。

那麼李殿圖上奏所為何事呢?

原來,當年朝廷撥付給福建管轄的臺灣府地區的兵餉,在跨海運輸中遭遇颱風,致使餉銀“五萬六千十七兩零”沉海。除了少部分被打撈回來,其他都沉海丟失了。為此,朝廷又按報送情況,補籌了缺失的兵餉。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在這件事上,負責調查兵餉沉失、打撈,以及後續資金補籌、再運輸、交付臺灣方面等,所有事宜,都是由裘行簡來負責的。因此,裘行簡的名字理所當然地出現在了李殿圖的奏摺中。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清代國庫財政的收支,完全依賴於中基層官員的稟報情況,一線官員說“兵餉被颱風吹走了”,皇家錢庫也只能據此補償,事實是不是如此,根本沒有現代的執法儀那樣的電子設備進行記錄證明。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對此,筆者有一個大膽的設想:或許裘行簡正是通過這件事,洞察到了清朝官場無處不在的貪腐漏洞。但凡他有心貪錢,他可算找到了“秘密機關”。

令人欣慰的是,裘行簡志不在“貪”,而是相反,“反貪”才是他的志向所在。在福建布政使任上的這個經歷,讓裘行簡萌生了以審計、反腐為主方向的為官志向。據此,他掀起“反腐風暴”的思路已經形成。

02


裘行簡是今江西南昌人,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他是個標準的官二代。其父親裘曰修,是乾隆年間的名臣,擔任過尚書,而且很受乾隆皇帝恩寵。

乾隆皇帝有多恩寵裘曰修呢?當裘曰修年老多病時,再三請求告老還鄉,乾隆皇帝都捨不得他離開,不斷提高他的高官厚祿待遇。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裘曰修


乾隆三十八年(1773),裘曰修病逝在京城。他死後,乾隆皇帝沒有忘記照顧裘家。乾隆四十年(1775),裘曰修的兒子裘行簡長到了二十一歲,正是考科舉的黃金年齡。乾隆一句話:“小裘不用考了。”直接就賜給裘行簡舉人身份,又“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就這樣,裘行簡憑著特殊的官二代身份,沒通過科舉考試,就直接做了京官,而且深入中央權力核心部門工作。很快,裘行簡又被升遷為侍讀學士,跟乾隆近得很,跟乾隆的兒子、日後的嘉慶皇帝更是親密無間。

或許正是裘行簡深感裘家受“浩蕩皇恩”庇佑之故,讓他打心眼裡心甘情願為皇家利益鞠躬盡瘁。這也是後來裘行簡在滿朝貪腐成風的環境下,依然選擇不貪腐,而且要將“反腐風暴”進行到底的根本原因。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裘行簡的官場履歷挺豐富的,在擔任了一系列京官之職後,被派遣到地方上“鍛鍊”,職務是知府一類的。但後來為了方便就近照顧家中老母,他要求回到京城繼續做京官。對於這個要求,步入老年的乾隆皇帝感同身受,一口便答應了他。於是裘行簡繼續做他的京官。

嘉慶四年左右,裘行簡的母親過世了。此時太上皇乾隆已故,裘行簡家中也沒有了老人,他再也找不到理由賴在京城當京官了。嘉慶六年,丁憂守孝期滿,裘行簡終於被嘉慶皇帝調任福建任布政使。這就跟前述的經歷“接上頭”了。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所以說,裘行簡懷著對皇家的感恩之心,加上在福建布政使任上經歷的臺灣兵餉沉海事件,使得他下決心要做一個看護皇家錢袋子的人。

關於皇家錢袋子,早在康熙年間,國庫就出現過虧空;後來雍正皇帝繼位,開展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審計風暴”,遏制住了官場貪腐的風氣,使得皇家的腰包又鼓起來了。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但到了乾隆時期,由於乾隆動輒興兵征伐,又樂衷於搞浩浩蕩蕩的巡視盛典工程——其中包括了他六下江南、五巡五臺山,開支實在太大;更重要的是,乾隆最為寵幸的和珅就是頭號大貪腐分子,在後者的影響下,滿朝貪腐不在話下。

因此,到了乾隆末年,清朝皇室的國庫已經出現嚴重虧空。後來嘉慶皇帝繼位,第一時間查抄和珅的家產,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充盈國庫。除此之外,嘉慶皇帝也有意識地想要遏制住貪腐的風氣。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但嘉慶的“反貪”手段實在太溫和了,他的基本思路是:“各地官府慢慢自查財政,查出虧空的,涉事官員慢慢自行補足庫銀。”

這哪是反貪啊?這就是變相討好全國官僚體系,寄希望於官員自己改正錯誤。這也難怪,嘉慶剛辦完和珅,縱橫交錯,牽涉到太多和珅的人,他不能把整個官場都得罪完了。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顯然,按照嘉慶皇帝的反貪法,根本不可能遏制住貪腐,挽救皇家的錢袋子。關鍵時候,正是裘行簡打響了“反腐風暴”的第一槍,促使嘉慶皇帝下定決心,跟貪腐行為硬剛。


03


前面第一部分說過,嘉慶九年(1804年)年底,裘行簡在離任福建布政使時,題寫了“桂林鳳藻”匾。那麼離任之後他去了哪裡呢?答案是直隸省。

直隸省牽涉今京津冀大部分地區,戰略位置太重要了。嘉慶皇帝把裘行簡調到直隸布政使的位子上,顯示了他對後者的信任。可見,當年裘行簡擔任侍讀學士,常伴隨當皇帝前的嘉慶,二者形成的親密感是客觀存在的。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有了在福建處置“臺灣兵餉沉沒虧空”事件的經驗,裘行簡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放到了直隸官庫的錢糧財政方面,他太知道官庫的貪腐漏洞在哪裡了,所以下意識地想要“審計”一番。

當然了,也有可能嘉慶皇帝給過他密令:“朕要遏制貪腐,我們就從直隸省開始查起吧。”

總之,裘行簡一到任直隸布政使,就開始著手審計直隸地區往年的財政。這一查不要緊,經過計算,他發現了幾百萬兩官銀虧空。裘行簡趕緊向嘉慶皇帝奏報。

這個消息對嘉慶皇帝來說,不啻為晴天霹靂:他心裡有預感,直隸財政有虧空,但絕沒想到虧空這麼多!他心裡那個火燒啊。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裘行簡當然知道打鐵要趁熱的道理。他又向嘉慶皇帝提出了一個雷厲風行的反貪措施:挽救皇家錢袋子,絕不能任由地方官員“慢慢來”、“分年彌補”財政虧空,而要從嚴查處、迅速補空。

更重要的是,裘行簡指出,必須在全國各地實施“離任審計”政策,凡是不合理的財政虧空,一律拿離任官員問責。此舉可有效防止地方官員卷錢離任。

對於裘行簡的奏報、以及反貪措施建議,對貪腐現狀怒火攻心的嘉慶皇帝,全部採納了。就這樣,嘉慶皇帝拿著裘行簡開具的藥方,在全國掀起了一場超大規模的“反貪審計風暴”。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就直隸省的反貪成果來說,裘行簡在嘉慶皇帝的支持下,對以往多年的財政狀況進行了徹查。結果有4位前直隸總督、3位前直隸布政使,以及前按察使、道員、知州等人若干,被追究責任,該革職的革職,該抄家的抄家。

裘行簡的“反貪”成績,不可謂不突出。於是,他被火速提拔為代理直隸總督。從布政使到總督,裘行簡完成巨大的身份跨越,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處置完了直隸省的往屆官員財政虧空事宜,裘行簡開始把注意力投放到了永定河的治理事務方面上。顯然,永定河流經直隸地區多處,河道治理確實也很重要。重要的是,裘行簡以為,直隸省的“反貪”到此告一段落了。

04


裘行簡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擔任代理直隸總督期間,以及在他之前短暫任職直隸總督的吳熊光的任內,這兩個在裘行簡看來像白紙一樣乾淨的階段,竟然爆出了更為嚴重的財政貪腐大案!

原來,有一個名為王麗南的文書官員,連續在兩屆直隸司班子內任職,包括在裘行簡的這一屆官員班子內。其間,此人私刻印章,與直隸地區19個州縣的官員串通舞弊,虛收錢糧合計28萬餘兩。這些錢,全都被他們侵吞了。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這個案子是誰爆出來的呢?是裘行簡的下屬,時任直隸布政使的格慶。看名字也知道,這個格慶是個滿族人,換句話說,是嘉慶皇帝安排的“審計專員”。由此可見,裘行簡雖然也是嘉慶信任的人,但畢竟是漢人哪,所以嘉慶皇帝另外還要安排更親密的人,深入一線“反貪”。

嘉慶十一年八月,這個案子爆出來,直接在朝廷內外炸鍋了,反響比之前裘行簡的“審計風暴”還大。為什麼呢?之前查出來的,只是虧空,即便有貪汙,也是在現有的庫銀上做手腳;如今這案件,一個衙門文書,竟然造假刻章,虛構營收項目,直接騙錢、貪汙錢。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嘉慶皇帝這一次徹底怒了:在被查辦的官員中,至少有10人以上被處以殺頭,這在嘉慶反貪史上是首次用到死刑。其他高級官員,被革職、抄家的,也是難以計數。

唯有裘行簡,躲過了一劫。原因很簡單,他對文書造假貪汙一事,一無所知,其本人絕無貪汙行為;再說他在之前發起的“審計反腐風暴”中,功勳卓越,跟現在的“用人失察”之罪相比,功過相抵也綽綽有餘。

最後,裘行簡被處以名義上的處罰:革職留任。革職是處罰,但留任等於保持原狀。

更重要的是,就在文書造假大案爆出來一個月後,“革職留任”的裘行簡在視察永定河的工地上,突發疾病亡故了。如此一來,嘉慶對裘行簡縱有再多不滿,也該釋懷了。

這個官二代不簡單,掀起一場“反腐風暴”

何況,嘉慶皇帝對裘行簡是有感情的,畢竟大清的“反腐風暴”由他發起,畢竟裘家父子一直鞠躬盡瘁為皇家利益服務。因此,裘行簡亡故後,嘉慶不但追賜他一品官的等級,且追諡他“恭勤”之號。

最關鍵的是,嘉慶皇帝賜予裘行簡的兒子裘元善為舉人。這個情形,跟當年乾隆皇帝賜予(裘曰修之子)裘行簡為舉人,如出一轍。歷史是如此的相似,而大清皇室對裘家的溫情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